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声:上元节,品感“圆滑”

 妙趣横生 2020-07-16

您喜欢这篇作品吗?

如喜欢,就去文后打赏吧!

作者的稿费该发多少?完全由您来做主!

心声:上元节,品感“圆滑” 


上元节,品感“圆滑”

  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将至,家家户户在置备称心可口的小吃元宵。元宵,古称为汤团、圆子,慢慢被人称为元宵。1913年,袁世凯认为元宵与“袁消”同音,曾下令改元宵为“汤圆”。

  每在临近元宵节时,我都会想起在游宁波天一阁、千丈岩时的一件事。当我漫步到宁波开明街时,一幅汤团店的店幌把我吸引住,幌上画一缸一鸭一狗,我反复思量也不解其意。在品汤团时,我非常诚恳地请教店员方知,原来这家老店的创始人叫江阿狗,幌上的画恰是他名字的谐音(按江浙方言)。蓦然,天一阁的丰蕴古雅与汤团店幌的俗趣相映出旅游文化的璀璨。


  春城昆明的花美得超乎想象,永康甜品店的四喜汤圆甜得也恰到好处。此种汤圆一碗四个,各具一味。许多许多年了,云之南的香甜常常飘洒于我的梦中。

  四川成都的小吃品种林林总总多以数百计。在这个名胜众多、文风汇聚的古城,赖汤圆竟然长期鹤立于众小吃之间。

  老字号的名品很像老竹,不仅苍翠劲拔,而且高雅与朴拙并蓄,以至被人们吟咏了几千年仍觉意犹未尽,而彰显创新意义的名品如新笋,鲜嫩娇柔,滴翠溢美,刚一面世便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近年,也不知是哪个早晨,也不知在哪个岛屿,有一个人在海滩上徘徊时,在曙色中弯下了腰,静静捡拾着生满不同纹路、隐现着不同色彩的球石。他时而兴奋地跳着,时而俯身沉思着,像一幅活跃的剪影。后来他在礁石上坐了很久,又像一尊石雕。


  不久,五彩缤纷的雨花汤圆出现在高档酒店的餐桌上。人们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它,用叹赏声、掌声盛赞着它,它确是汤圆史上的一场革命。

  在精致的汤盏里,几粒在形色上与雨花石完全相同的汤圆半沉于清水中。调羹轻搅,“彩石”上下翻动,刚含于口中,“雨花石”瞬间便化为甜滑柔细的糯糜,绮丽中微透桂花及干果的清香。那是人们在品尝着文化,品赏着一种时尚。

  说起来,这也不是件呕心沥血的创举。只是一位有心人,在海浪的鼓励声中大胆思索了一下;只是他灵机一动,把汤圆从圆的变为不太圆的;只是把几千年遗留下的白色汤圆变得绚烂了些。然而,就这么一点点新异,便使这种小吃赢得了烹饪大赛的金奖,便轰动了餐饮界,其知名度便被海内外食客绘声绘色地播扬,这或许对墨守成规者有所启示吧。


  但凡钟灵毓秀之地,食文化也与粗俗之地大不同。江苏盐城的藕粉圆子是经藕粉糊化后裹干粉、包馅心煮制而成的;上海城隍庙的百果酒酿圆子是用百果与甜酒酿一道煮制而成的;还有贵州的毕节汤圆、湖北黄州的豆腐圆子等等,每一道汤圆都有一个故事,“汤圆文化”的汇聚与推行的确很值得人们去探究。

  尽管“圆滑”一词,一直不太受人们好评。但有时圆滑些,倒也不失其道。


作者简介:

冯新生(心声):北京人。中国旅游权威纸媒采写深度报道的资深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自1979年至今,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首),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征文中获小说一等奖、诗歌一等奖、散文二等奖,千余篇文学作品被新华书店发行的文学丛书选载,500余篇小说、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选播,300余篇游记散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所编的《课外语文》转载。撰写、出版后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文集有小说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华天宝》《游出滋味》、《行者手记》等。多年来,所采写的深度报道与新闻特写多次获中国产业报好稿奖,曾被全国知名网站评选为“中国新闻媒体最有影响力记者”之一。文学创作成就入载《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及《中国当代名人大辞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