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钱其昭:青原游(35)

 妙趣横生 2020-07-17

【连载】钱其昭:青原游(35)

天罗地网

  16日,红军各部先后和敌人交火。在右翼战场上,红四军冒着密集如雨的枪弹,攻占了敌人抢先占据的九寸岭和观音岩;在左翼战场上,红三军隐蔽前进,迅速抢占了有利地形,向正在运动中的公秉藩师发起猛烈的进攻,敌军措手不及,无力还击,伤亡惨重,活着的莫明其妙地做了俘虏,惊呼着红军是从天而降。与此同时,红军总部从敖上出发在桥头冈中洞大道北侧的白云山下,与敌先头部队柴乔松旅遭遇,总部特务队同红三军一道向敌人猛冲,一举消灭了这股敌人。敌旅长柴乔松被当场击毙。公秉藩急电第82、83旅和富田第一纵队齐司令驰援,各地复电都说遭红军攻击,无兵可援。公秉藩在战斗中,从山坑多次爬山突围未成,又绕道逃跑,19日在值夏被赤卫队俘虏。后在释放俘虏时,公秉藩谎称自己是营部书记官,第二天早晨领到路费,逃回吉安。

  红三军团在彭德怀同志的率领下,迅速迂回至敌侧后,向留守富田的敌人上官云相师进攻,攻占富田取得胜利。上官云相带着残部向北溃逃。

  午后三时,战斗胜利结束,“牛角尖”终于钻通了。

  这一仗,消灭了敌人28师和47师的一个旅的大部,俘敌七千多人,俘敌师长公秉藩、28师副师长王庆龙、参谋长朱子奇、团长吴宗周,歼敌4000余人,缴获枪支3000余支,迫击炮30多门、山炮2门,公秉藩师的无线电台和电台全部人员及机器均被红军缴获。从而,揭开了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序幕。

  在中洞歼敌的同时,担任歼灭富田之敌王金钰部的上官云相第47师战斗任务的红三军团,16日午夜发起攻击,红四军亦及时赶到。17日凌晨结束战斗。歼灭敌上官云相师一个旅的大部,俘敌官兵3000余人,缴获机枪、步枪1000多支,山炮2门。红军旗开得胜,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首战的胜利。

  红军打下富田后,接着向东扩大战果。第二仗,红三、四军与地方武装打下了白沙。第三仗在永丰中村取得了胜利,红军追击敌人至广昌城西南面。第四仗,经过激战,拿下了广昌城。第五仗,一举攻克了福建建宁。十五天,红军横扫七百里,

  国民党白匪进入苏区革命根据地,就等于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正如敌师长谭道源给蒋介石发电报所说那样:“到苏区作战且漆黑一团,如同在敌国一样。”这就是国民党的下场。

  “扁担弯弯一行行,千军万马送军粮”。苏区人民在反“围剿”期间,全民皆兵,全力支持红军,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家里仅有的3升、5升米拿出来做军粮。部队打到哪里,送军粮、抬担架的民工队伍就跟到哪里,山歌也就跟到哪里:

  哎呀嘞!

  斧头不怕扭丝柴,红军不怕反动派。

  走到龙冈打一仗,白匪枪支缴过来。

  哎呀嘞!

  红军不怕反动派,坐在东固等敌来。

  白云山下打胜仗,敌人枪炮全交来。

  我们为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故事所吸引,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考验,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事业,正如灿烂辉煌的太阳,普照着中华大地。敖上,这个小山村的名字,永远载入共和国的史册。

红军阻击方石岭

  方石岭距大乌山不远,离东固乡政府只有8公里路程,海拔1050米。方石岭山高林密,地势陡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方石岭顶上,有一座保留完整的凉亭供行人歇憩。现在从东固去兴国的公路,取代了古时的鹅卵石小路,经六渡坳,从方石岭上盘旋而过。

  站在方石岭上,看着遗留的战壕,当年红军在此阻击敌人的战斗情景又重新浮现在眼前:

  1931年9月14日,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中,遭受重创的国民党军第九师蒋鼎文余部和韩德勤第五十二师撤到方石岭以南宿营,企图从方石岭过东固,再经富田逃往吉安。

  红军总部得到消息后,连夜召开会议,决定在方石岭上打一场阻击战。9月15日凌晨,红军主力分左、中、右三路从兴国、泰和老营盘追至方石岭、张家背一带阵地,在敌人的宿营地周围布下天罗地网。

  红军先遣部队首先在方石岭一带与敌人交上了火,陷入我军重围中的敌军凭险抵抗,企图作垂死挣扎。双方鏖战到中午时分才宣告结束。这一战,全歼了韩德勤全师与蒋鼎文余部。

  方石岭阻击战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也为这块古老的土地打上了红色的烙印。

公略亭、公略台和公略县

  东固公略亭距东固乡政府4.5公里,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3.4平方米。公略台在东固乡政府对面。

  黄公略,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7月,与彭德怀举行“平江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五军军委委员,第四团党代表。1929年8月,改任红五军副军长。

  1930年1月,由赣西地方武装合编组成红六军,六月正式命名为红三军,隶属于红一军团,黄公略任军长兼军委书记。2月24日,黄公略率红三军配合红四军在吉水水南、青原值夏、赤家山一带,重创国民党军唐云山旅,俘1600余人,缴枪2000多条。8月20日,随红一军团配合红三军团,在文家市歼敌三个团一个营。

  在第一次反“围剿”前,由于肃反扩大化,发生了“富田事变”。事变领导人公开提出“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的错误口号,在这大敌当前,红军面临分裂的危急时刻,黄公略立场坚定,维护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与红一方面军的团结。

  第一次反“围剿”时,黄公略率红三军在龙冈战役中担任正面攻击任务,首先发起冲锋,俘虏了张辉瓒的警卫营,为活捉国民党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立下了大功。

  蒋介石不甘心第一次“围剿“的失败,命令何键把黄公略的母亲、妻子拘到长沙,并在湖南《民国日报》上登出策反言论。一天,通信员小高递给黄公略一张揉得发皱的报纸,说:“军长!毛委员说这是交通员从白区搞来的,上面有你的事。毛委员说你看了后不要生气,也不要发急。”黄公略迫不及待地展开《民国日报》一看,标题是:彭德怀、黄公略赶快率队来归 正文如下:

  “你们本是革命军队,不幸因环境关系,一时糊涂,卷入共匪的漩涡。数年以来,受尽多少辛苦,造成多少罪恶,抛弃以往光荣的历史,断送将来伟大的前程,你们自己深夜扪心,也要痛哭流涕了。”黄公略看到这里不禁放声大笑。

  “黄公略既将母与妻子送来长沙,足见悔过情殷,投诚心切。现三省大军已布置稳妥,水陆并进,分道合围,准备一鼓肃清,你们也当乘机赶快动作,协同消灭朱毛及其匪部,将功赎罪,以为你们彻底悔悟的证明。……黄公略送到长沙的老母妻子,现已妥为保护,优予待遇,你们不要悬念。你们家眷,也盼父们早日归来团聚,共享天伦的幸福。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譬如今日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气得黄公略把报纸撕得粉碎。

  同时,蒋介石又委任黄枚庄(黄公略的兄长)为参议,携带1500块银元作为招抚费,和蒋介石、黄汉湘(黄公略的堂叔)的亲笔信去劝黄公略“归正”。红五军战士抓获了黄枚庄,针对这样一个利用亲戚关系分裂红军、破坏革命的奸细究竟应如何处理呢?红五军军长彭德怀觉得很棘手,便电告总前委。毛委员说:“这个问题由公略同志自己处理。”当红一方面军总部写信向黄公略征求处理黄枚庄的意见时,黄公略断然回答:“一刀两断,义无反顾!”并给毛委员和总前委发报:“在红军的沉重打击下,蒋介石为了挽救他的失败,采取了分裂红军的可耻阴谋。我黄公略坚信革命必定成功,对蒋介石不抱任何幻想,我义无反顾,与黄枚庄一刀两断,并请求将黄枚庄处以死刑,将黄枚庄的口供印发各军,借以教育部队提高革命警惕。” 黄公略大义灭亲的举动,赢得了全军将士的高度赞扬。

  红五军根据黄公略的意见,将黄枚庄处以死刑,将他的脑袋装入煤油桶里,用石灰密封后,由陪他来的青年农民带回长沙。何健、黄汉湘一见人头,大惊失色,慌忙打发了几百块银元,把黄枚庄的脑袋送到湘乡老家埋了,还做了三天道场。

  第二次反“围剿”时,红三军为中路,黄公略率师在泰和县伯佐、瑶岭、紫瑶山一带设伏,全歼国民党军第28师,取得了首战胜利。

  1931年9月11日,红军在方石岭消灭了国民党韩德勤的第五十二师。至此,蒋介石发动的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被红军彻底粉碎了。

  9月15日,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奉毛泽东的命令,率领部队转战瑞金、广昌等地,于16日到达东固六渡坳。

  六渡坳,其实无水也无渡,只是两山之间的一个缺口,位于东固南边三公里处,是吉安至兴国的主要通道。清晨,黄公略正在山上观察地形,突然,一阵“嗡嗡”的飞机声传来,黄公略抬眼一望,三架红头灰身的意大利造达格佛斯飞机迎面飞来,尾巴掠过树梢,卷起了刺耳的尖哨声。指头粗的机关枪子弹“哒哒哒哒”不断地向地面扫射。黄公略迅速地跃进小庙后的山洞里隐蔽起来。

  不一会,值班参谋跑来报告:“七师的队伍正从螺坑向东固行进”。

  “糟糕!敌机发现了七师就完了!”黄公略不顾警卫员的拦阻,毅然跑向山坡,命令浩浩荡荡的七师队伍赶快隐蔽。七师的人马全部隐蔽了,黄公略的腋下却中了三颗子弹,顿时,鲜血透过他破旧的灰军衣,滴落在泥土里。

  在坳下的一个破亭子里,黄公略脸色惨白地躺在门板上,他右手紧紧握着那支马牌手枪,左手曲放在急剧跳动的胸口上。军部卫生处的医护人员立即赶来,进行紧急抢救。卫生员用剪刀铰开他的衣服进行包扎。纱布不够,就将一件干净衬衣撕开用上;没有消毒药水,就用开水加盐代替。黄公略咬紧牙关忍受痛苦,硬是一声也没有吭。

  政委蔡会文、参谋长陈奇涵和红军指战员、苏区老俵们围在黄公略周围,默默无声。

  正在向兴国行进的毛泽东,听到黄公略负了重伤,立即掉头赶来了。他久久地站在黄公略身旁,安慰着他,并再三嘱咐军医一定要设法抢救。

  黄公略终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于当晚7时30分壮烈牺牲,时年33岁,遗体就葬在六渡坳的山上。

  应苏区人民的请求,为了永远纪念黄公略军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地划出兴国以北,永丰以西,吉水以南,泰和以东,以东固、富田、水南等为中心的十多个区成立公略县,将红军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还在他牺牲的东固六渡坳和瑞金的叶坪各建一座“公略亭”,以示永久的纪念。

  9月16日下午4时,在兴国的莲塘村,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烈士的追悼大会。朱德总司令等军委首长和全军指战员、赤卫队员和革命群众等数万人参加了大会。主席台上两面鲜艳的红旗下,松柏树枝簇拥着黄公略的遗像,会场十分庄严肃穆。主席台两侧悬挂着毛泽东写的一幅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吉水县荷山、松山两地也为黄公略烈士开了追悼会。

  东固六渡坳“公略亭”,1977年第一次修葺,1982年重修。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51年,在东固镇政府的对面原大会主席台(原河坝的戏台)改为“公略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固革命烈士纪念碑

  东固革命烈士纪念碑座落在东固街东面300米的小山上。建于1961年,这在毛泽东同志为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题写碑词还是第一处。

  东固革命烈士纪念碑呈八角形,分五层,顶层四面有四个红五角星,碑身正面中嵌汉白玉,上有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无上光荣”四个镏金大字,右书“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左书“毛泽东”。碑四周山坡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烘托得革命烈士纪念碑更加雄伟壮肃穆,象征着革命烈士的革命精神万古不朽。

  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我的思绪万千,眼前浮现着当年鏖战急的战争往事: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李文林式”的赤色割据,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一大创举。时任赣西南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李文林,在国民党统治较为薄弱的吉水、永丰、兴国、泰和、吉安五县交界处,领导工农武装割据,全盛时期面积达32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1929年4月3日,毛泽东以红四军前委的名义,在致湘赣边特委的信中指出:“……这番我们到了东固则是另外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逐除,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边界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

  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准备期间,东固区扩红2400多人,赤卫队和游击队直接进入战场阵地,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妇女和老人参加担架队、运输队、交通队、洗衣队、慰问队等,出现“扁担弯弯一行行,千军万马送军粮”的动人场景,因各项支前参战工作做得好,被授为中央苏区“一等模范区”。

  红军烈士们安息吧!我向你们深深地鞠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