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昵称32901809 2020-07-16

作为少康帝的后代,守会稽以祀夏禹的允常,因与吴王阖闾常年相互攻伐,而结下仇怨。天不假年,允常去世了,其子勾践承继其位,是为越王。

当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后,就乘机兴兵攻打越国。两军阵前,越国敢死队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刎颈而死的壮烈场面,吸引、震撼了吴国将士。

就在吴军还沉浸在惊恐、不可思议之中时,越军开始行动了,突袭吴军,大败吴军,而且致阖闾重伤。可谓悲催,懵懵懂懂地被打败了,但吴军不甘心!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阖闾(右)兵败受伤(剧照)

重伤不治的阖闾死了。临去世之际,阖闾郑重地叮嘱自己的儿子夫差:千万不要忘了越国!

此遗言,不仅仅是叮嘱夫差不要忘了给自己报仇雪恨,更是在提醒儿子:越国威胁着吴国的存在。但不知当时的夫差是否明了。

一、夫差不顾父王遗言,放过勾践,是为心有不忍。

1、勾践败于会稽。时光荏苒,还算平静的三年后,越王勾践听说吴王阖闾厉兵秣马,准备落实父王的遗言,攻打越国,洗雪前耻。于是,越王勾践就想先发制人,率先进攻吴国。

越王的重臣范蠡见勾践欲动兵戈,就竭力劝阻道:

“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范蠡劝谏勾践(剧照)

诚然,兴兵动武是违背道义之举,是最次的处事方式,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但是,已然跃跃欲试的勾践听不进范蠡的建议,毅然决然地率领大军出发了。

闻知越国军队出动的消息,早有准备的吴王阖闾立即调兵遣将、排兵布阵,迎击来犯之敌,并在夫椒大败越军后,将越王勾践围困在了会稽山。

2、勾践请降不成。被困的勾践,已经失去了出征时的自信、豪情,惭愧地对范蠡说:悔不听先生之言,以至于此!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淡然说道:没有什么好办法,现在只能委曲求全,把你自己献给夫差了。别无他策的勾践只好派文种求降于吴王夫差:勾践夫妻愿做吴王的奴仆。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被围困于会稽山的勾践(剧照)

自己的身家乃至整个越国已成了待宰的羔羊,都得由他人做主了。父辈的威望、名誉丧尽,国将不国,哀哉!悲哉!万念俱灰的勾践,忐忑着、等待着。

大胜越军的吴王夫差,见勾践有如此态度,觉得可以答应勾践,放他一马。但是,伍子胥不同意。他对夫差说:这是上天要把越国赐给吴国,若答应了越国的请降,是会遭到天谴的。于是,文种只好失望地回去了。

3、夫差放过勾践。既然吴国不接受投降,那么就与吴国拼死一战,以作最后的终结。文种见勾践有这种鱼死网破的想法,就赶紧解劝勾践:不必如此悲壮,还有一路可走。随之,文种携带厚礼见到了夫差的太宰伯嚭。

得到越国厚礼的伯嚭劝说夫差:“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伯嚭劝说夫差(剧照)

或者伯嚭的巧言劝说起了作用,或者夫差不想再听伍子胥的“今不灭越,后必悔之”、“若反国,将为乱”等苦口良言,毅然撤兵回国,给了勾践一个认软服输的机会,给了自己一个不计前嫌的机会。

不知当时的夫差是怎么想的,置父王遗言于不顾:父仇不报了,有机会解决越国却不解决了。伯嚭的话可能起了作用,但主要还是缘于胜利者的心有不忍,不想过于难为已经成为手下败将的勾践。

不管怎样,结局是,勾践不仅没有成为夫差的奴仆,而且又有了治理越国的机会。自然也不必为无颜见列祖列宗于地下,而感到羞愧难当了!

二、勾践为了洗雪耻辱,苦等良机,是为一忍再忍。

1、勾践励精图治。勾践的自由,使得范蠡与大夫枳稽成了越国在吴国的人质。两年后,范蠡返回了越国。

脱灾离难之后,勾践日日舔舐苦胆,时时反思警醒自己:不能忘记了会稽之耻!

此时的勾践,正如司马迁所说:“会稽之耻,勾践欲当。种诱以利,蠡悉其良。折节下士,致胆思尝。”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致胆思尝”、励精图治的勾践(图景)

为了复仇,勾践躬耕陇亩,俭朴持国;礼待贤士,抚慰贫民;托国文种,励精图治。

2、逢同劝谏勾践。在勾践潜心强国的过程中,大夫逢同发现,会稽脱困七年来,勾践复仇之心始终未泯,就相机劝谏勾践:遭受创伤的越国,正重新富足起来。此时,如果大张旗鼓地修整军备,吴国一定会害怕,一害怕,灾难就可能降临越国。

为此,我们应注意低调行事,注意隐蔽自己的行动。现在,吴国肆无忌惮地相继侵犯齐国、晋国,又与楚国为仇。如此下去,野心膨胀的吴王夫差就会越来越放纵自己。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逢同(图像)

这样,我们在交好齐国、晋国、楚国的同时,然后再寻机打败吴国。

勾践认为逢同说的很是在理,就接受了他的建议。

3、借粮探得虚实。又过了两年,吴王夫差计划攻打齐国。伍子胥劝他先攻打对吴国最具威胁的越国。

夫差不听,坚持自己的既定计划,攻打齐国,并在艾陵打败了齐军。得胜回师后,夫差贬斥了伍子胥,以致伍子胥欲自杀免辱。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欲自杀的伍子胥(剧照)

文种了解到吴国的种种情形后,建议勾践向吴国借贷粮食,以试探吴国对越国的态度。结果,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阻拦,把粮食借给了越国,说明夫差已不太在乎越国。

4、再等等再忍忍。因伍子胥一再反对自己,加之伯嚭为了争权夺利,一再构陷伍子胥。最终,吴王夫差听信了伯嚭的奸言佞语,除掉了伍子胥,换用伯嚭主持国政。随着伍子胥的离开,夫差身边的谗佞之人越来越多。

又是难熬的三年过去了。勾践认为,根据越国的现有实力及吴国朝政的混乱情况,攻打吴国的时机到了。但是,范蠡说,还不行,还得再忍忍!

第二年的春天来临后,吴王夫差率领精锐部队北上黄池会盟诸侯,留守吴国的都是老弱残兵。得知讯息的勾践又按捺不住地询问范蠡,可以行动了吧?范蠡说,现在可以了,您可以行动了!

三、无需再忍时,勾践存活夫差,可夫差没接受。

1、初逼夫差求和。夫差会盟黄池,范蠡认为可以行动时,越国的精锐部队全部出动了。越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打败了防守空虚的吴国,杀死了留守的太子。

正在黄池会盟诸侯的吴王夫差得知后,立即派人以厚礼向越国求和。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吴国使臣向勾践求和(图景)

越王勾践虽然攻进了吴国,杀了吴国的储君,但自度还没有能力彻底消灭吴国,就答应了吴王夫差的请求,也算是还个人情。

2、再逼夫差请降。吴、越两国讲和后的第四年,越国乘吴国的精锐部队大都战死在齐国、晋国,军力大衰之际,全力进攻吴国。最后,勾践把吴王夫差围困在了姑苏山。

身处绝境的吴王夫差只好效法当年的勾践,派大夫公孙雄裸身膝行求和于勾践:请大王念及当年的会稽山之情,赦免了吴国。

勾践见到吴国使臣,一时情动于内心,欲应允公孙雄。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肉袒膝行的公孙雄(图景)

范蠡一看勾践的表现,立即对勾践说:会稽山之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了吴国,但是吴国没有接受。如今,上天又把吴国赐给了越国,越国得接受教训,否则就违背了上天的意旨。

再者说,大王您朝乾夕惕,谋划、等待了二十二年,怎能轻言放弃?上天授予,而不接受,是会遭到天谴的。

勾践听了范蠡的一番话后,还是难以决定。

3、虽不忍也无奈。勾践可能是真的难以抉择。会稽山即将绝命之际,夫差不念父仇,给了自己,给了越国一条生路。

虽说后来击败吴国,杀了其储君后,给过夫差一次求和的机会,但相较而言,还是自己亏欠吴国的多。

范蠡见勾践还在犹豫不决,就自作主张,猛击战鼓,命令越军立即攻打吴军。而且说:“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公孙雄只好离开了。

勾践看着公孙雄无奈地哀泣着离去后,内心很不是滋味,于是派人对吴王夫差说:“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吴王夫差没有接受勾践的建议,辞谢说:我老了,不能侍奉君王了!于是,一道寒光闪过之后,吴王夫差倒下了。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夫差自杀(剧照)

夫差忍受不了勾践的“仁慈”。自刎而去,或许是他最好的结局!生命是重要的,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一切。但对当时的夫差来说,这样壮烈而去,可能比苟活于世更重要、更体面!但不知他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父王!

随之,越王勾践安葬了吴王夫差,吴越之争也就在“忍”与“不忍”之中画上了句号。但不知越王勾践是否感到了圆满。

主要参考文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公其事》(清华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