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烦恼的来源,皆在于“自我”

 小猫倩倩 2020-07-16

- 1 -

昨天知乎有个问题一度到了热榜前5,吸引了500多万人浏览,近3000人讨论。

这个问题是,“有多少女生打算一个人生活,不结婚生子?”

前排的高赞答主普遍比较年轻,回答内容也基本都是在晒“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为什么要结婚”的生活态度,配有健身、读书、画画、旅行、做饭等一系列照片。评论区有大量的女生表示赞同,也不乏“等你到我这个年纪就后悔了”“你老了会一个人孤独死”这一类反对的声音。

关于婚恋,似乎一直都是引起争议的话题。

记得半年前的一天,我和爸妈一起边吃完饭边闲聊。我爸说起白天刷头条的时候看到一个po主,说自己35岁在北京,是上市公司高管,有车有房。他不屑地评论道:“一个女人那么老了还不嫁人,有车有房有啥用?还不是一样失败?”

气得我当即把筷子“啪”地摔在桌子上,反驳他:“人家吃你家大米了?挡你家太阳了?人家一个人过的好好的,咋就失败了?为什么一定要结婚?”

我妈在旁边赶忙打圆场“哎呀,吃饭吃饭。你别一天老怼你爸,你爸说啥你听着就行了。”

老实说,如果有时空穿梭机可以回到过去的话,我最想告诉我妈的就是“别嫁给我爸。”

印象中,我父母的关系一直还算和睦,他们发生争吵的次数在我印象中不过两三次。

别嫁的理由,和那道题里高赞答主一样。有的人说自己结婚以后就成了家里的免费保姆,丈夫要么玩心太大,要么只能看见母亲看不见老婆,各种小摩擦和不愉快逐渐积累,最后觉得还是离了婚自己过好。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我爸算是“可以被劝分”典范了。据我妈说,他曾经在我妈坐月子的时候丢下发高烧的我和因为剖宫产刀口痛下不了床的我妈,去给我奶奶修门锁,导致我妈饿了一天没饭吃,我也去不了医院。(当时住的平房,我爷爷奶奶和小叔一起住,院子大门有锁只是内门锁坏了)。

而且我爸在对待自家亲戚和我妈家亲戚方面十分双标。他不让我妈给我姥姥钱,我妈帮我舅舅家的孩子安排上学他各种冷嘲热讽,但是我叔伯家有点小事他却特别殷勤。

如果在知乎上提个问题“生完孩子1个月,老公抛下发高烧的孩子和剖宫产的我去他妈家,该不该离婚?”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下面的回答会是啥。

后来,我妈又一次跟我抱怨起我爸和奶奶家那边亲戚的事情时,我劝她说,“你们离婚吧。”

- 2 -

我妈听到我的回答是错愕的,紧接着吐槽了一句,“你这孩子咋这样呢?”

然后她开始细数我爸的优点。

比如,除了修锁那件事,他其实是个口是心非的女儿奴。

比如,小时候我被同学欺负了,他气得班都不上了,挥舞着拳头要去教训那个坏小子。被我妈及时拦了下来“你下手太重把他打伤了咋办”,最后派我堂哥去把对方揍了一顿。

比如,我家在北方,去南京上大学,他怕我离家太远不习惯,在学校旁边的小旅馆住了7天。我在操场上军训,他在操场外的小路上看我军训,每天和我一起吃一顿晚饭。第七天保安不让进学校了,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比如,现在如果家里同时有我妈、我爸和刘丞的情况下,我发出一声尖叫,我妈和刘丞都会见怪不怪“哦,她一定又双叒多见到虫子了/脚踢到桌子角了/磕在门框上了”,我爸还是会一个箭步冲过来问我咋了。

比如,他承担了家里80%的家务。

比如,我妈性格比较强势,事业上也比我爸更成功,所以我们家总体是“女主外”分工。他虽然没有我妈那么“成功”,但也一直是在进步着的。

比如,他对工作和我们小家庭的每一件事都兢兢业业。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我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和我合作过的客户,对我的评价无一不是“交给倩倩就放心了”。

好了我知道了,原来她就仅仅是想吐槽一下而已。并没有期待我给出啥意见,我就默默听着就好。

- 3 -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这个“一言不合就离婚”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那一代人的婚恋观普遍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你很少再听到年轻妈妈对孩子说“都是为了你,我才……”,或者“为了孩子我们不离婚”这样的话。本质原因是,妈妈不再只是“妈妈”这个角色,而先是“自我”。

受人喜爱的年轻女性博主形象通常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生活的,“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人设。

女性育儿大V传达的价值观也大多是“在家带娃期间,又开启了事业第二春”之类的。

大家变得更不愿意将就了。

有人不愿意将就过日子,于是离婚。

有人不愿意将就感情,于是单身。

这是我今天想探讨的关于“自我”的第一层,即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生活。

- 4 -

但是,为什么评论区会吵起来呢?

大家看到和自己观点一致的,就点个赞,评论区表达一下对作者的支持;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就说“等你老了就后悔了”。只不过,知乎用户整体受教育水平偏高,认同“自我”比认同“牺牲自我”人数多罢了。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的烦恼都起源于人际关系,即“干涉别人的课题”。

父母因为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而“自己”生气,因为没有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找工作而烦恼。看起来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自我”的问题。

女生因为男朋友不思进取而“自己”苦恼。看起来是男朋友的问题,其实是“自己”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期许。

在评论区点赞或者反对别人的观点,都是在宣誓“我的自我是正确的”呀。

那些想要说服博主会后悔的人,他只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希望别人也认同他的“自我”。

理解了这件事,有任何看起来不可理喻的观点,都变得合理了。

比如说,曾经有个网友坚持认为我是骗子。原因是我从国网离职后从事了新媒体工作。后来我从他过往的回答中看了他的人生经历,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努力上进、但是郁郁不得志的人,高考进了985,大学时代努力的目标就是进国网,最后没考进去,只做了一个相关的工作,收入不太高。而我考进去了,又辞职了(抛弃了他认为很宝贵的东西)。于是他就百般说我的工作“不正经”,是骗子,说我经历造假,说我“27岁,一事无成,人生巅峰就是考上985”。

我生气吗?开始是生气的,后来一点也不,甚至还有些悲悯。

人们通常都会以自己所见来揣测别人的生活,没有见过就会认为是假的。我觉得他生活一定是太不如意了,如果认为我是个骗子能让他好受些,就让他这么认为吧。

我把这件事当成趣闻讲给朋友听,他们哈哈大笑。再后来“27岁,一事无成”成了朋友们嘲讽我的一个梗。

(可以和之前那个“睡桥洞”的梗合起来写个段子了)

(我:最近没钱了,我又要去睡桥洞了。)

(朋友:唉我和你一样,27岁,一事无成,走我们一起去安德门吧。)

这是我今天想探讨的关于“自我”的第二层,即烦恼大多来源于想让“别人”按照“自我”的方式来生活。

评论别人是假的,潜台词是“不是'我’见过的,都是不存在的。'我’认为是真的才是真的。”

评论别人“不听我的你会后悔的”,潜台词是“'我’的观点才是对的。你跟我不一样,就是错的”。

那些否定别人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人,他会因为在评论区的存在感中坚持自我开心吗?

据我所知,一点也不。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不顺遂,所以才希望在网络世界中坚持“自我”。

并不是说不允许表达不同声音。如果对于“不婚主义”有不同看法,那评论方式应当是“你的生活方式很棒。同时我觉得结婚生子也有它的乐趣”,用“我尊重你,同时我也有不同想法”的句式,而不是“只有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或者“我在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

- 5 -

多说一点,很多人不结婚、不恋爱,是因为不想“将就”。

我想再多聊聊这个“将就”。

举个例子,在不涉及双方亲戚问题的情况上,我爸妈还是很和睦的。这算不算将就?

我和刘丞结婚以后,睡觉的时候盖两床被子,原因是我们对温度的感受不一样。最近连着下了一个月的雨,我觉得屋子冷得不能开空调,他热得恨不得空调20度。后来我们空调开25度,我盖棉被睡,他光膀子睡,这算不算将就?

这个“不将就”中产生的矛盾源头,其实就是“让对方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来生活”呀。

男朋友明明是个“开心一天是一天”的人,非要让他努力上进,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这不矛盾就来了?

孩子明明想要留在大城市生活,人家在乎的就不是苦啊累的,就是想见世面,你非要让人家回老家,这不烦恼就来了?

有没有解决办法?

有。

第一种,你可以坚持“要有上进心”这个原则换个男朋友。

第二种,你可以不再计较对方是否有上进心。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可以100%顺遂我们的心意。我的态度是,对于自己特别在意、必须要坚守的原则,“不行就换”,总想着改变另一个人会让自己非常痛苦。比如对我来说,品行、三观、学习能力就是我“必须要坚守”的原则,对于有的姑娘来说可能颜值更重要,有的可能认为家庭背景更重要。

如果不是“必须要坚守”的原则,我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同时也允许对方按照他想要的方式生活,而不是“强行改造”对方,就好了。这样会让双方相处避免许多矛盾。

- 6 -

关于“自我”的第三层,是“人生价值”。

我有个朋友,和我脾气相近、三观相似、工作性质相同,连收入和存款都差不多。我们经常会被一些形而上的问题困扰,诸如“我是谁?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因此合称为“厌世二人组”。

我们最近一次感慨“人生无意义”是因为觉得实在是太低欲望了。去了很多个地方,觉得风景很美,但是都美得差不多;好像也没有现阶段吃不起的餐厅,吃了很多美食,现在觉得也就那样;以前忙碌的时候有一个自己的爱好做消遣,觉得爱好很珍贵,现在有大把的时间,收入足够发展爱好,但是啥都不想做了,“玩”也变得不“好玩”了;以前我们都曾经把收入达到“XXX万”作为目标,现在好像再继续增加也没什么刺激感了。我们对奢侈品好像也没啥兴趣。

于是我选择接触哲学和宗教。我希冀在其中找到答案。

而他是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当我对他说“你相信世界上会有人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吗?”的时候,他会回答我“这个人大概有臆想症。”

我把这种苦恼称为“吃饱了撑的”的痛苦。你看,人在为生计发愁的时候,每天想的都是怎么赚钱养家,就不会为“人活着为了什么”这种问题而苦恼。这下轮到我嘲讽他“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朴实无华且枯燥”。

“人生价值”这个答案是啥,我还没想清楚。

我问刘丞,“猫咪的喵生意义是啥?”

他回答我:“为了可爱。”(算了我就不该问他)

不过,我觉得人可以“自我”一点,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活,同时也不强求别人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无法改变另一个人,只能影响TA。

事实上,很多年了,我对别人的祝福都只有一句话——希望你能越来越靠近自己理想的模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