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张镭:永恒的时间

 妙趣横生 2020-07-16


张镭:永恒的时间


永恒的时间

  日子是不宜计算的。一计算,它就短了。

  第一个计算出人生只有3万天的人,真不愧是个清醒而又细心的人。但我相信,他会被自己的这一计算而吓一跳!“人生只有3万天吗?3万天!这么短?”是的,倘使不作如此计算,那么,很显然他会同我们一样以为人生漫漫得很!这一计算,让所有的人都大大地愣怔了一下,惊诧了一下,也感慨了一下。

  不过,人是很奇怪的:面对这个计算,面对人生这短短的寿数,在愣怔了一下,惊诧了一下,再感慨一下之后,一切又复归到了原位,或者叫常态。也就是说,在令他愣怔、惊诧、感慨的那一瞬间,他的确是有些想法的。他至少会想,啊!人生啊!真是太短暂了!我不能再这么拼死拼活地只想着赚钱了;我不能再这么不要命、不要脸地一心只想着往上爬了;我再不能因为有了点钱、有了点权、有了点名,就成日厮混了。我要好好地感受一下人生了。然而,也许吃上一顿饭,或者睡一觉,这些很好的想法便如天空的浮云,转眼就消散了。

  面对这个“3万天”,不由地让我们感动:感动这个人把我们的寿命统统搞定为83岁。在这个人看来,人的寿命足有83年之久长。我们真有这么长寿吗?我们真能这么长寿吗?人生只有3万天,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活83岁。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我之所以要提出质疑,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据最新的一次调查,其结果是: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4﹒83岁,其中男性人口平均寿命为72﹒38岁,女性为77﹒37岁。

  照上面这个结果来看,中国的男人要活到3万天,即83岁,还差近11岁。计算一下,也就2万6千多天。

  也许,说人生只有2万来天,可能更为精准。

  计算出人生只有3万天的人,实在是个好人。他“安排”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到83岁。而《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却没这么乐观。在他看来,“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生儿养女,为了柴米油盐。也就是说,因为生儿养女,因为柴米油盐,年轻还未来得及感受,就老了,甚至还未来得及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歌词可能有些伤感,以至于触动了我们这颗心。在我们为之挥泪的瞬间,才确凿地知道,我们老了,我们的眼睛花了。而老了,眼睛花了,皆因那个生儿养女,皆因那个柴米油盐。

  那么,生儿养女便是我们的人生?柴米油盐便是我们人生的全部内容?如果是,那我们又何必感伤?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

  我承认,我也被这首歌弄哭了。但我的哭,显然不是因为我老了,眼睛花了,也不是生儿养女,柴米油盐。我的哭,我的眼泪,显然是我想知道时间,对,是时间,它都去哪了?

  这首歌让我思考起时间来,思考起人生的意义来,真是出乎我的预料。正如我说日子是不宜计算的,时间也禁不起琢磨。日子一计算,它就短了。时间一琢磨,它就没了。我们常感叹:一天又过去了,我们却不会感叹:一小时又过去了。我们总以天来计算人生,而不理会时间。殊不知,正是这不受尊重的时间把一天给埋葬了。也许就因为我们过于忽视时间的存在了吧,当《时间都去哪了》一开唱,便把我们唱哭了。哭,说明时间被我们忽略了;哭,表明我们认识到何为时间了。然而,时间不等人,它走了。


  时间它走了,把苍老,留给了我们。

  也留下了人生的思考:时间与人生的思考——在有限的时空里,人该怎样活着?生儿养女,柴米油盐,固然是人生的必需,但做完这些,我们还该做些什么呢?难道生儿养女、柴米油盐便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意义?如果人生的全部意义即如此,那显然会让一些人觉得无意义。我一直在探寻人生的意义。我知道,我探寻的结果会让我失望,也总让别人失望。我愈来愈觉得,人生的意义可能就是生儿养女,柴米油盐。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过日子”。是的,“过日子”的确就是人的意义。把日子过得好一些,意义就大一些;把日子过得差一些,意义也许就小一些。但我又觉得,这样的过日子的人生,是意义呢,还是意思呢?很可能是意义,也是意思。

  人生过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显然就很有滋味了,也就有了价值了。只是,这意义我以为说滋味可以,说价值就有些牵强。在我看来,或者说依我对人生的理解、想象,我以为人生还应该有比这更高的意义,更大的价值。只是这更高的意义是什么,更大的价值又是什么,我还真说不出来。

  我苦恼,我的苦恼正是这“说不出来”。

  我悲观,我的悲观亦是这“说不出来”。

  时间都去哪了?时间哪儿也没去,时间它一直就在那里。它在静静地观看我们生儿养女,柴米油盐。我们把时间全耗在这上面了,以致我们遗忘了时间。某天,当有人说你老了,你才倏然想到时间,想到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遗忘了时间,甚至以为时间是不存在的。我们把最美的时光都花在生儿养女上了,都花在柴米油盐上了。我们这辈子都围绕着儿女转,围绕着灶台转。儿女长大了,又继续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人生意义,难道就是为了儿女?我们的人生意义,难道便是那灶台?

  灶台,那是我们离不了的,那关系到我们活下去。但儿女呢?也是我们离不了的吗?为什么把他们养育大了之后,他们就能离开我们?没有他们,我们难道活不下去吗?生儿养女是我们不经意的产物,还是我们必须尽到的义务?

  如果生儿养女便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所在,那么,所有人的人生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为,谁不会生儿养女?

  如果生儿养女便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所在,那么,人生这价值与意义,就实在没啥好炫耀的——哪一种动物没人类这本领?

  如果生儿养女便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所在,那么,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其它动物们也有价值与意义,甚至同人的价值与意义是相等的。

  如果生儿养女便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所在,那么,说实话,我一点也不看好人生这价值、这意义。如果人到世上来,履行的仅是这样的职志,那造物主造人未免荒唐。

  我还是以为,人生是应该有些意义的,生儿养女以外的意义。但这是一种何样的意义,实在很痛心地说,我真的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那就同大家伙儿一道生儿养女,柴米油盐吧。只是咱们的国情不允许你成日没事干,生一大群儿女,在那里逗着玩。至于柴米油盐,那是生计问题。人这一辈子,不就是为着一张嘴,为着一碗饭吗?


  《时间都去哪了》,这平常的一问,竟然把我们给问哭了。这说明在我们的心间,何曾有过时间?也许,哭,并非表明我们突然爱上了时间,而是时间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突然就老了。我们怎么就老了呢?是生儿养女、柴米油盐,还是那个无人注目的时间?我们把时间都花费在生儿养女、柴米油盐上了,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生儿养女、柴米油盐上了,以至于在我们心中,只有生儿养女,只有柴米油盐,丝毫的时间概念都没有。不要说没有了时间概念,对许多人来说,为了生儿养女,为了柴米油盐,连自己都不存在了,自己的生命都不存在了。当《时间都去哪了》响起时,是我们对时间有了意识,还是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意识?抑或对自己的存在意义、价值有了意识?

  这样说,也许《时间都去哪了》便有了些许晨钟暮鼓的况味。我并不想拔高、宕延这首歌的内涵,也许它不过是一首对平凡生活的感叹。但也不排除平凡的感叹,也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和影响。

  突然就老了,的确令人感叹!而最令我感叹的,显然还是这个叫时间的东西,我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感叹的结果,有些失望。时间是什么?时间它什么也不是。时间是我们发明的,世上原本没有时间。自从有了钟表,时间才得以诞生。自从有了钟表,我们才有了时间概念。也自从有了钟表,我们便再也逃脱不了时间的掌控。我们不是成为了时间的主人,许多时候,许多情境下,我们却成了时间的奴隶。我们被时间追赶着,累得精疲力竭,甚至吐血,甚至死亡。我们不是以小时来过,而是分秒必争,我们与时间赛跑。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荣耀,时间就是胜利!——我们这般高声叫喊着!总之,世间最可宝贵的,便是时间了。

  时间,它真是世间最可宝贵的东西吗?它难道会比人的生命还可宝贵?如果它比人的生命还可宝贵,那么我们绝不要时间。

  时间是什么呢?时间犹如中国历史上那个汉代开国流氓皇帝刘邦,在与我的同乡项羽争夺天下时,刘邦步步进逼,愣是把项羽逼到了乌江江畔,逼得项羽自刎。我们都是项羽,在时间这个暴君、流氓面前,我们被它一直追逼到棺材前,咽了气,时间才扬长而去。

  时间是什么呢?作为基督教神学大师的奥古斯丁也不是很明白。他在《忏悔录》一书里写道:

  时间究竟是什么?谁能轻易概括地说明它?谁对此有明确的概念,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可是在谈话之中,有什么比时间更常见,更熟悉呢?我们谈到时间,当然了解,听别人谈到时间,我们也领会。

  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但我敢自信地说,我知道如果没有过去的事物,则没有过去的时间;没有到来的事物,也没有将来的时间,并且如果什么也不存在,则也没有现在的时间。……

  我们说时间长短,只能对过去或将来而言。长的过去,譬如我们说百年之前,长的将来,譬如说百年之后;短的过去,譬如说十天之前,短的将来,譬如说十天之后。但不存在的时间怎能有长短呢?因为过去已经不存在,而将来尚未存在。为此,我们不要说:时间是长的;对于过去的时间,只能说:曾是长的;对将来的时间,只能说:将是长的。(《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着,商务印书馆,2014年1月北京第18次印刷,258页)

  我们没有必要如神学家这般探究时间,我们甚至不必搞懂时间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只消明了时间之于我们的意义就足够了。我们倘能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意义,又能在主观上自觉地抵制时间对我们心灵的束缚,那就了不起了。从时间里将自己解放出来,不亚于穷苦人的翻身。

  日子是由时间组成的,抽去时间,日子大抵也就不成为日子了吧?但时间在尚未被人类发明之前,日子就是日升日落,就是花开花谢,就是四时交替。那时,人类过的不是时间,是真实的、惟一的日子。而有了时间后,我们过的就不是日子了,而是时间。

  不要追问时间都去哪了,时间它哪儿也未去,它一直在那里,它比我们安静多了,静静地看着这个世界,看着这个世界上的各种物事,也包括我们的事情。

  不要追问时间都去哪了,时间它哪儿也未去,它就像是我们的灵魂,安然地躲在我们身体里的某一个部位,目送我们从年轻到衰老,到死亡。这个过程在它那里很短暂,而我们却觉得很漫长。但在某天,我们又会觉得时间太短暂,短暂得泪流满面。

  不要追问时间都去哪了,时间它哪儿也未去,去的是我们的少年,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岁月,我们的欢喜与悲伤。一去不复返的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肉身,而时间永恒。


  作家简介:

  张镭,男,笔名:阿容,原名:张龙桥,江苏宿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史记研究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江苏省项羽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项羽文化》执行主编,着有杂文随笔十余部,长篇小说两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