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掉这个坏习惯,你的人生将大不同

 SusanK 2022-01-23

今天这篇文章要和你分享的,是我最近读到的《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所给予我的一些启发,其中最关键也是最具总结性的一个启发就是,如果你想改变,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停止抱怨开始,因为只要能改掉“抱怨”的习惯,你的人生就会大有不同。为什么呢?接下来,就听我为你细细道来。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什么是抱怨。简单来说,抱怨就是在用一种充满负能量的语言讲述某个与自己期待不符的事情或状况,比如“这太不公平了!”“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你为什么不回我电话”等等。你能够感受到这些语言背后的消极能量吗?它可能是愤怒,可能是不满和厌恶,也可能是委屈。

与抱怨相对应的,是对事实的陈述。陈述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它仅仅是对某个客观事件或者某种主观感受的描述。感受一下这两句话的区别:“你把袜子扔到地上了”和“你总是把袜子扔到地上”,前者就是属于陈述,而后者则很显然是抱怨,因为当中“总是”这两个字把言语中所隐含的消极能量表达了出来。


人们为什么喜欢抱怨


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成人的抱怨和小孩子的哭闹其实是非常相似的。当小孩子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比如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会大声哭闹,企图用这种方式来吸引注意力,让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样道理,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抱怨的核心目的,也无非是想要自己的某个需求得到满足,这种需求可能是消除某种痛苦,也可能是获得某种快乐。

心理学家罗宾·柯瓦斯基(Robin Kowalski)曾在1996年的《心理学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这些人际互动反应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寻求关注

抱怨通常是一个获得他人关注和安慰的好方式。当你抱怨自己的处境如何糟糕,命运对你如何不公的时候,你往往都可以获得身边人的安慰,甚至是特别的照顾。

2)推卸责任

抱怨还能帮助推卸责任。这样的抱怨者往往会责怪其他人或者责怪大环境,他们会责怪父母、经济形势、自己没受过教育、自己的年龄,以及其他一切可能的事情,并且沉浸在这些责怪中不能自拔。这样他们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之所以会有现在的糟糕处境全都是他人的错,而非自己的问题。

3)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与那些通过抱怨来推卸责任,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的人不同,那些通过抱怨为自己的欠佳表现找借口的人是在事情发生后才抱怨,希望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这本质上也是在推卸责任,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其背后的潜台词同样是“这不是我的问题”。

4)引人羡慕

有些人抱怨,其实是为了引起他人的羡慕,或者说是为了自夸,比如当你抱怨他人的某个毛病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表明自己身上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他人的贬低往往可以抬高自己,给自己带来一种对比之后的优越感。

5)操纵力

在各种关系中,人们会用抱怨把你拉到他那一边,让你和他站在一起,以便让他拥有赢得别人的力量。敌对势力发展时,抱怨是一种寻求拥护、反对敌人的方式。

除了以上的这几点之外,人们喜欢抱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想要他人作出改变,这种抱怨在亲密关系中尤为常见。但真实的情况是,对他人的抱怨很难带来积极的改变,对方可能会因为反感而故意重复这种使你产生抱怨的行为。

下次,当你发现自己在抱怨的时候,不妨对照上面的列表反思一下,你的抱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动机。当你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抱怨行为,并且能够很好地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时,你便会有更强的意识和动力去停止这一行为。

停止抱怨,重塑思维习惯


抱怨为什么是一个需要改掉的坏习惯?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人能通过抱怨达到成功的顶峰,也没有人可以通过抱怨收获美好的关系,要知道抱怨是所有不愉快关系的共同特点。抱怨不仅无助于我们改善现状。相反,这些抱怨还会成为“听觉污染”,妨碍了我们的幸福与美满。

你或许不知道,我们的思维、语言和生活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用思维创造了生活,而语言又反映了我们的思维和想法。抱怨这件事情看似是一种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但实际上它却揭露了你的最深层次的信念和思维习惯,比如你的消极被动,你的脆弱、不自信、无能感,以及受害者心态。

说实话,一个人正是因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才会选择抱怨,抱怨可以让人得到某种程度的宽慰——这会让他确信问题不在自己身上,自己没有责任。然而,当你认为问题不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你同时也交出了掌控权和主动权,因为既然责任不在你,你自然就不会想着要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去影响环境,改变结局。

抱怨还会让人不自觉地精力投注在当下存在的问题(某种自己不想要的状态),而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改善境遇的方法。想要解决问题,你首先就得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想办法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而不能一直关注自己不想要的。比方说,如果你想要某人改变某个行为,最好的方式不是一直抱怨这个行为,而是告诉对方你的期望,并在对方朝着你说的方向努力时,给予真诚的赞扬。

如果说抱怨是不良思维的结果,那么我们能否通过停止抱怨来改变这种思维呢?答案是非常肯定的。通过有意识地避免,你完全可以摆脱抱怨这种不良的表达习惯

一次不抱怨的行为看起来并不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但是当你管住自己,收住一句即将出口的抱怨那一刻,你就是在摒弃旧有的思维习惯。久而久之,旧的思维习惯便会失去掌控你的力量。

不过,仅仅是管住嘴还不够,你还必须同步发展与抱怨全然不同的新的思维习惯,它们分别是:1)目标思维,也就永远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想要的目标上;2)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是积极主动的必要前提。

这里要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理解“责任”的含义。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责任等同于过错。

如果你去看一下英文中“责任”这个词的构成,你会发现它由两部分组成:response和bility,response的意思是回应,bility则属于名词后缀,意思是能力,也就是说,责任真正的含义是回应的能力(the ability to response),换而言之,责任与过去并没有太大关系,它关乎的是现在——你要如何把握现在?现在的你要如何选择和回应?

的确,人生中很多事情都由不得我们自己选择,很多不好的结果也不是因为我们自身的过错所导致的,我们甚至也无法控制这些事情不发生,但是有些事情却是我们百分之百可以控制的,比如如何去解释和看待这些事情,接下来要如何去选择和行动等等。

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及是谁导致了这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此时要怎么选择,因为此时的选择和接下来的行动,才是我们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当你领悟到了这些之后,你自然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所以,在你管住自己的嘴,收住即将出口的抱怨的那一刻,别忘了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除了抱怨,我还有别的选择吗,我还能从别的视角看这件事情吗?我想要的是什么?为了这个目标,我要怎么改变,我可以做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会引导你发展出新的思维习惯。随着你“不抱怨”的次数越来越多,新的思维习惯势必会发展壮大,帮助你成为全新的自己。

抱怨的对立面——感恩


想要改变抱怨的习惯,还有一个练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那就是感恩练习。

感恩可以说是抱怨的对立面,但两者的区别其实仅仅在于关注点和视角:如果你习惯性地把关注点放在那些自己此时没有的东西上,并认为这些是你“应该”有的,那么你肯定会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相反,如果你选择把关注点放在你此时已经拥有的东西上,不把这种“拥有”看成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你就会拥有一个颗感恩的心。

千万别小看感恩这件事情,它的力量可是非常强大的,因为感恩练习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大脑的神经系统——感恩会促使大脑分泌“快乐物质”,比如多巴胺、血清素和催产素,这会让我们立刻感觉心情良好。与此同时,感恩还能降低我们体内的压力激素水平,正是这些压力激素让我们产生焦虑感。

不仅如此,持续的感恩练习还能够“重塑”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乐观和积极。在《感恩的大脑》一书中,Alex Korb说我们的大脑习惯于以重复的方式工作。例如,一个喜欢抱怨和担忧的人会下意识地训练他的大脑,使得他的大脑只处理负面信息。过多的负面信息会让人变得焦虑,焦虑感又会使得我们开始质疑自己,内心变得脆弱。

然而,我们的大脑是不能同时关注积极和消极信息的。通过持续的感恩练习,我们便可以训练和改变我们的大脑,让它习惯性地关注积极的信息和想法,以此降低我们的焦虑感。感恩练习还能提高我们的复原力,也就是在遭遇困难和打击的时候,能够更快地从中恢复过来。

如果你想开始感恩练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写感恩日记。研究显示,坚持写感恩日记是提高自身幸福感水平的一种最好的、也是最可靠的方式。感恩日记并没有固定的格式,重要的是你每天要抽出一点儿时间去写写那些下慈爱、惊喜和美好的瞬间,以及日常生活中那些带给你快乐的普通事件。

在写作过程中,要确信自己能持续不断地发现让自己感恩的事物。朋友、家人和亲人可能是排在最前面的,但是千万不要让这种形式变得陈旧不堪,或者像是在例行公事。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给你带来了快乐和舒适,却是你之前并不以为意的呢?

写感恩日记还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感恩,并且使感恩变得真实而具体。比如,之前你可能会说“我感激我的猫咪”,但现在可能会写成:“我的猫咪满足地’喵喵’叫着并在我的腿上磨蹭,你看它跟我是多么亲密无间啊!

一段时间之后,感恩日记就为你提高幸福感水平积累了许多实质性材料,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只要能够坚持下去,你的大脑就会逐渐发生改变,与积极和乐观相关的大脑回路也会不断得到强化。

写在最后:

最后还得提醒一下,“不抱怨”习惯的养成不会帮助你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也不会让你突然变得成功,它能做到的,仅仅是把你变成一个积极主动和懂得感恩的人。这些其实恰恰就是幸福和成功的关键,因为当你真正实现了这样的转变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不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而且运气也变好了。

我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改变这种早已根深蒂固的习惯。为此,我会专门推出“不抱怨”21天训练营,为你创造一个积极的改变氛围,带着你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好的学习和练习任务,一起实现改变。欢迎持续关注~


更多个人作品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多重身份》
Susan Kuang个人杂志系列
演讲:自己的人生,自己创造

在线课程
《自我的重建:成为内控者》
《人文课堂——认知与世界观升级》
《Susan的美语训练营》(查看菜单)

回复“转载”,了解转载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