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昵称32901809 2020-07-16

文/叮当派好习惯

叮当派好习惯,持续推送教育热点、好习惯养成方法、学习干货等丰富内容,助力3-12岁儿童“学习、情商、性格”三方面优化!欢迎转 发、收藏本文~

一个幼儿园里,孩子们自动结成玩伴一起玩耍。

只有一个叫一一的小女孩总是独自一个人:一个人玩,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

一一是纪录片《零零后》里跟踪拍摄的一个女孩。

摄像老师问3岁的一一,你为什么不和别人玩儿?

一一答:因为我就喜欢这样玩儿。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能想得到吗?

这是一个3岁小孩嘴里说出的话。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一一的独特也引起了园长大李老师(著名儿童教育家李跃儿)的注意,她担心一一的性格发展,劝一一去和别的小朋友玩。一一却说:

“我有权利这样”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小小年纪就如此自信又坚持自我,就连大李老师也说她是高贵的。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如果你有一个像一一这样特立独行的孩子,你是担心他太内向,还是对他高看一眼?

恐怕有不少父母做不到完全淡定,毕竟这是个崇尚外向性格的社会。

不过不用担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安静的孩子有力量

1、 安静的孩子没有错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13岁的一一爱阅读

镜头一转,10年后,一一已经是个13岁的大姑娘,上了初中。她仍然喜欢独处,虽然也有一些朋友。独处时,有股神奇的力量带领着她一直安静地做很多事。

其实,不论安静、内向,还是独处,这些都是中性词,是好是坏全看你如何定义。有人将其视为惩罚,恨不得立马冲进人群;也有人将其视为奖赏,一个人也活得热气腾腾。

畅销书《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作者、TED热播视频演讲者苏珊·凯恩,用文字和演讲,告诉我们“安静的力量”。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苏珊·凯恩

苏珊·凯恩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曾在华尔街担任律师及商业咨询顾问。

她小时候就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也因此被许多长辈批评。她从2000年左右开始萌发研究“安静者”的想法,之后就一头扎进文献研究和案例调查中,并将她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内向性格的竞争力》(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凯恩曾在书中以及过往的访谈中多次谈到,内向是对安静以及低刺激环境的一种偏好,而这并不是一种社交障碍。内向的人沉默少言爱思考,这也正是他们可以发挥巨大能量的源泉。

我们无法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今社会,内向者所具有的卓越的领导力和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而凯恩也试图通过她的演讲和作品向世人重新解读内向人群以及他们安静的力量。

人生难得的,并不是有人与你举杯豪饮,而是月下独酌也能自得其乐。就如千年以前的苏东坡,被贬黄州,常常挂念亲友,便时常给他们写信。然而,却没有收到一个回信,“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苏东坡一度非常难过,最后也不得不想通,既然如此那就各自天涯各自安好,从前的情谊只当一笔勾销。往日爱热闹、交友的苏东坡,生活一下变得清净了许多。

正是如此清净,让苏东坡开始反省创作,很快他就写出了真正的大作品。

事实上,掌握一门技能,或是从事创造性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安静地独处是必须的,否则你将得不到什么。

另外,从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人类越来越依靠无形的产品,如程序、创意、文化、思想,现在和未来越来越需要有独处能力的人,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会独处。

2、乐于独处:从麻乱中理出头绪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13岁的一一恬静温婉,沉着冷静,理性上融入群体,感性上保留自己,内心充实而独立。对于朋友和独处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把与朋友相处比作接收这个世界的信息,独处则是整理信息,让自己沉淀。

独处能帮我们守住内心,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真谛,用心去总结嘈杂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变得强大自立的标志。

在中国功夫里面,有一门独特的修炼方法叫“闭关”,在一段时间内与外界隔绝,潜心修炼武学。

而在功夫的世界里,绝顶的武学都是在独处的时候创造出来的。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而作为咏春拳乃至中国武术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师叶问,最喜欢的就是与木人桩独处,也许正是在这种孤独与静寂中,才探索出一套最权威的中国传统武术实战套路,最后载誉全球。

乐于独处的孩子,懂得在静寂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从平凡中看到独特,从麻乱中理出头绪。

3、耐心呵护,静待花开

安静只能自生,不能他予,安静藏在孩子自己的身体里,帮助孩子找到它,我们可以像一一的父母那样做。

首先,完全接纳孩子。一一父母都是安静型的人,他们对于一一的“不合群”完全能接受。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当然我们并不都是一一父母的性格,但现在我们知道,孩子能安静独处是好事。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安静,不要嫌弃他太内向,不要打扰他。

其次,耐心等待。一一上幼儿园时,妈妈曾去陪园,引导她和别的小孩玩。但一一只愿意跟妈妈玩,妈妈也没强求,只是平时注意带一一跟其他孩子多接触。慢慢地,一一身边出现了一个女孩,她们成了好朋友。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人是社会型动物,交朋友是自然规律。只要不是患上自闭症,我们不必担心孩子不会交朋友,他们总会找到玩得来的好伙伴。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学习上,一一父母也很有耐心。一一上小学时总是懵懵懂懂的,问班里谁是第一名她也不知道,父母干脆不问了。等到了初中,大概是开了窍,一一开始重视学习了,非常主动认真,成绩也很好。妈妈说她是个自驱型的孩子。

内向和外向各有各的特点,内向型孩子和外向型孩子最显著的特点,我们可以一起看下面的图片: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图片来源:小童书屋

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来:

内向型孩子更想去理解一样东西,他们想的(think)要远远大于做的(do),专注力和倾听能力很好;

外向型孩子更容易动手去做些什么,他们做的(do)要远远大于想的(think),行动力和表达力很好。

最后是和孩子平等相处。一一考试前复习功课,爸爸妈妈陪着她背历史。他们总是和和气气,对一一犯的错从不多言,只是根据孩子的需要帮助她。家里的学习环境平和安静。

可以看到,一一父母也是有定力的,是他们的精心呵护保留了一一天生的恬静温婉,让她成为一个温柔又有力量的孩子。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世界纷繁嘈杂,网络上信息爆发,现实生活里人们崇尚外向,很多孩子也爱热闹,无法独处。可一个人永远混迹在人群里,渴望别人认识自己,关注自己,尊重自己,最后的结果更可能是没有自己。

哈佛大学神经科教授卡尔·施瓦兹教授研究发现,2岁时性格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他们到了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

如果父母总谋划着要“改造”孩子,无疑在逼着孩子成为另一个性格相反的“自己”,只会让孩子的内心更焦虑,在怀疑自己中迷失方向。倒不如在尊重孩子这种天性的基础上,让他发展自身的多种能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孩子太内向了,家长朋友们别担心,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图片来源:叮当派好习惯

所以,如果你家的孩子恰好是喜欢安静的内向型孩子,别为此感到烦恼!内向孩子的精神世界有多美好,往往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