分享

三伏贴究竟贴的是什么?

 qiuqiuO312 2020-07-16

编者按:最近被三伏贴炸的头昏,今天入伏,更是如此。本来想自己写一篇文章说说,后来想起好友李铭医生去年写过一篇有关三伏贴的文章。征得了他的同意,发布在中医萝卜会公众号上。进入正文之前先说要点,如下:

  • 认可三伏贴,例如我自己就是三伏贴的受益者。

  • 但不认可一窝蜂的三伏贴——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贴,甚至不是大部分人需要贴。我受益,是因为我的情况属于三伏贴的适应证。

  • 常见三伏贴宣传会说三伏阳气最盛,可以逼出体内寒气,宛如六脉神剑一般。但是按运气学说夏至一阴生,气开始回收。三伏贴又是选的庚金日,也是气的下行。如果祛寒,应该端午更好,可为什么不呢?

  • 按照《张氏医通》作者清代名医张璐(也是三伏贴的发明者)的说法,三伏贴用于治疗“冷哮痰喘”,用于寒邪较实阻碍金气下降而正气也不太虚的情况,并不是所有人所有疾病都适合用的。拿我自己来说,我自幼呼吸系统不太好,有哮喘病史,中医说金气不降,以前每年秋天是比较难过的日子。三伏贴可以温化阴凝,打开身体阳气回纳的通道,促进肺金肃降,同时也促进阳气的回归。看起来是温法,其实是通法;看起来是升散,其实是为了肃降。这是我自己受益的原因,但如果你吃嘛嘛香身体甭棒,阳气回归一切正常,为什么要贴呢?不药胜中医,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干扰自己身体正常的气机呢?

  • 不排除三伏贴对于其他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因为寒邪阻碍金气下降导致的相关疾病。但要像胡适博士说的那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求证之前,传播和操作需谨慎。

最后总结一下:不怕中医黑,就怕中医粉;不怕棒杀,就怕捧杀。本来是好东西,过了就不好了。在医疗技术和方法层面,大多是有应用边界的,过界操作无异于杀鸡取卵,不利于好东西的长期发展。

从阴阳消长浅谈三伏贴的内涵——三伏贴冷思考

文/李铭

入夏以后,中医圈最火爆的莫过于三伏贴了。在近年中医养生宣传下,冬病夏治三伏贴受到广大病患及追求健康的中医爱好者欢迎。然而,对于三伏贴背后的理论内涵,深入思考的人却并不多。

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为三伏贴制定的适应症是辨证为虚寒性的疾病,阐释原理时常引用《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意为夏季气候炎热,阳气隆盛,人体阳气亦处于一年中最旺盛之时,体内凝寒之气有易解之势,此时通过刺激体表穴位,借天人相应的阳气力量,乘其势而施治,可使体内寒气外达,从而治疗慢性虚寒性疾病,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另外,三伏贴首见于清代名医张璐的作品《张氏医通》。加上大量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三伏贴的疗效。因此三伏贴就成为一个既有传统理论支撑,又有百年临床验证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了。

可是,用中医理论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气温最高和阳气隆盛可以划等号吗?显然这是不对的。中医有句话: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用十二消息卦反映出时空之中阴阳的消长。如果把十二消息卦应用于年节律,那么卦象对应的节气背后,反映了地日关系的变换。夏至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日地距离最近的时间,但盛极必衰,夏至后,地日距离越来越远,故曰夏至一阴生。因此,阳气一年最充足的时候夏至,而阳势最旺应该是小满。既然如此,如果古人欲借阳气之势发越寒气,为何没有发明夏至贴或小满贴呢?进一步说,夏至已经一阴生了,三伏天不是阴更多了吗,怎么还叫“乘其势而施治”呢?

有人提出,三伏天已进入长夏,五行属土,三伏取庚日,属金,对应肺。根据五行理论,培土生金,土又克水,所以既可补肺虚,又可散寒。这个论点明显混乱五行概念了,长夏时节治肺等于培土生金吗?土克水的水是寒邪吗?又或者是肾水?中医概念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如果随意偷换概念,把五行当个圈怎么都能说通,是不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更不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的。

那么三伏贴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问题的解答也就在十二消息卦的阴阳消长之中。

中国很多地区夏季有过伏羊节的习俗,即伏天吃羊肉,是于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至末伏结束,持续一个月。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羊”经常指代“阳”,比如三羊开泰,原本应为三阳开泰。因此,伏羊节的本意是伏阳。在自然界中,虽然气温到达一年的顶点,但是夏至一阴生后,阴阳的变幻已经悄悄在进行,阴长阳消,阳气渐趋敛降与潜藏。所谓三伏者,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连续三个庚日,定位初中末三伏。而庚为金,其性代表肃杀与敛降。所以,三伏天治病,也是为了人体气机更好地由阳转阴,相应于天地升降浮沉的状态,并非人体阳气最旺盛,易于逼出寒气云云。

再进一步结合《张氏医通》看,为何在三伏天使用外治法?书中原文为治疗冷哮痰喘:“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在天地气机由阳转阴之际,庚日治疗肺疾,真是妙不可言。因肺为华盖,朝百脉,主宣发肃降,人体气血津液均依赖肺金的敛降而布散充周,而对于肺脏本身而言,若肺气不能正常肃降,则会因肺气不降而致咳喘。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脉症并治》中指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张璐先生深得仲景心法,选用以肺俞为主的阳经穴位与辛香走窜药物,在经络破除寒冰,荡涤阴凝,打开人体阳气回纳的通道,促进肺金肃降,同时也促进人体阳气的回归。利用三伏天穴位敷贴,从经络治脏腑,看似温阳散寒,实为破冰以回纳阳气,为顺应自然,应天符时的妙法。

可惜的是,当今不少临床中医没有勤研医理,不去辨别患者体质,也不加强辨证选穴,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主,除了三伏贴,还有预备贴,加强帖,更有三九贴,贴了还不够,还要加上艾灸,足浴。殊不知,仲景早有“火逆”的训诫,过度调动阳气对健康是不利的。相对照来看,张璐先生三伏贴的立法之意与当下如火如荼的“三伏贴加强版”,高下立判。而这种形式上所谓的继承发展,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恰恰是值得我们中医人深深反省的。


<萝卜提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