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大家欧阳中石,身为中国首位书法博导,为何同行中口碑不佳?

 乡间客 2020-07-16

提到欧阳中石,大家想到的就是:他是中国第一位书法博导。在书法界他的大名更是如雷贯耳,应该没有哪位学书法的不认识他吧。2006年的时候,欧阳中石老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项是在中国国家级书法艺术的最高奖项,第一届获得这个奖的人是启功,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

最直观的从这个奖项我们就可以看出欧阳中石老师在书法这一块的成就,在书法圈的名望该有多高了,可以说,除了启功,无人能及。


名家争议

但是,这样一位在书法上有着如此大成就的大家,田蕴章先生却评价到欧阳中石的字不怎么样。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田蕴章先生,他是当代书法界欧楷名家,书法融会贯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被称为“中国之一流书道家”,书风极正,他的家族曾被评价“父子一门三墨客,兄弟两代四书家。”。

可以说,从书法家的角度来讲,田蕴章先生和欧阳中石老师应该是同行。但是,同为书坛书法大家,田蕴章先生却曾经评价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难负盛名,书法其实只是沾了名气的光,真正的字却是圆润有加,力道不足。有人笑道,这是名家评大家,这样看来,欧阳中石老师在同行之间口碑不行,细究其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欧阳中石老师并不是学书法的,他之前学的是哲学,书法只是“半路出家”,据老师自己所言,“只是稀里糊涂的搞起了这个事情”,所以,可能确实会存在理解不深刻,

书法

仍有所不足。欧阳中石老师的书法根据他以往的作品来看,主攻楷书和行书。

他曾向吴玉如学习“二王”笔法,只是没有完全深入,并没有学得那般潇洒淡然,但是又加入了唐碑和魏碑所带的厚重与恣意。欧阳中石老师喜好广泛的学习研究,他的字就可以看出有王珣《伯远贴》的痕迹。老师博学,采百家之特点,不避古今,他的书法功底是十分深厚的。


欧阳中石老师的自我风格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个性十足,传承却不够。而且又在行笔洒脱轻松之间透着刻意圆俗,甚至被评价:老师的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除此之外,在细节上,欧阳中石老师偏好侧锋,但是有时候侧锋却处理的不太好。

常言道“正锋取骨侧锋取妍”,老师的字“妍”是有了,可却浑身无骨,软绵绵的坍塌似的,笔力很是孱弱,田蕴章先生曾经诊断说是“如同瘫痪的胖子”。再者呢,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欧阳中石老师喜好夸张偏旁,但是常常有意的夸张而且手法还十分的单一就会显得字很直楞、矜张,豪放没有做到,含蓄感也被破坏的支离破碎,整体看起来就很奇怪,甚至被嘲笑说是“刀削面体”。


再从整体上来看,欧阳中石老师的字的章法还是很明显的,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还算密切,但是之间的照应却显得很草率。整篇的墨法一黑到底,没有什么变化,过于刻板。然而书法理应追求的是最自然的变化线条,流露个性,而老师的字有点过于形式化、过程化了,以至于显得十分板滞。

欧阳老师的字确实有一些缺点,但是,“完美”也并不是那么的简单,而且,欧阳老师的字必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才会有那么大的名气。老师的字确实是名声在外。在近二十年来,街头巷尾老师的字已经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了。无论是名胜景点、单位机构甚至是公告栏,都有可能睹其风采。


过去,书协委员曹大维曾经写过一篇《欧阳中石——一位不懂书法的书法大家》的文章来批判欧阳中石,从文章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有多么不喜这位前辈了。但是这一行为明显有些夸大刻薄,难免不是意气用事党同伐异。

再者,欧阳中石老师也会为了不得已的人情而潦草下笔,这样的粗制滥造流露到人们的视野中,过多难免会破坏老师的风评。而一旦存在某些过于刻薄的评论和粗制滥造的瑕疵,在欧阳老师所获得的盛名之下被无限的刻意放大,口碑自然而然地就日益毁坏。

最后呢,所谓“术业有专攻”,欧阳中石老师与其说是一位书法家,不如说他是一位书法教育家,更加注重的是理论,在书法上的成就不过“无心插柳柳成荫”。欧阳中石老师在书法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教书匠

他对书法的研究、对汉字的书体和书写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常有人将他称为“书界大师”、“书法泰斗”,但他自己却有另一份强烈的自我身份认同,欧阳老师认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教书匠,走过了从小学教师到博士导师的全过程。他觉得教书,一方面是教别人,另一方面是学习,而教了那么多年,没教完,也没学完,还需要不断地摸索。

而老师对书法的了解到了什么地步呢?每当欧阳老师下课的时候,总有一帮学生围着她不肯离开,想要询问一些关于书法更多的知识,他的一个兼修舞蹈和书法的学生向他介绍他们正在排演的一部书法有关的舞剧时,欧阳中石老师一句话就道出了书法和舞蹈的关系。

欧阳中石老师一辈子最自豪最恪守的就是“教师”的职业和称号。老师曾经写过一首诗:“普普通通一教师,平平淡淡自无奇。无奇不意非无意,正是无奇正是奇。”。作为老师,他坚守职业,热爱这份事业;而作为一个理论家和教育家,他对书法教育这一学科的建设,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欧阳中石首先在首都师范大学创立了书法专业大专班,向全国招生,而后又创立了书法艺术专业。他带领整个团队整理编辑关于各种字体、书法历史、书法理论以及相关的诗词歌赋等知识的教材,致力于系统科学的培养书法专业人才。而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有力的带动和推进了高等书法教育和社会书法普及教育。


除了书法方面,欧阳中石先生还在多个其他领域有所涉猎。首先前面我们提到了,欧阳中石先生大学选的是哲学系,在浩如烟海的专业里,他选中了逻辑学,上过金岳霖、冯友兰的课。

之前在被问到他觉得他的书法和哲学有什么关系的时候,曾经说过,虽然学哲学之前和之后他都在写字,但是,学了之后想的方法可能会更多一点,特别是学逻辑,从逻辑角度考虑问题,用各种方法穷经形式去实验,会变得无比方便。哲学和逻辑的学习对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成就也是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的。

欧阳中石还被称为“怪才”,他的知识多且杂。出版的书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上的课也是涉猎广泛。所会的,学过的,精通的,差不多快赶上无所不能了。学过诗,师从顾随;会填词,学自张伯驹;在京剧方面,曾经拜奚啸伯为师,尽得奚派真传;

向齐白石学过画,而后向吴玉如学书法;甚至据传言道,他连体育也十分的好,大学时乒乓球和篮球都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与常见的文学爱好者的形象一点都不符合。由此,他常称自己为“无家可归”者。


据他的女儿欧阳启名的描述,欧阳中石先生还有着自己的一套原则:不建馆,不立传,不办展,不褒贬。他不提倡书法评奖之类的做法,他觉得在艺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每个人的追求都是合适;

他不褒贬人家的作品,他觉得每个人自己的出发点一定是好的,自己的创作一定是向美的方面去创作,去努力,毕竟没有人想要把自己的作品写成丑的,所以不能对别人的作品妄加论断。可能有些作品的用意一时理解不了,过了一段时间,认识又会有所改变。这样的高风亮节是值得学习和敬佩的。


但是有人说他“欺世盗名”,这一评论真假无法考究。而欧阳中石先生却实实在在是一个勤奋而又谦虚的一个人。就算在92岁的时候,也会坚持每天都写字,这股毅力和对书法的喜爱可见一斑。再说前文,他是中国第一位“书法博士导师”,却也从未以“书法家”自居,而是谦称自己“教书匠”,自己写的字叫“丑书”。

欧阳中石先生作为一位书法教育者,确实是丰功至伟,作为一位书法家,也当得起一声“一代大家”,至于为什么同行中口碑不好,可能是因为他是半道出家,也可能是受被放大的瑕疵影响,抑或是被认为更适合“书法教育家”“书法理论家”的称号。

至于他的书法、他的字的真实水平到底怎么样,也只有交给历史去评判了,毕竟真正的艺术,经久不衰,世代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