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门瑞瑜:逛冰城

 妙趣横生 2020-07-17

您熟悉作者吗?

您喜欢这篇作品吗?

如熟悉和喜欢,就去文后打赏吧!

作者的稿费该发多少?完全由您来做主!

门瑞瑜:逛冰城

  逛冰城

  哈尔滨从严寒中醒来。冰雪覆盖全城,树上结满冰花,街上行人的眉梢和睫毛上,凝结着呵气冻成的冰霜,唇边泛起白色的“胡须”。

  在这冰天雪地中,早起上学的孩子,胸前飘起的红领巾,如火苗闪动;出操的解放军战士在街上跑过,像一排绿色麦浪,生机勃勃。年轻人你追我赶正在长跑,绒线帽上蒸发着热气,脸上汗珠滚落在雪路上。几位老人正在锻炼竞走,姿态各异,精神焕发。……

  我和报社的老李也走在雪路上,不过我们不是锻炼身体,而是去太阳岛少年冬令营参观访问。踏上松花江江面,脚下是透明的厚厚坚冰,我们小心地走着,像走在宽厚而又明亮的大玻璃板上。

  在太阳岛登临处,用常青的松枝搭成了营门,横挂在上方的“冬令营”三个冰雕大字,十分引人注目。进到营里,只见红领巾们有的正在雕塑雪人,有的在制作冰灯,有的在进行“雪地夺旗”游戏,还有的在进行滑雪练习。我正在望着这别开生面的热闹场面出神,忽然一队冰爬犁从我们身边掠过,由驯鹿拉着跑得飞快。驯鹿是生长在大兴安岭森林里的一种稀有动物,当地人称“四不象”,因为它的尾巴似驴非驴,蹄子似牛非牛,脖颈似驼非驼,犄角似鹿非鹿。

  我们的注意力还没离开跑远的冰爬犁,远方又飘来了几片白帆。老李忙拉了我一把说:“快走,乘冰帆去。”

  我们乘上冰帆。帆上一面“冬令营”的绿色旗帜迎风招展。驾驶冰帆的小伙子,头戴红色滑冰帽,身着蓝色运动服,高高的身材,像个健美的体操运动员。他告诉我们,这冰帆由桅杆、冰刀、木架和布帆构成,靠风力滑行,每艘冰帆可乘五、六人,在四、五级风力时,时速可达60公里。有趣的是,在驾驶冰帆的姑娘小伙们熟练操纵下,它不但能顺风行驶,还能逆风前进哪!

  我们下了冰帆,走进冬令营房。一位女同志端上一大盘冻梨、冻柿子和一盆凉水,让我们品尝。那冻梨、冻柿子坚如铁石。我奇怪地问:“咋吃呀?”

  “先在冷水里缓开,味道可好啦!”她指着那盆凉水笑答。

  果然,过了一会儿,冷水盆中的冻梨、冻柿子开化了,变得柔软,皮上还留着一层薄薄的冰碴儿。我们吸吮着果汁,又凉又鲜,又甜又酸,真是清新爽口。

  在这里,不光有冻水果,午餐时,主食还有冻饺子、冻馒头、冻粘糕、冻元宵,副食则有冻豆腐、冻肉、冻鱼、冻鸡、冻鸭、冻虾等,真是丰盛,全是冰城的独特风味。

  冬天,昼短夜长,冰城哈尔滨更是如此。下午四点,暮色便降临了。

  “走,看冰灯去!”老李说。于是我们告别冬令营,赶往兆麟公园。哈尔滨人观赏冰灯,像过春节一般。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擦肩接踵而来,热闹异常。

  冰雕的“冰灯游园会”五个大字在公园门口熠熠闪光。进入园内,正面是雕着“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七、八米高的冰塔,两侧有原子火箭模型冰雕,在五彩灯光照耀下,给人以特有的美感。

  跨过冰桥,走过冰长廊,登上冰山,绕过于回曲折的冰道,来到冰湖边。冰湖面上有“龙舟”,湖畔耸立着“龟兔拉车”一色的冰雕制品,晶莹如玉,奇丽壮观。一个胖娃娃,一手举着乾坤圈,一手紧抓龙头,欢乐地骑在一条巨龙背上,这就是冰雕“哪咤闹海”。老李告诉我:在加拿大魁北克市国际冰雕比赛中,这座冰雕曾荣获“民族特色奖”,博得国际友人一致赞赏。

  我们在冰灯冰影中漫游,听见冰雕机器人喊道:“欢迎,欢迎。”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动物音乐会。那“三视动物冰屏”,左看是可爱的熊猫,右看是怒吼的雄狮,正面看是东北虎下山,越看越有趣,吸引着大量游客。

  黑龙江的冰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过去,松花江两岸村落的穷人家,为了防止寒风吹灭油灯,都用柳罐斗冻成灯罩,雕成冰灯,挂在马棚里。有的则制成各种冰灯,挂在屋前、庭院,照明过节。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冰雕艺术。1963年,哈尔滨艺术家们用冰块雕刻和用冷水浇制出各种动物、盆景,装上蜡烛,凝冻成冰灯,举行了“哈尔滨第一届冰灯游园会”,轰动全城,展出月余,观众达八十五万人次。以后冰灯制作就越来越讲究,一年比一年丰富多彩了。

  冰灯是根据设计图案,利用天然冰、人造冰制成的。工人从松花江凿取出一米厚的天然冰块,经过锯、刨、斧、铲等技艺加工,制成各种各样的晶莹透明的冰雕艺术品。有各种人物、动物、花卉冰灯。它们是以各种不同的模具注水冷冻而成。还有冰花、树挂也是在严寒中,用各种造型不同的树枝凝冻形成。如今冰灯之花,争艳怒放,游园情更切,年年冰灯热,冰灯游园会每年冬季按期隆重开幕。近年来,它不仅吸引了大批天南地北的国内游人,而且日本、港澳外宾也纷纷前来参观;日本和港澳还组织了赏冰团参加这北国独特的艺术盛会。有欢度雪节风习的日本札幌市友人曾专程来哈尔滨,交流冰雕经验。美丽的冰城,在国内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

  逛过冰城,我不由得想到,一些生长在祖国南方的人们,一听到黑龙江的冰天雪地,往往有些谈虎色变。传说什么这里冷得能冻掉鼻子。他们哪里知道,北国的冬天给人们带来的并不是“可怕,而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文化体育生活和美的享受啊!

  1982年1日

《文学视角下的民俗文化》(暂名)征稿

征稿内容:

   流行于各地各民族,民间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或申遗价值)的方言(包括方言类别的科研,典型方言、人称、物称、方言点、方言岛、方言井现象的描述与考证),民谣、谚语、谜语、歇后语、童谣、儿歌、民歌、民谣、故事、传说、民俗(包括礼仪、禁忌、传统节日习俗、祭祀、婚嫁、丧葬、乔迁、交际、交易、生产、生活等),以及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专业论文等。

征稿时间:

      从征稿启事发出之日起,至2019年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