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欣赏天下第一小楷《洛神赋十三行》?

 一千零一叶2019 2020-07-16

小楷的美,似乎是最容易被同学们接受的——《灵飞经》的飘逸、文征明的秀美、赵孟頫的灵动、钟繇和王羲之的可爱……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的凌乱???😱



很多同学在第一次接触《洛神赋十三行》的时候都会感到很困惑——这、这、这到底好在哪?🤔

👆《洛神赋十三行》

此帖整篇看起来斑斑驳驳,字也是大大小小、歪歪扭扭,毫无整齐的美感可言;可老师又说,历代书法家都极其推崇此帖,更有“行世小楷无出其右”的美誉。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怎么欣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呢?🤯

首先,大老师想明确一点,想要去欣赏一幅书法,必须要有一个立场:站在书法史的角度去看。所谓“好看”和“不好看”是过于个人化的,你觉得一幅作品“好看与否”,并不是在谈论它的“好坏”,而是在谈论你“是否喜欢”。这点特别重要!

大部分同学其实在看一件作品的时候,都在潜意识里把“我觉得不好看”等同于“这没啥可好的”,其实这两点并没有什么关系。诚然对于书法的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尚无体系定论的问题,但其中仍有一些“圈内”约定俗成的小规矩:

古为好。

有继承为好。

继承之余有创新、对后代有影响为好。

接下来,大老师来具体帮大家分析分析!🤪

(我们以碧玉本的洛神赋十三行为例,版本问题也比较复杂,日后再聊)

一、笔画圆润含蓄,引领小楷之风上千年

王献之作为一个“书二代”,学书法的资源绝对是超一流的,因此,在“继承”这件事情上,王献之可以说没输过谁。

《洛神赋十三行》点画珠圆玉润,很好继承了王羲之楷书的笔画特点。🤙

这里再多说一句,我们知道碑刻已经不是当时书法家写出的字的原貌了,属于二道加工,尤其魏晋小楷版本极其复杂,其碑刻的底本也都基本不是原作,所以……实际上碑刻和原作应该是相差了不说十万八千里,也得有九万七千里,那我们还学个啥劲儿???没辙啊!又要追古,又没有“真”古了,那……凑合凑合吧!~(其实我们是可以从后代原作与碑刻的区别来推测一些碑刻的墨迹,这是另一话题,还是日后再聊!)😉



01

圆润饱满的起笔、收笔

《洛神赋》的笔画给人的感觉是圆润温婉的,其原因就在笔画起、收处多“圆”而少“尖、方”。“圆”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尤其是收笔处的“圆”很容易被新手写成“尖”的。(请各位新手们赶紧去检查自己写的小楷,是不是收笔处总会出个小尖尖!洇出来的圆润不算!那是虚胖!🤭)

👆 左一图选自王羲之《乐毅论》

👆 左二图选自王献之《洛神赋》

👆 左三图选自学员习作临《洛神赋》

比如上图的“心”字,我们就以右点为例,写出饱满的弧线并不是很容易的!千万别小看一个点!别拿小“点”不当笔画!有时候就是这个点决定成败的!🧐

决定一幅作品的好坏,最后往往会着眼于细节之处,每一个点就好像一个个点睛之笔,点得好,作品就有精神,点的不好,黯然失色。但很多同学书写的时候,点还就真的“一点而过”,并不注意其起、行、收的完整,也更谈不上精准的形状了。

👆上三图选自王献之《洛神赋》

但我们回过头来看《洛神赋》中的点,一个个点像一颗颗葡萄——虽然品种不尽相同,有巨峰(圆且大)、金手指(长)、玫瑰香(圆且小)……但其中的饱满圆润感是一致的!

说完点,我们再来看看横和竖,这是两个最基础的笔画。 

👆 左一图选自王羲之《乐毅论》

👆左二图选自王献之《洛神赋》

👆左三图选自学员习作临《洛神赋》

《洛神赋》横的入笔处或不加重,直接斜入,但不锋芒毕露(如上图“兮”的长横);或斜入略加重后行笔,中段最轻(如下图“甫”的长横),但要注意,这种横的入笔既不能过重,也不能顿出棱角,因此需要比较强的控笔能力,才能胜任。😎

再看竖的入笔。第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把竖的入笔处(上图“甫”的竖红点处)写成棱角或者带尖。

《洛神赋》竖的入笔一般是斜向入笔,且左边沿线平直(上图黄线段),右侧圆转(红线处),收尾逐渐减细但不出尖,含蓄又有变化。同时如果注意细节的话,还要关注到收笔处是右边沿左收,还是左边沿右收。😳

同点的收笔一样,横、竖的收笔处如果不加注意,也很容易变成尖的(如上图“兮”的长横)或者毛茬状的(如上图“甫”的长横)。

通过对点、横、竖这三个最基本的笔画的分析,配上我们小楷课同学的“反面教材”(初学者普遍的问题),你就会发现,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会忽略很多细节,注意到的地方也会因为手不熟练而写不到位,最后写出来的字你就会觉得特别“糙”,而这个“糙”就是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不好。😬



02 

“线不是线,是丰富的平面”

—— 笔画轮廓的弧度

在讲到笔画的时候,大老师总会强调“线不是线,是丰富的平面”,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不要把笔画等同于我们几何里的线!我们毛笔字的笔画是有轮廓的平面,不是线,不是线,不是线!‼

还不明白?来!上例子!👻

大老师从两个帖里面节选了横折举例。大家来看这个横折,它可不是简单由一条横线+一条竖线组成的!我们要看的是轮廓线!

上图左边的横折,横的部分上下轮廓都比较平直,而右边横的部分都稍有向下的弧度;竖向部分左边的外轮廓线是向内凹,右边的是向外鼓,但两个横折的竖内侧线都是比较垂直的!看到这些有啥用呢?!🤨

笔画的弧度是可以决定字形以及反应一个字的精神面貌的!就拿刚才这个横折举例,左边横折大老师选自《九成宫碑》,字形内擫,给人的感觉是瘦瘦的,棱角分明,有点嘬了腮,很像安吉丽娜·朱莉;而右边的横折选自《洛神赋》,字形方正,稍稍外拓,珠圆玉润,很像发福前的大老师!🙄

所以你看,《洛神赋》的笔画其实并不粗,但仍然能够体现出圆润的感觉,这是笔画通过弧度表现出来的,因此,有的同学只会一味加粗是不可取的,饱满圆润=/粗!!!!!❌

二、结构承上启下,意趣盎然

纵观小楷的发展,王献之可谓是从“古”到“今”的分水岭。钟繇《贺捷表》仍未脱隶意(横向笔画的波磔、宽扁的字形),王羲之《乐毅论》也较宽扁,这些即为“古”的体现。

那么知识点来了,我们总说钟繇、王羲之的小楷高古,到底什么是高古呢?

这是个宏大的话题,在这里呢,力求简单给大家说说:

从字体发展来看,篆早于隶,隶早于楷。那么也就是说,篆书相对于隶书来说,就“古”;隶书相对于楷书来说,就“古”。那么我们来看看隶书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字形多宽扁,其次是笔画多波磔(燕尾),再有就是转折处不要提按顿挫,而应该是通过使转或接笔完成。🤪

因此,想把楷书写得“古”,可以做如下处理:

1、字形压扁,笔画变粗,减少纵向收放关系。简称“矮胖松“。

2、避免折笔处的提按顿挫,使用使转完成。

曾闻有人评价《洛神赋十三行》“大珠小珠落玉盘”,窃以为十分妥当,但想追问一句“为何”?又迟迟感觉无法找到准确的解释。直到有一次抄写之时,猛然间找到一个挺易懂的解释——因为此十三行字形长、扁错落,有如大珠子落盘是或弹起产生长轨迹,或小珠滑落再无弹起,节奏叮叮当当,响声时有时无,但又确都是为“珠”,不是什么弹球、皮球、保龄球啥的,统一又不失变化。🤓

上图为《洛神赋十三行》节选,以中间一行为例,黄框即为瘦长字形,红框即为宽扁字形,10字中5字宽扁。再看下图大老师选的清代成亲王《赤壁赋》,18字中有7字为扁宽字形。诚然,字的笔画、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也会影响字是为宽还是为长,但整体风格上,《洛神赋》长形字的黄框基本无法全部框住其横向笔画,但《赤壁赋》的黄框就基本完全框住其字(两图中框子比例完全一样)。即《洛神赋十三行》还是要普遍比《赤壁赋》更宽些。😏

为了说明《洛神赋十三行》确实是字形从扁到长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我们再把《宣示表》拿来看看。

拿《宣示表》框一框,发现宽扁的字形占大多数,整体观感也真的是“肉肉乎乎”,大家多看两眼混混眼熟,此乃“高古”者也。😊

三、章法错落有致,“大珠小珠落玉盘”

初学《洛神赋》,很多同学的第一感觉就是“乱”,觉得这字大大小小、歪歪扭扭。🤪

大老师觉得,这种感觉其实是对的!因为《洛神赋》的拓本的石花(由于原石风餐露宿,石头表面的残破处)实在是太多了!这些斑驳的石花极大地影响了我们观察字形和章法。因此,大老师觉得将拓片上每一个字的轴线都标注出来,来看看是不是《洛神赋》的字都歪歪扭扭!

标得大老师眼睛都要瞎了🙈

全篇大老师分别用了垂直的、9度、15度的线条,其中垂直的线条和9度线条最多,占了95%,只有极少数字的轴线是15度,这也就是说,大概有一半的字是平正的,有一半字略左低右高,极少数的字是左低右高比较明显,还蛮出乎意料的!

为了再减少干扰,大老师直接……

干脆把字帖直接删掉!留下轴线,更清楚明了!其实《洛神赋》的行气是比较正的,个别字偶有倾斜,但绝对不是一行字都歪掉!因此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既不能整行整行地垮掉,也不能把每个字都给扳成平的——平中取欹侧,侧中找平正才是最难。

除了石花带给我们的错觉,上文中提到《洛神赋》字形结构长扁错落,也会给我们一些“乱”的感觉,而这也正是其精华所在~👍

在这里,大老师贴一张越州石氏本的《洛神赋》,这版洛神赋多了整齐划一,反而缺少了跳动的趣味,略显单调乏味,不过可以作为碧玉本缺字、残字的补充。对照来看,或许更能感受到碧玉本的可爱。😘

大老师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不知道能不能让你稍微喜欢上《洛神赋十三行》一点;不知道能不能让它在你眼中除了“乱”还能多一丝有趣和韵味。

书法的乐趣有时候就在此:初看时漫不经心,再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放几张小楷系统课1期学员临写《洛神赋》的作业吧!希望早日你也能书写自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