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明正:《姓名的故事》----李渊

 李明正A 2020-07-16

李渊----龙兴太源,或跃在渊

 李渊:李姓,名渊,字叔德,谥号太武皇帝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 —635年6月25日),陇西成纪人。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

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文献皇后(姨母 )垂爱,起家千牛备身,历任谯州、陇州、岐州刺史。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时,负责督运粮草。大业十一年(615年),率兵击破毋端儿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年),率兵抵御突厥,屡传大捷。大业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

当时隋朝土崩瓦解,遂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于晋阳。建立大将军府,带领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顺利攻取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年号义宁,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隋炀帝遇弑后,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年号武德

称帝后,命秦王李世民统兵作战,先后击败陇西的李轨和薛举父子、击退并州的刘武周宋金刚、擒获河北夏王窦建德,迫降洛阳郑王王世充,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及地方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传位,自称太上皇。

贞观九年(635年)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上元元年(674年),尊号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姓名诠释

“李的古文字形为:树下好多果子。它的本义为:李子树。

《说文》李,果名。《尔雅》李,木之多子者也。《韩诗外传》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

“李”的寓意为:龙兴太源。它的义涵为:国宗陶唐,朕即王法。

“渊的甲骨文字形为:水正在流向一个很深的水潭。它的本义为:回流水。

《说文》渊,回水也。《管子·度地篇》曰: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

“渊”的寓意为:或跃在渊。它的义涵为:贵不可言,深不可测。

“李渊”的寓意为:龙兴太源,或跃在渊。它的义涵为:国宗陶唐,朕即王法;深不可测,贵不可言。

“叔”的金文字形为:用手从植物的根下上掘取食物。它的本义为:拾取。

《说文》叔,拾也。《广韵》叔,通“淑”,善也。《释名》叔,少也。幼者称也。

“叔”的寓意为:博取民心。它的义涵为:淑人君子,嘉言善行。

“德”的甲骨文字形为:看清大道的方向,坦然而行。它的本义为:视正行直。

《说文》德,升也。《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

“德”的寓意为:赢得美誉。它的义涵为:纯懿厚德,正大光明。

“叔德”的寓意为:博取民心,赢得美誉。它的义涵为:淑人君子,嘉言善行;纯懿厚德,正大光明。

“太”的古字形为:大字下面一个“二”,表示大的复数。它的本义为:很大。

《说文》太,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汉字源流字典》太,同大、泰。

“太”的寓意为:至大至尊。它的义涵为:与天同泰,与民同乐。

“武”的甲骨文字形为:一个人持着一柄斧钺。它的本义为:止戈。

《玉篇》武,健也。一曰威也,断也。楚子曰:止戈爲武。《尔雅·释诂》武,继也。夫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谥法》曰:刚彊直理曰武 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

“武”的寓意为:武。它的义涵为:威疆克乱,保大定功。

“太武”为李渊的谥号,它的寓意为:至大至尊,武。它的义涵为:与天同泰,与民同乐;威疆克乱,保大定功。

姓名解读

“李渊”最直白的解读为:深不可测。

跃于渊者,龙也。李渊的“渊”字,隐隐若有真龙之气;

跃于渊者,隐也。李渊的“渊”字,仿佛还有逊位之象。

李渊被他的能干儿子逼得没办法,只好早早地当上了太上皇。

古代兄弟排行曰伯、仲、叔、季,伯为老大,其余次之。李渊表字“叔德”,似乎预示着继其大统的非是太子建成。后来果然是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湖兵变,杀了兄弟,继了大统。皇子本来是用来竞争的,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李渊虽然不至于乐观其成,但为社稷万代千秋着想,或者也能接受吧,毕竟李世民这小子要更狠一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