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勇斗苏军的“铁姑娘”,29岁身怀六甲牺牲,14年后一首歌红遍全国

 阳春雪竹轩 2020-07-16

中国幅员辽阔,沃土千里,被誉为盘踞在东方的一条巨龙,几千年来鲜有抗手。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却趁势而入,在伊犁、塔城等地区逼迫我国边民外逃,导致土地无人种、牲畜无人管,严重破坏了边境地区的建设。孙龙珍听说后,马上向上级领导请示,坚决要求到边境一线工作,为我国的生产建设添砖加瓦。

孙龙珍,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岁时,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大好年华辞别了新婚丈夫,远离鱼米之乡,来到了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化工厂。作为一名工人,孙龙珍每天的工作就是熬硝炉、砸矿石,40℃左右的高温把她的脸都烤红了,头上的汗水更是止不住地往下流。可是,孙龙珍却毫无怨言,为了国家的发展,她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1962年春,在苏联的鼓动下,我国6万边民出逃了,土地、牛羊一时间无人看管。于是,立即组织了“三代”工作队,前往边区驻扎。所谓“三代”,即代耕、代牧、代管,平日里,队员就放牧、耕种,同时还会参加兵团训练,执行巡逻,放哨等任务。孙龙珍是个不畏艰苦的“铁姑娘”,她主动向上级领导请示,要求到一六一团十二连牧一队工作。

在这里,孙龙珍一头扎进最艰苦的工作,不论天气有多恶劣,她都咬牙坚持了过来,她把牛羊的生命,看得比自己还重。然而,在1969年6月10日傍晚,18名苏联骑兵却突然越过了边境线,掳走了牧民张成山,同时还把羊群抢走了。这一消息传到牧一队之后,队长马上组织了40名牧工,奔赴出事地点。

没成想,当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并身怀六甲的孙龙珍也坚持要去,她手持铁锹,不由分说就冲了上去。然而,就在孙龙珍即将到达出事地点的时候,对方哨所的机关枪响了,孙龙珍周围立即扬起了一片尘土,而她本人,也不幸被一颗子弹射中。子弹穿过腹部,直接射进了胸膛,当战友把她从草地上抢救回来的时候,她已经浑身是血,没了呼吸。

孙龙珍的死,大大刺激了边防战士,在排长李永强的带领下,他们击毙了6名苏军,为孙龙珍报了仇。事后,孙龙珍被葬在了哨所旁的塔斯提河畔,她将于边防战士一起,守护边疆。

1978年春节,塔斯提边防哨所的陈福森回伊犁老家探亲时,当众讲出了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老母亲眼含热泪,她在陈福森临走前,把亲手培育的20棵白杨树苗给了他,让他把树苗栽在哨所旁,陪伴着大家。

陈福森回去后,不但把白杨树苗栽在了哨所旁,还与战友一起把它呵护长大。然而,由于边区干旱少雨,所以20小树苗,最后只有1颗活了下来。1983年夏,词作家梁上泉来边区采风,当他听说了这个故事后,彻夜写出了《小白杨》这首歌。在1984年建军节那天,阎维文在央视举办的“八一”文艺晚会上,第一次把《小白杨》唱了出来。

自此,《小白杨》红遍了大江南北,孙龙珍之名也响彻全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