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周长征小说:大字报

 妙趣横生 2020-07-17

周长征小说:大字报——《王庄村那些事》系列之三

 大字报

——《王庄村那些事》系列之三

  “王不好瞎牛吹,当了主任狗毛灰。一件承诺也未践,简直就是忽悠骗”。

  一张白纸黑字写就的大字报,被王庄村起早遛弯的村民发现张贴在老学校的墙壁上。不一会儿功夫,就有人把信息捎到王不好耳朵里。送信儿的人讨好的告诉王不好说:“这事儿赶快给派出所报案,揪出写大字报的人。都啥年代了,还搞这一套!”王不好笑了笑回道:“报啥案啊!本来咱头上有块癣,不能不叫人家说癞吧。由着人家说去吧!”

  大字报的事,由于王不好的不理睬不回应,慢慢人们也就不再做饭后谈资,但却让王不好坐不住了。自己承诺的那些事虽然无时不在脑子里翻来覆去,也在积极谋划,有的已经着手实施了,但没有变成形象工程,乡亲们质疑自己,也是情理中的事儿。所以,他想:把修路作为第一件实事提到议事日程。要致富先修路。修好王庄村内街道,也是自己竞选村主任时的承诺,乡亲们也在眼巴巴的盼着这件事,在考验他的信用。

  王不好这几天,心里着急上火,愁容满面。愁啥?一是泰安公司那边外欠的账款迟迟要不上来,资金不凑手;二是规划的村内大街胡同需要取直拓宽,碍妨的新旧房屋几十间,拆迁冲街压力山大。三是乡政府文化站赵站长天天来催建民俗文化村的事,催的象起花(一种烟花,又名钻天猴)似的。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办,着急也没有用。本来挑起这胆子,就是担起一份责任。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王不好想通了,得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村委会不是你王不好一个人。要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一人替你分担一点,就轻松三分。于是,马上打电话通知其他三个村委会委员开会,共商修路大计。村文书王笑天第一个来到,只见他挽着裤腿角,两双鞋子沾着泥水,是刚从地里浇地,没有回家直接来了。第二个是李凤云,村委会唯一的女同胞,妇女主任兼计生主任,她是本村生人,嫁到本村王家,40多岁,是李二黑家族较近的关系。最后一个到的是高金利,是老支书远房侄子。

  来人到齐了,主任说明所议的内容,介绍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办法和建议。最后确定把拆迁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分头做工作。资金的事大家有能力的凑一些,主任王不好还是负责大部分资金的筹集和跑上面争取政策支持,委托文书王笑天负责联系法院通过诉讼依法追要账款。委员高金利负责做拆迁户的工作。民俗村的事暂时拖一拖,由李凤云负责与乡政府文化站女站长赵站长对接,做好先期的规划,相关资料的搜集。另外还讨论确定,待到公路修好,街道顺直后,连同幼儿园的事一并安排。汽车坐垫加工厂的事同时推进,也大体有了个分工。把所有的事,按照轻重缓急,一件一件的把任务和当前急着办的事都做安排落实。把文书留下,其他人散会。

  王不好从锁着的抽屉里取出来一个文件袋交给文书王笑天,告诉他这是泰安公司几年来的账款凭据。让他逐个梳理一下,去催要欠款,能催上来的更好,催不上来的,抓紧委托个律师向法院起诉,欠款累计账款大约六十多万元。大部分都是汽车修理费,单位的欠账多一些。王笑天当兵时学过一点法律,回来后还在乡里司法所帮过忙,所以他的法律知识还是懂一些的。

  第二天,王笑天就启程赶往不同的债务人住处催要欠款。由于提前研究了行程路线,避免了走冤枉路,一天时间找到五个欠款人。有四个人全部偿还了欠款,收获七八万。首战告捷,给王笑天增加了很大信心。接着又比较顺利的收上来五万元。第三天,他找到欠账户有些不顺当。其中计划要去找一个私营的运输公司。其与王不好公司是多年的关系户,他们新购的汽车全部都是在王不好公司安装装具,装完打欠条,差不多两年了没有结算,有四万多元的欠款。这天,王笑天上午走了三个欠款客户,收了一部分钱,打算吃过午饭去这个欠账大户运输公司去讨要账款。王笑天在县城小饭馆吃过饭,便打车去往城区边上的那家运输公司。恰逢暮春的中午,公司老板赵总办公室的门闭着。里间房子的窗户被深色窗帘严实的遮住,春困秋乏,也许人家在午休。于是,他走近窗户,听听里面有无动静。把耳朵贴近窗玻璃,仔细听,传出一阵缠绵矫情的声音,听出有个女人的低声嬉笑声。顿时王笑天明白了,里面正在发生着的事情。敲门肯定是不行的了。他好奇的贴耳听了一会儿,怕别人看见,也就轻手轻脚的离开,到公司大门外找了个树荫处等候。看手机小说或打游戏打发时间。看了看手腕上的表已是三点半,他想赵总休息好了。于是他又返回赵总办公室,敲了几下门。这次,没敲几下,门便打开。一个白白胖胖矮矮的男人出现在眼前,他应该就是赵总了。王笑天自我介绍后,赵总把他让进靠近他的一把椅子上。赵总老板桌对面三人沙发上坐着一位妙龄女子,浅黄色的长发飘在上身穿着的大红短褂上,头发遮住了她挺白的半张脸,下身着黑色短裙,一只穿超高跟鞋的脚压在另一大腿上,尖尖的脚跟正对着老板桌坐着的赵总。女子在把弄着ipad啪啪的打游戏。不用猜,这个肯定是刚才里间屋里发出笑声的那个人了。王笑天把运输公司的欠条复印件递给赵总,说道王不好给村里修路急需用钱,希望把这些账结清。赵总揉了揉还惺忪的那对鱼眼,瞅了瞅那张纸,浏览了一下,说:我已经大部分都结清了。好多欠条我没有抽回。回去告诉王总,等我和他对质一下再说。没待王笑天把屁股坐热椅子,他就下了逐客令。

  经过几天要账,王笑天也差不多要回了十多万块钱。余下的那些赖账的或有异议的,也就五六户了。下一步,通过法院诉讼解决。王不好通过向县里申请,找到分管县长和交通局长,也争取下村里主街道由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十万块钱也足够补偿冲街拆迁的费用。几个阻扰冲街的钉子户,通过做工作也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接着,村里成立了拆迁冲街作业队,有自己村的壮劳力,也有其他村的,按工付酬。本来考虑全村出义务工的,但是村里七百人口,二百多男劳力,在外打工的占八九成,就剩一二十个人,也都在周边民营企业做工。再说,不出工的,得凑钱,到百十户家里敛份子钱,更难!于是,村委会开会一合计,还是集体想办法解决吧。

  在一个看好的黄道吉日,王不好带着村委会一班人在村头拉了一挂鞭,王庄村的拆迁冲街工程就宣布启动。接着铲车拖拉机等机械就轰隆隆的进入施工现场。没用三天的时间,村里东西主街基本取直,碍防的六户人家都是积极配合,没有发生冲突和不愉快的事情。在收拾运输建筑垃圾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隐形的地窨井,距离李二黑家那眼井六十多米,户主是妇女主任李凤云娘家的老东屋东南角,上面堆积了累年叠放的落檩和树枝,井口有一块已经腐朽的木板掩盖着。于是,王庄村的人神经又一次被激活,人们奔走相告,各种传说又泛滥开来……

  王不好却冷静的很,安排村干部立刻下通知让村民们闭嘴,封锁消息。怕那位乡政府文化站赵站长再次来村黏糊,等修路竣工后上报也不迟。

  王不好的通知起了作用,发现地窨井的消息居然没有流出村子。村里主街硬化工程按部就班的顺利进行。

  水泥路面快要铺完的那天,老学校墙上又发现一个一张大字报。这次用的是一整张大红纸。内容也变了模样:

  王不好是不不好,嘴长红鬃办事牢。

  自掏腰包办好事,谁再丑化谁次毛。

  听到信儿的王不好,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俺的爹咋给俺起这么个名字呢?

  作者简介:

  周长征,四级高级法官,高唐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舞文弄墨几十载,半百须白文窍开。虽非大菜摆隆宴,宁做调味酱醋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