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重濮阳:中华文化 根在濮阳

 束薪叟 2020-07-16

(栏目名厚重濮阳由著名书法家张广修题写)

中华文化之“根”

——深埋在濮阳黄土里的

                                                ——作者 张焕书
       濮阳,位于黄河之滨,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濮阳的黄土里深埋着许多十分珍贵、熠熠生辉的中华文化之“根”。

一、龙文化之“根”

龙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国度;外国人称中国是
东方巨龙;赞美中国发展快是“巨龙腾飞”,等等。但要问龙祖龙根在哪里?便茫茫然鲜为人知了。

(1987年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发掘现场)

(西水坡M45号墓)

1987年,濮阳市在濮阳老城内西水坡开挖引黄蓄水工程,考古发掘了一处仰韶文化遗址。该遗址的45号墓,墓主人是一单身老年男性,身材高大,骨架高1.84米,头南足北,仰身直肢。骨架东西两侧分别有一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东龙西虎,均背向主人。龙长1.78米,高0.67米,头南尾北,昂首,张口,曲颈,躬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作腾飞状。经碳14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时间早于黄帝、颛顼、帝喾的传说时期。这一考古发现,把我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五百多年,为我们找到了最早的龙图腾实物,找到了龙祖龙根,意义十分重大!

这一发现轰动了国内外考古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人民画报》用19种文字版本,向全世界122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了濮阳老城西水坡的考古发现。日本《读卖新闻》以《距今六千年,在河南帝丘发现最早的龙》为标题发布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等多家媒体均作了报道。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先后莅濮考察。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在考古现场看到龙虎蚌图惊叹不已;欣然命笔,写下了“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具在,铁证如山”十六个大字。

1995年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濮阳市政府共同举办了“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讨论会”。会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采纳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把镌刻“龙乡”二字的铜匾赠送给了濮阳市。从此,“龙乡”就成了濮阳市的光荣代称。

(栏目名厚重濮阳由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史国强题写)

二、汉字文化之“根”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承载了辉煌的中华文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更是世界上最古老、影响最深远、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汉字是谁发明的?是仓颉。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复姓侯冈,名颉,后受赐姓仓氏,遂命名仓颉,史称造字圣人。据古文献记载,上古时期,天地洪荒,混沌未开,人们全靠结绳记事。《周易》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事大,结大结;事小,结小结。时间长了,结的结多了,便很难记准其“结”所表示的意思。那时候,神州大地较大的部落集团有华夏、东夷和苗蛮集团。仓颉所在的部落处在华夏与东夷两个大集团之间,后来归附华夏集团,仍住在自己的故乡,与黄帝的次子昌意的封地同在一地。今南乐县西十八公里的吴村一带,仍有昌意城遗址。仓颉就是在他的故乡造的字。至今,这里仍有仓颉的陵墓、庙宇和造字台,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濮阳市南乐县梁村乡史官村的仓颉陵)

古史记载,仓颉生而睿智,四目灵光,世间万事,无不洞察。其部落进入黄帝集团后,成为黄帝集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仓颉受封为史官,专司外交攻伐、劳作奖惩等各种大小事件的记载。随着整个部族的壮大发展,内外事务纷繁复杂,单凭结绳记事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于是,仓颉决心创造一种新的记事方式,取代结绳旧制。
李文颖、张俊朴、史国强主编的《远古仓颉与中华汉字》一书,科学地记述了仓颉造字的经过。该书指出,黄帝的二儿子昌意的受封之地正好是仓颉部族的领地,筑昌意城的地方正好是仓颉的家乡(南乐建县初名乐昌,后改名昌乐,皆因昌意城得名)。昌意为加强和巩固封地内的管理与统治,就与当地头领仓颉频繁交往。二人情趣相投,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所以,仓颉把决心创造新的记事方法的思路告诉了昌意,得到了昌意的大力支持,并很快上奏了黄帝,又得到黄帝恩准。黄帝派了一名叫沮诵的人当仓颉的助手,协助他探求新的记事方法。仓颉苦思冥想,假设了许多方案,反复比较研究,认定以刻画符号为最佳形式。于是,他在沮诵陪同下,开始艰苦的调查采集活动,观察鸟兽行迹及山川万物形体,汲取其他氏族集团记事的成功经验,汇集各种记事符号,进行整齐划一,创造了最早的汉字。

仓颉造的字是什么样子?现在已无法见到,大概只能是刻画在石、竹、木、骨上的一些记事符号。这些记事符号属于初创的汉字,每个字有每个字的含义,表意清楚,准确易记,取代了传统的结绳记事,既方便又科学。这在当时,的确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呈报黄帝后,黄帝大喜,要求华夏族众都要使用仓颉创造的文字。为褒奖仓颉造字有功,赐其为“仓”(仓)姓。即“人”字下面加一个“君”字,意谓“人下一君,君上一人”。从此,原姓“侯冈”的仓颉,才改姓“仓”,名仓颉。
仓颉造字成功的喜讯感动了上天,“天为雨粟”。就是说,上天为了庆贺仓颉造字成功,下了一场谷子雨。此时正值阳春三月,传说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中“谷雨”的来历。与此同时,因仓颉造字成功是人们摒弃愚昧、走上文明的重大事件,吓得“鬼为夜哭”。“天为雨粟,鬼为夜哭”,是古籍《淮南子》对仓颉造字重大意义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由于仓颉造字意义十分重大,惠及古今中外及未来,历代历史文献多有记述。

孔子《春秋·元命苞》曰:“仓颉史皇名颉,姓侯冈,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授河图缘字。于是穷天下之变,仰望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汉·司马迁著《史记》曰:“仓颉,黄帝之史官。”
汉·许慎
《说文解字》:“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明·
杨廷和《重建庙学记》:“夫为仓颉之学者,天下古今之所同,非南乐人之所得专也。然南乐人幸而生于仓颉之乡则其善用之宜有先于天下者。”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仓亭,(南乐)县南三十五里,其地有仓帝陵及造书台亭,因以名。”
《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仓颉故里在河南省南乐西北十八公里吴楼村,旧名史官村。村北古繁水河之阳即仓颉出生地。其处旧有造书台,高三丈余,传为仓颉作书之处。造书台西南有古井,传说是仓颉故宅井。井西有仓颉庙,始建于汉。正殿后有一古枣树,结枣全是葫芦状,是仓颉娶查氏之女为妻的地方。仓颉死后,葬于造书台南。”
《辞海》:“仓颉,也作苍颉。旧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文字是人类社会集体的产物,不是一个人所能独创,仓颉可能是古代整理文字一个著名人物。”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说:“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次尝试到约定俗称。逐步孕育、造练、发展出来的,它决不是一个人一时的产物。”
综上所述,仓颉是汉字的创造者,史称“造字圣人”仓颉的故乡、陵墓、庙宇、造字台、均在濮阳,濮阳是“字圣故里”。汉字五千年,字根在濮阳,濮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一点,是很值得当代濮阳人骄傲和自豪的。

(栏目名厚重濮阳由著名书法家仝相和题写)

三、姓氏文化之“根”

(古书百家姓)

“张姓遍天下,祖根在濮阳”。此论千真万确,不仅符合史实,更是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1.历史史实。(1)黄帝时代,今濮阳地区是华夏族和东夷族交接地区,黄帝不得不在此设重兵防守。于是,把长子玄嚣派到了古清河上游的顿丘(今清丰县西南固城一带);把次子昌意派到了顿丘之北的昌乐(今南乐县西北吴村一带)。《明一统志》:“南乐县界有昌意城,黄帝之子昌意所筑。”当初,昌意城和黄帝史官、造字圣人仓颉部族的基地同在一地。今南乐县西北18公里吴村一带仍有昌意城遗址和仓颉陵、庙、造字台,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颛顼时代,帝丘(濮阳)是帝颛顼都城。《左传·昭公十七年》:“卫,颛顼墟也,故为帝丘。”《竹书纪年》:“颛顼居濮。”《汉书·地理志》:“东郡濮阳故帝丘。”位于濮阳老城十字街中心的四牌楼坊,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初建时南匾“颛顼名都”,今东匾“颛顼遗都”。据考证,挥公幼年生活在其父玄嚣青阳氏封邑顿丘,年长在帝丘为颛顼辅臣,受封得姓于帝丘。
2.文物遗址。(1)1987年在濮阳老城西水坡考古发现了“中华第一龙”,距今6400多年。说明龙祖、龙根在濮阳。“中华第一龙”出土地点,向西约10公里是颛顼陵、帝喾陵,向东约1公里便是挥公墓古遗址。(2)颛顼陵和帝喾陵,今合称“二帝陵”,位于濮阳老城西约10公里。今属内黄县梁庄乡。(3)挥公墓古遗址。1998年春,濮阳市、县人民政府重修挥公墓,并扩建为“挥公陵园”和“挥公园”。
3.族谱记载。现藏于台北国学文献馆的《山阴白鱼潭张氏族谱》,宋初名臣张咏创修,其后在元、明两朝由其孙辈续修。其《族谱叙》曰:“张之受姓,昉于轩辕之子,天下之张,厥初无不本于一人耳,濮阳吴祖之所出。”“吴家本名族,受姓轩辕氏,濮阳蕃本根。”
4.民间传说。濮阳民间很早就有张姓起源于濮阳的传说。今濮阳市区胡村乡班家、店当一带,离上古时期玄嚣的封邑顿丘很近,古清河也从这一带流过。至今,这里的村民仍称村北为北清河,村南为南清河。
5.当代研究成果。(1)1993年春,河南冬阳影视公司根据河南中原姓氏研究会谢钧祥先生撰写的脚本,在张姓起源地濮阳拍摄了百家姓系列片首集《张姓源流》,在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受到了广泛好评。(2)1994、1995年,濮阳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召开了两次“张姓起源学术研讨会”,收到了大批论文,汇编成《龙乡寻根》一书。其中,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朱绍侯教授的《张姓祖根在濮阳》被多家报刊、族谱转载和收录。(3)1999年我国在昆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园内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张姓源于濮阳”。(4)《河南日报》根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进化研究组组长袁义达先生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姚姓、柳姓源于濮阳。
根据当代学者王培勤先生考证,起源于濮阳的姓氏不仅有张姓,还有顾、姚、孙等228个姓氏。王先生在《濮阳春秋·源于濮阳的姓氏》一文中,对源于濮阳的每个姓氏的出处都分别作了介绍。拜读此文,称濮阳是“姓氏文化之根”是当之无愧的!

(栏目名厚重濮阳由著名书法家靳彦明题写)

四、孝道文化之“根”

孝为百德之首,万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孝道方面,古代有二十四孝,其中三位出自濮阳。

第一位。帝舜“孝感动天”。帝舜是二十四孝之首。帝舜是中华上古五帝第五帝,生于姚墟(今濮阳县徐镇),迁居负夏(亦称瑕丘,今濮阳县五星乡固堆村)。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早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懈。”有一次,瞽叟命舜上房顶修房子,在下纵火,欲烧死舜。舜急中生智,持两个斗笠跳下,得不死。还有一次,瞽叟命舜下到井底修井,瞽叟和象同往井里填土实井,碰巧井下有旁洞,舜从旁洞钻出,又不得死。瞽叟、后母、弟象多次加害于舜,舜从不记仇恨,总是以德报怨,照常孝敬父母,友爱弟象。所以,舜“年二十以孝闻”,远远近近都知道舜是个大孝子,深受百姓拥戴。他“耕历山”(今胡状乡冈上村一带),历山人都不争地界;“渔雷泽”,雷泽的人争着让出地方让他住;“陶河滨”,陶器质量都大大提高。他住在哪里,那个地方便“一年而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当时帝尧在位。帝尧听到舜的孝行及为人之后非常赞美,征询四岳的意见,把舜定位自己的接班人,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舜为妻。经过长期考察、考验,舜年五十离开负夏,迁居妫汭(今山西永济南),“摄行天子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建都蒲板(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蒲州)。

第二位,子路“为亲负米”。濮阳的第二个大孝子要数子路。他在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中数第四位。子路也是孔子的高徒,姓仲名由字子路,原籍鲁国卞邑(今山东泗水县),后在卫国做官,死后也葬于濮阳,市区有子路墓词。子路少时家贫,事双亲至孝,自食野菜,为双亲负米百里之外。孔子称赞他:“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力,死事尽思者也。”

第三位,闵子骞,“单衣顺母”。濮阳的另一个大孝子当数闵子骞,排在我国古代二十四孝第六位。闵子骞,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卫国(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孔子高徒,和颜渊齐名。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骞小时候被后母虐待。一年冬天,后母给亲儿子做的棉衣套的是棉絮,而给子骞的棉衣里套的是芦花。其父在外经商归来,不知内情,见子骞哆哆嗦嗦,走路干活都不利索,便认为子骞懒惰,就用鞭子抽打他。子骞的衣服被抽烂,里面的芦花飞出。其父又发现小儿子的棉衣套的是棉絮,既愤怒又内疚,要休掉子骞的后母。子骞跪在地上为后母求情说:“母在一人寒,母去二人寒。”父亲觉得有理,就留下了后母。后母为子骞所感动,非常后悔自己的行为,从此待子骞如亲生儿子。孔子对子骞很赞赏,说:“孝哉,子骞!”有出戏叫《鞭打芦花》,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第四位,吴猛,“恣蚊饱血”,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除帝舜、子路、闵子骞、吴猛等大孝子外,到隋代还有一个大孝子名张清丰。现在的濮阳市有清丰县,就是以隋代孝子张清丰命名的。清丰县是我国唯一用孝子之名命名的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据《清丰县志》载:“张清丰,隋顿丘人,善事父母,孝行称于时。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以孝廉征聘不就,人皆爱慕之。至唐大历(772年)中,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界有张清丰门阙,表请以其名命县。”即今天之清丰县。

(濮阳市清丰县城清丰亭)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者受人尊重,不孝者受人鄙视!古代,许多朝代“以孝治国”,“举孝廉”选拔人才,可见对“孝”的重视。


结论本文选列了“四根”,只这“四根”,足以说明深埋在濮阳这块古老而神圣的黄土里的古文化积淀之厚重!这是濮阳人民的无形资产,也是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球炎黄子孙的共同财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对这笔无形的宝贵财富,应该十分珍惜,大力发掘,并发扬光大,让中华文化之“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迸发出更加璀灿夺目的光焰,造福当代,惠及后世。

(栏目名厚重濮阳由著名书法家孙慧军题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