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石:荆州与关羽

 妙趣横生 2020-07-16

您熟悉作者吗?

您喜欢这篇作品吗?

如熟悉和喜欢,就去文后打赏吧!

作者的稿费该发多少?完全由您来做主

方石:荆州与关羽


 荆州与关羽

  大意失荆州之后,关羽进退维谷,吴兵步步紧逼,只好退守西北角的麦城,弹丸之地的麦城太小,早晚要破,终不是久守之地,在一个月夜,关羽选在城西突围出去,走小路去西川,投奔哥哥刘备。不料在陵沮路段被埋伏的吴兵所俘,与陪行的养子关平一同英勇就义,时年56岁。在选择去西川的路上,关羽还有一次活命的机会,部将建议走大路,担心小路有埋伏,他拒不听谏,说,“我是瞎子吗!”意思是路上有埋伏我能看不到吗。结果在他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战马未能发挥任何作用之下就轻易被缚,丧掉性命,还搭进了义子和小部分随行人马。这是关羽的刚与矜。

  关羽最大优点,也就是为后世景仰的美德,就是忠义。提到关羽,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忠义二字,关羽是忠义的化身。其实他的性格里自始至终贯穿着刚愎自用的一面,只是在他叱咤风云、过关斩将、威震天下的顺风顺水之时,以及他忠心侍主、义不屈节的风范下被众人的盛誉所遮掩和包庇着。关羽的优秀品格,在他生命即将谢幕之时,面对劝降者的慷慨陈词足可以见得。“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可毁其节。城破,有死而已,名垂竹帛矣!”他的性格使得他在被俘之后,孙权对处置他的办法,也只得有一种:只可杀,不可留。不客气的讲,关羽的死从某种意义上可谓咎由自取。

  其实,荆州一失,关羽的人生已坠入深渊,自觉无颜去见兄长刘备,思想上踌躇,行动上混乱,胸中还有怨愤不平,口口声声怒骂吴狗狡诈施诡计。这时的关羽基本上处于失望、愧悔、无措,整个人生乱了方寸的状态。去西川在他潜意识里也是半心半意,无奈之举。去,无法交代,不去,无路可走。冥冥中,好象只有一条路在等着他,死!真是英雄落难,回头无岸。同时,他身体多次受到箭伤,元气大损,锐气大减。因此,荆州与关羽似乎是等号的关系,荆州在,他则可以雄霸一方,荆州失,他的生命终结。荆州这座历史古城给后人的启发意义,这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吧。人生大意不得,自负乃大意之母。关羽一直小觑吴兵的能力,松懈了荆州的把守,让吴将吕蒙因势利导,略施诡计,乘虚而入,袭得了久借不还的荆州,造成千古遗恨。英雄殒亡,重镇易主,天下震动,历史从此发生改变。我们叹息关羽的时候,从中获得教益。一句“大意失荆州”的典故,千百年来警醒和鞭策着我们的行为。


  作者简介:

  方石,原藉湖北罗田县,现定居湖北鄂州市,中专文化,自由撰稿人,热衷于诗歌,散文,小说创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