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剑锐小说:买房记

 妙趣横生 2020-07-16


剑锐小说:买房记


 买 房 记

  那年我儿子刚考上大学不久,我也从偏远的小乡镇调进城里街道办事处工作,可谓双喜临门。亲戚朋友都向我祝贺,为我高兴得不得了。我的同事在祝贺的同时,还向我投来羡慕嫉妒的目光。对于我们这些乡镇干部来说,梦寐以求的事有两件:一是升迁,二是进城;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来说,升迁早就没戏了,唯一期盼的是进城。那些日子,我沉浸在进城的喜悦里不能自拔。

  但好景不长,买房的困惑很快替代了进城的喜悦。与我一起进城的同事,到处看房子。那时候房价还不算高,在我们那座小城,一平方米也就一千五百元左右。像我这样一个三口之家,要买个二居室也就十多万,买二手房不过七八万元。对桌老赵,和我同时调进办事处,看房都快看疯了,多次叫我同他一起看房子,还要与我做邻居。我报之一笑,这事让我大跌脸面。过去谁穷谁光荣,如今谁穷谁狗熊。甭说买房,儿子的学费也是邻居们帮忙凑齐的,欠了两千多元债,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其实我和妻子不是不会过日子。此前妻子在一家镇办企业干临时工,工资较低;我在镇政府工作,工资虽然比妻子高不少,但那时候乡镇财政普遍困难,不仅不能足额发放工资,而且还拖欠工资。我们夫妻俩拿到手的工资加在一起,一年下来也就一万出头。收入不多,开支却不少,同事朋友邻居婚丧嫁娶、生孩子过生日,孝敬长辈,亲戚往来,还有打着滚疯长的集资提留,哪一年没有三千四千都过不去。我们夫妻俩上着班,还耕种着三亩地,起得比鸡早,干得比驴累,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就年吃年用,基本没有积蓄。

  同事当年都买了房子。我只好在单位住宿舍,买辆二手摩托车隔三岔五往家跑,好在路途不算远,四十多里地,一个多小时就到家了。父母对我很担心,刚学会骑摩托就在路上跑,不安全。母亲对我说,赶紧在城里买房子吧,省得来回跑,叫人怪担心的,我和你爸还攒了两千块钱,拿去用吧。我说娘啊,两千块钱在城里能买个啥呀,你们就放在家里养老吧!

  为了买房子,我们夫妻俩咬紧牙关过紧日子。儿子大学毕业那年,我存折上终于有了六万元积蓄。我想买房子了。


  起初我跑了几家新开张的楼盘,后来又跑二手房中介所,掌握一些信息之后,我对买房子基本就死心了。不是不想买,而是买不起。这时候房价比四年前已经翻番了,要买套新房少说也要二十七八万元到三十万开外,买二手房也要近二十万元。我区区六万元顶啥用?即使按揭我还得吃饭哪。想想还是骑着摩托车跑吧,谁叫咱没钱的。

  对桌老赵时常拿房子取笑我,说我不买房子是长了颗猪脑袋(我属猪),这些年的班等于白上了,而且还要白上多少年谁也说不准,因为房价还在疯长,几乎一天一个价,就看我哪年买房了。

  老赵说我猪脑袋并不过分。他脑瓜灵,善交际,谁有用就巴结谁,都成人精了。他抽屉里有个笔记本,记的都是领导们的有关情况,还有他们七大姑八大姨同事朋友的情况,隔三岔五拿出来翻看一下,琢磨半天。他说当今社会就要研究人际关系,得学会经营人。我不善交际,他那一套学不来,但又不能不佩服,进城当年他就把他高考落榜的姑家表弟安排到办事处当打字员,次年又把他本家侄女从乡镇调进城里,你说他的神通有多大!都是朋友帮的忙。每当提起此事,他就得意地对我说。我明白,如果他不巴结那些手里握着一定权力的人谁肯帮忙?其实不仅他巴结别人,别人也巴结他,请他喝酒吃饭的人几乎排成队。虽然他家庭并不富裕,但他抽的是玉溪,天天上酒桌,回趟老家车接车送,很是风光。当然,烟不是自己买,客不是他请,车是别人出。不像我,抽最便宜的哈德门,半月二十天都没人请客,还骑着摩托车来回跑。有时我也在心里问自己,你比老赵到底差在哪里?其实,我俩的差距主要是工作岗位不同。老赵做的是民政工作,行的是为他人谋利益的善事,手里握着不小的权力,不少人都想从他那儿捞好处。而我做的是信访工作,是个上压下顶既受气又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没人巴结我。其他方面我俩差不多,都是股级干部,同为单职工,工资收入不相上下,前些年在乡镇工作都没攒下钱,而且他还比我多一个孩子。但人家进城不久就买了房子,虽是二手房,毕竟属有房族,花了七万多,都是巴结他的那帮朋友帮忙凑的钱,如今也还得差不多了。老赵的日子比我轻松多了。


  有时候我也对老赵发几句牢骚,同为市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干部,人家在城里工作就有福利房,而我们在乡镇工作不仅分不到房子,连工资都发不齐;等我们进城了,福利房也取消了。你说我们亏不亏啊!

  老赵嘿嘿一笑说,那是上级的大政策,你能左右得了?学会钻政策空子那才叫真本事!

  吃不穷喝不穷,打算不到就受穷。老赵时常拿这话挖苦我。

  我说我自己穷,亲戚朋友也都是些穷光蛋,我要有你那样的朋友,房子早买上了。

  我的话让老赵听着很受用。他得意地嘿嘿干笑了两声,说总不能骑着摩托车跑到退休吧,奔五十的人了,房子还是要买的,别整天忙工作,要动脑子。老赵说着看我一眼。他时常以富人的姿态向我投来同情的目光。

  我不解地问,动啥脑子?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我一脸不解,你指的啥?

  老赵不禁哈哈大笑,笑过之后说,买房子嘛!

  买房子动啥脑子?

  看来你是真不知道。难道咱办事处开发的农民经济适应房你就没想过?

  想过,但那是专给本地农民建的房子,咱不属本地人,想也是白想。

  他推推鼻梁上的眼镜说,据我所知,咱单位就有人买了农民经济适用房。动动脑子,想办法弄一套,一半的钱,便宜。老赵说完,接个电话走了,有人请客,喝酒去了。


  老赵的话令我深思。农民经济适用房我是知道的,办事处所辖村庄早在四年前就冻结了宅基地。因此,这些年引发了不少纠纷和信访案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意见,市政府为此专门下发了文件,要求市区内各街道办事处统一筹建农民经济适用房,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免除有关税费,大约比市场价便宜一半。可是,要买这样的房子,只有具备本辖区农民户口才有资格。我虽是农民户口,可我的户口在原户籍地,即使现在想迁也迁不过来,因为早在四年前这里农村户口就冻结了,这事我是知道的。之前我曾经为两个人办过户口,均以失败告终。一个是我本家三叔,户口在三村,居住在四村,想把户口迁到居住村,省去许多麻烦。那时候我在城西管区当区长,不懂他们户口管理方面的规定,接到三叔的电话就满口答应了,因为两个村子都在我的管辖之内,估计与村干部说明情况应该没问题。但费了好大劲,人家就是不答应。我说你们这种做法不合理。人家说甭管合理不合理,这是规定,没办法。另一个是我老乡,当年嫁到二村,户口暂放在娘家,现在想提过来,村里不接收。夫妻俩找到我,说两口子的户口不在一个本子上,你说这算是啥事啊!这一回我多长了个心眼,说办办看吧。结果还是没办成。村干部执行的是规定,没啥可说的。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城区农村不同于乡镇农村,除了娶进门的媳妇和招上门的女婿,其他户口概不接收,管理相当严格。老赵说我们单位也有人购买了农民经济适用房,人家是怎样购买的?我独自坐在办公室里,不停地抽烟,抽得满屋子烟雾缭绕,头都想大了,也没想出个子丑寅卯。

  又一天,我和老赵喝茶聊天,谈起房子的事,我请他指点迷津。

  老赵笑着表扬我,说看来有进步了。他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刚叼到嘴上,我就不失时机地咔嚓一声打着打火机,给他点着火。他将一口烟喷到我脸上说,把你父母的户口迁过来就OK了!

  这里户口早就冻结了,怎么可能迁过来?我还是不明白。

  老赵又骂我是猪脑袋。然后告诉我,咱单位就有人把户口签了过来,信不信由你。见我一脸茫然,老赵又说,要动脑子,学会钻空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如今没有办不成的事,就看你的本事啦!

  我实在是没本事,真有本事就不是现在这种状况了。但我想在城里有个家,农民经济适用房诱惑力太大,我听老赵的话,动开了脑子。

  思来想去,我决定找农村支部书记刘鹏想想办法。我当区长时曾包过他们村,帮过他不少忙,俩人关系不一般。说实在话,我也是没法子,他要说个不字很正常,因为户口管理我是知道的。但我买房的心情十分迫切,犹豫了几天还是给他打了电话,约他到一个小酒馆见面。好久没见面了,他答应得很爽快。我知道刘鹏是给我面子,现在他很忙,请客的人排成队,一般人请不到他。

  小包厢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一杯酒喝干,我开门见山,说我想在城里安个家,这些年也没攒下多少钱,所有积蓄总共六万元,你得帮帮我。

  刘鹏说多了没有,只能借三万。

  他还真够哥们义气,怪我没说明白。我说我不是借钱,是想买农民经济适用房。

  他两眼瞪着我说,你说吧,让我做什么。

  我说我想把我父母的户口迁到你们村。

  他长叹一口气,说他当支书这些年,除了娶进来的媳妇和招上门的女婿,其他户口一个都没办。说完低头不语。

  这事我相信,毕竟户口在四年前就冻结了。见他不吭声,我叹口气说,实在为难就算了吧。

  为难归为难,刘鹏还是挺重义气。他皱着眉头把我敬他的一杯酒一口气喝干,然后把酒杯往酒桌上一蹾说,你从来没求过我什么,就是不干这个支书,我也要给你办成这件事。至于派出所那儿,就只有你自己想法子了。


  晚上我辗转反侧,几乎一夜没睡。开始是喜,刘鹏真够哥们,城里的房子已经在向我招手了。后来是忧,尽管户口迁入主要在接收方,但派出所没有关系也不好办,怎么办?想了一夜也没想出个头绪。这成为我购买农民经济适应房的一个难题。

  没想到因为我意外受伤,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那天我与分管领导杨建一起去宋家村处理一个信访案件,不想遭到群众围攻。上访人对处理结果不服,纠集一帮人围攻了村委会,关键时刻村主任和调解委员溜之大吉,却苦了我和杨建。七八个人围着我俩,有的拿棍子,有的拿砖头,也有的空着手,但拳头握得紧紧的,他们叫喊着,要是不给个满意的说法,就休想站着走出去!面对他们的无理要求和恐吓,我俩做了许多耐心的解释。但没用,他们疯了似的,根本不听你解释。不知谁喊了一声,他俩这是欠揍了!立刻有人响应,就有人动了手。也许是一种本能反应,也许因为杨建是我领导,当看见有棍子向我俩打过来,我毫不犹豫地将杨建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他。110赶来时,我早已头破血流,到医院缝了十几针。还好,杨建只是胳膊去了点皮。

  在家养伤,心里一直惦记着户口的事。杨建来家里看我,见我愁眉不展的样子,再三追问,我跟他说了我的困惑。

  杨建沉思片刻说,这事有点儿难度,但我会帮你想办法的,等几天吧。

  上班后不久的一个周末,那天下班后我正准备回老家,杨建给我打电话,说是有客人,要我到金利来大酒店一起吃饭。

  推开酒店包厢的门,杨建正跟俩女子围坐在小茶几旁玩扑克,他抬头看我一眼,对身旁的姑娘说,上菜!

  姑娘是服务员,将一把牌往我手里一塞,忙她的去了。

  杨建看我一眼,朝身旁的女子一抬下巴说,公安局户籍科的牛警官。

  我这才注意仔细打量她。她看上去三十多岁,一张端正的瓜子脸,浓浓的柳叶眉下面,扑闪着一双大眼睛似乎会说话,笔挺的鼻子,右嘴角下方有一颗黑痣,长得既漂亮又水灵,尽显女人温柔之气。我急忙朝她伸出手,一搭手,没想到她的手粗糙有力,握得我一咧嘴。她却哈哈大笑。又吓了我一跳,粗声大嗓门,跟个爷们似的。

  几圈牌之后,菜上来了。杨建笑笑说,喝酒!

  我们把牌扔在茶几上,围桌而坐。杨建领饮了两杯酒,讲了两个黄段子,逗得牛警官哈哈大笑。

  我也不失时机地敬了一杯酒,说有幸认识牛警官非常高兴。

  牛警官给足我面子,一杯酒喝得一滴不剩,还把杯底翘得老高,一双杏眼盯着我问,老逄,这样行了吧?一看就是个爽快人。

  杨建和牛警官聊的多是过去的事,看样子是老相识,不是一般关系。我插不上话,便埋头吃菜。

  酒过三巡,杨建端起一杯酒,先看看我,又把目光移向牛警官,笑笑说,有个户口的事儿,你得帮帮忙。

  牛警官脸一沉说,别让我犯错误呀!

  杨建一笑,谁忍心让美女犯错误,老逄你说是不是?

  我明白,杨建这是要为我办户口。心生感激,但不知道该说是还是说不是,便咧着嘴憨笑。

  杨建收住笑,认真地说,是这样,一位市领导安排个事儿,想把他亲戚的户口落在咱辖区,村的工作人家自己都做好了,派出所那儿,你得给打个招呼。

  我暗暗佩服领导的撒谎水平,心说不愧是领导,这种事他们办的大概不会少吧。

  牛警官哈哈大笑,那,咱们是为领导服务啦?

  杨建说,就是。这事我就不亲自跑了,你给打个招呼,改日让老逄去办一下。

  牛警官随手拿起手机,不知给谁打了个电话,简单交代几句。然后对杨建笑笑说,找管户籍的小刘就行了。


  事情竟如此简单!我不由得一阵窃喜,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了,一杯接一杯地敬酒,竟把自己喝得一塌糊涂。

  接下来事情十分顺畅,刘鹏让村会计给我开了准迁证,我回老家把父母的户口迁了过来。

  次年,我以我父亲的名义,理直气壮地购买了一套八十多平米的房子,不足十四万元,比市场价大约便宜十五万。

  我妻子高兴得两眼含泪,说多少年能挣十五万啊,别看咱工资不高,但含金量高呀!

  高兴之余,我不禁思绪万千,老赵说得有道理,如今没有办不成的事,就看你动不动脑子。找不对路子到处碰壁,千难万难;找对了路子顺风顺水,轻而易举。我忽然觉得自己有进步了。

  乔迁新居,我让妻子备了一桌酒菜,请老赵到我家喝酒。我是要感谢他的。

  那天中午,老赵喝得有些高,刚迈出我家防盗门,身子一晃,接着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

  我急忙搀着他说,别走了,咱先回屋睡一觉。我了解他,醉酒得睡觉,曾经好几次酒后睡倒在马路上。

  老赵一愣神,笑笑说,在别人家里哪能睡踏实了?接着从腰里摸出一串钥匙,打开对面的防盗门,嘿嘿一笑说,那,还不如回我家睡。

  我不禁一愣,咱是邻居?

  老赵笑着点点头,又朝我挤挤眼。


  作者简介:

  剑锐,男,本名逄建锐,一九五九年生,山东青岛人,公务员。2011年开始写作,在《参花》《胶东文学》《古城文学》《中国草根》等文学杂志发表作品二十万字。曾获冯梦龙杯“新三言”全国短篇小说征文大赛优秀奖、“东北文学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大赛优秀奖、《参花》杂志社优秀奖、首届“世界汉语文学杯”文学作品大赛散文类二等奖、《关东文苑》最佳优秀作品奖及《中国草根》2015年度十大作家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