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齐光瑞:金山有个法海洞

 妙趣横生 2020-07-16


齐光瑞: 金山有个法海洞


 金山有个法海洞

        还是那句话:很佩服文化人的春秋笔法,一个驱邪匡正、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法海和尚,居然在文人笔下成了人人憎恨的邪恶代表。如此助纣为虐的文化人难道也有文化范儿吗?

        是的,谁都不能否认,金山之所以有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白娘子和小青这两条黑白长虫的功劳。白娘子许仙的爱情故事,在世界华人圈儿都已成为最脍炙人口的真爱故事之一,反映了冲破一切阻碍,追求美好爱情已经是人类早就认可的普世价值,也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范本。

        这次来镇江,在金山听导游讲述这个故事时,对导游的一句话很感兴趣。导游介绍的大概意思是说:传说法海禅师系唐代宣宗丞相裴休的小儿子。因当时宣宗笃信佛教,所以当时朝中几乎所有想溜须的大臣都有送子出家的举动。裴休把儿子送来后,取名法海。许是法海就是为佛而生的,他尊重父意,立志向往佛学,先在江西庐山学道修禅,后来到镇江金山。那时候,镇江的金山上虽有寺宇,但无主持僧,荆棘丛生,杂草遍地,鸟絮巢、兽筑窝,更有大蟒蛇出入民间为害百姓。他来此后,把原来盘踞在岩洞中的一条白袍大莽蛇打跑后便住在洞中苦修,是金山寺的中兴祖师。如此看来,法海和尚居然是爱憎分明怀大义,驱邪匡正豪气扬的正义化身!


         可惜,法海洞大门上锁,不让游人进去。我仅是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而已,没有看到里面的景观。估计即或是有景观也是后人根据传说而复制的,不看也罢。

        但不看不代表不能思想:本来僧、道、佛都是以“普度众生”为终身奋斗理念的,老百姓没事还要找他们烧香、上供、祈福、测算哩,文人们为啥要编排这样一出污蔑法海的故事?何况蛇这种动物本身就是邪恶的,不仅中华大地,就是西方社会,也一直认为蛇是撒旦,是魔鬼的代名词,怎么到了镇江就变成了“善良美好”的化身了?

        回家没事时,找到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特意看了一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篇章,又上网搜了一下有关的文字才知:在白蛇传故事成形之前,蛇,仍然是恐怖的。即或是变成人样,那也是蛇妖,空有人形皮囊,却没有人类的善良爱人之心。冷酷无情,不仅吃人、杀人,还淫荡透顶地魅惑人。

        让蛇精转变的罪魁祸首是冯梦龙老先生,是他老人家让白蛇从淫荡吃人的妖怪变成了受人同情和尊重的白娘子。这也正应了我本文开头的话:很佩服文化人的春秋笔法!!!


        在冯老先生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娘子不但貌美,心灵也美,绝对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典范。别看是人见人怕的蛇妖,但却不害人性命,反而懂人道,洗衣、做饭、暖被窝儿,典型的一良家妇女。而且和丈夫两情相悦、一往情深,赠银子、买新衣,经营小店做生意,一心一意过日子,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夫妻恩爱苦也甜地想与许宣一起快乐地白头到老。

        老汉我就不明白了,如此被誉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三大家的冯氏梦龙同志难道脑袋让大头鞋踢了,还是被门弓子抽了?这脑袋得进多少水才能编排出这样惊世骇俗的人妖畸恋的故事?如果他墓碑上有二维码的话,就去扫一下,加个朋友圈儿问问他。这吸粉儿的招数真让他想绝了。同时也想:如果他活着,真应该将其扔进洗衣机里转几圈脱脱水。


        可再一琢磨冯梦龙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世界文艺复兴时期,明万历年间和现在一样,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国人们也普遍反对神性,提倡人性,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就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外的大门一敞开,各种思潮全部泛滥,将中华文化荡涤得偏居一隅,甚至连污蔑开国领袖的文论都能堂而皇之的大行其道,导致当权者不得不动用所有能动用的手段来摆平,才有如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有赖于朱棣同志的英明,他让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使大明王朝及早地同世界接轨,不仅经贸繁荣,文化也跟着起哄,到了他几代玄孙万历时,那些御用的,包括官方包养的,或能接触外来思潮的文化个体户们,像汤显祖、袁宏道、李贽、凌蒙初、阮大钺等等一大批文化人,大都在作品里开始尝试塑造冲破理教对人性的束缚,希望用自己发乎天然情怀的文艺作品,来教育人们能够超越理教、门第甚至人神的界限,大胆追求人性的解放。于是,我们知道了杜丽娘,了解了潘金莲、憎恨了潘巧云。这让思想前瞻,以写情为生的冯梦龙情何以堪?于是,笔锋一转,不仅让妓女杜十娘嘲笑秀才李甲,还将冷酷无情,已被镇压在雷峰塔下永世不得翻身的蛇妖转化成娇滴婉转、知书懂礼、贤淑持家、相夫教子,遵守三纲五常的良家妇女。

        呵呵,了不得!冯老先生的故事一出,马上轰动,人人转发朋友圈儿,个个口口相传来刷屏,霎时间,白娘子就爆热,人人点赞打赏,捎带着连丫环小青都成了网红。

      梦龙先生不愧为是写情的高手,更是畅销书的策划大师。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像白娘子和许仙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是绝对有卖点和点击率的,于是乎,好事的人们在冯梦龙白蛇传故事的基础上又不断演绎、编排,增加了端午喝雄黄酒、现原形吓死许仙、昆仑山盗草、水漫金山等情节,成了现如今人们口口相传的爱情传说。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道德的国度,可以这样说:道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为人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和觉悟。不然,老子就不会在《道德经》的开篇便申宗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非常明确:道亦有道,名亦有名。不管你是道路也好,道理也罢,都不应该脱离道德的范畴。都应该在名正言顺地康庄大道上去行动。都应该遵纪守法,弘扬社会正能量。

        所以,冯梦龙同志尽管很大胆地将白娘子形象进行颠覆,让人们从憎恨到喜爱,将正义的法海让人唾骂。但在最后,还是要归于正途,正义必须战胜邪恶:白娘子最终要被法海收服,永镇雷峰塔。说明:冯先生还是识大体,有大局观的,是个值得培养的作协主席人选。

      倒是后来这些随意篡改故事走向,让人性超越理性和法律界限的胡编乱造者,应该让他们去文联或作协的培训班去听听课。要知道:文艺不仅仅是用来娱乐的,它还承担着很多别的功能,比如审美、教化等。写东西不能仅仅只弘扬人性,要把人性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去演绎。好在这些文化人比现代的一些专门篡改、糟蹋经典的无良文人们强,他们把白娘子塑造成了一个恪守三纲五常、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也是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文学人物和文学作品教化人的作用。

      请不要误会我的本意。我这样说绝对不是不让写人性,相反,我觉得文学作品对人性必须要着力描摹,要接地气,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而不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白蛇传的故事虽然将法海弄得不懂人情世故,但这几个主角的形象却是如此的地深入人心,粉丝儿几乎囊括了所有汉文化的影响地,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


       看来,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还真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既然道德文化是主旋律,那就必须从内容上弘扬主旋律。虽然白娘子从妖幻化成人,那就必须要让她有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规范,要在她身上体现出敬、信、诚、慈、善、恭、和、让、礼、谦、宽、贞、廉、直、俭等中华传统的美德。法海同志更是要像一个正直的法官,时时处处都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维护道德,去匡扶正义!这和我们现在正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是文化的效应!

       这就是文化人的妙用!

       这样的文化人才是具有文化范儿的!

      这两天的连续两篇文字都提到文化人、文化范儿,何为文化范儿?窃以为:文化人一定要有胸怀,有胸怀占位才能高,格局才能阔、思想才能深邃,眼界才能辽远。

       写作者不管你是名家大咖,还是初学练笔,一定要牢记:作品是自己创作路上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自己写作的终身理念,尽可能地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如此,我以为:镇江金山寺法海洞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此!



镇江笔会作品汇览

【新闻】白娘子法海携手老外,一起“跑马”秀恩爱——江苏镇江借马拉松赛事举办航空体育旅游节

【新闻】文化范儿2016镇江笔会圆满落幕

【图文】文化范儿作家诗人江苏镇江采风实录

【图文】文化范儿作家诗人江苏镇江采风实录剪影

【专栏作家】冯新生:行游知味——江南岸,酸中透甜

【专栏作家】冯新生:楼影泉韵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冯新生写镇江诗词三首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 齐光瑞:镇江记行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李广力:晚秋,回眸悠悠古镇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寒禾:等你   在西津古渡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周苇杭:悟道金山寺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谈笑胡沙:千年呼渡探西津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张翔清写镇江诗词七首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小晓:错过也是缘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田炜:镇江行诗词3首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齐光瑞:镇江景点古风一组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小晓:写给爱情之城——镇江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周苇杭:金风玉露一相逢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谈笑胡沙:小楼吹彻玉笙寒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谈笑胡沙游镇江短诗五首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齐光瑞:走笔甘露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