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常大米为啥好吃系列】石国章:稻字浅说

 妙趣横生 2020-07-16


石国章:稻字浅说


 稻字浅说

  舂米图《画论汉字》P75

  《说文解字》:稻,稌也。从禾,舀声。甲骨文中稻字是上下结构,上为米,是用稀稀落落的小点表示米粒;下部是呈三角形的轮廓和交叉的笔画,表示敞口的器具(样子像筐、坛)。在金文中,稻字表示一个人在臼中舂米,逐渐演化到隶书中的左形右声字。

  稻,九谷六米之首。《孟子章句》注解:“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屈原《楚辞章句》注解:“五谷,稻、稷、麦、豆、麻也。”《黄帝内经 素问》“五谷为养”,唐医学家王冰注解:“五谷以为粳米、小豆、大豆、麦、黄黍。”说明稻始终被列为五谷之首。


  从“米”之含义看,稻米也为米粮之首。《辞海》注:“米,特指稻米。”新《辞海》解释“米”,特指稻之实。更为明确稻之首位的重要性在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中,稻列为五谷之首。无论从量和质还是从起源都确定了稻的首要地位。

  中国是最早开始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是世界水稻的原生地。野生稻训化开始于旧石器时代,迄今都有一万年的历史。

  稻,分糯稻、粳稻、籼稻。按栽培形式分,常规稻、杂交稻。现代随着水稻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关于水稻的分类,不同地域、不同企业对水稻的分类百花齐放:有圆粒稻、长粒粳稻(五常大米的代表性品种就是长粒香粳稻),有香稻(笔者任五常市粮食局长时,在粮食改革期间创办绿风优质米开发集团时曾经把五常香稻分为内香型和外香型稻米),现在还有五色稻,功能稻(富硒稻、麦饭石稻、降糖稻)等等。


  稻米尤其是粳稻米,伴随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已渐成为人类口粮产品中的精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需求量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我国销售大米总量为7000万吨,每年递增7%左右,真是个惊人的数字!

  作为中国名牌的五常大米,已成为米中圣品。张辅元先生《饮食话源》中写道:“松花江中上游以南的东北五常大米,更为上乘稻米,这些米,白中泛青,清澈透明,入炊煮饭,糯香袅袅;入口品尝,绵粘、韧爽,齿颊舒润,食欲顿增。”笔者也曾赞之“温润如玉、松软香甜,那香甜之气在唇边,在舌尖,在心田。像余音绕梁,久久不去”。

  稻之为道,是劳动人民创造了悠久的稻作文化。发现水稻,发展了水稻,提升了水稻。让稻米成为了人类文明的经典。


  “紫芒半顷绿荫荫,最爱先念御稻深。”这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对稻米爱的心声。在泛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沧海中,文人对稻作文化歌咏甚多。唐韦庄《稻田》写水稻生长真是令人喜极:“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稏,又作耙稏,稻的一个品种,性硬而皮茎俱白,摘自《饮食话源》。)诗人杜甫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带着丝丝缕缕的忧国忧民之情。

  而我最喜的是宋代大词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和毛泽东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人与农业、人与稻的社会活动中,劳动和成果纵横交织,喜情交融。那稻香,那蛙声,那稻浪,又会让你对稻米增加了多少的喜爱呢?

  稻香在田里,在诗词里,在百姓,在诗人,在皇帝,在伟人的心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的“稻”,永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里。


本文摘自由石国章先生主编,即将公开出版的图书《五常大米源流记闻》一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