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工场 · 不甘于只做一个摘桃子的人,他用西方油画的语汇表达东方文化的静谧之美

 正午文化 2020-07-17

每个画家艺术生涯的开始都是一个接受的过程。现在都在说东西方融合的事,可究竟怎样做才算把这件事落到实处,就因人而异了。要我说,你得先把心静下来,这个是大前提,做什么都一样。


约见王捷是件挺麻烦的事,因为他总是在新加坡和成都两地来回往返,偶尔还要出差到国内外的其他地方,所以稍早或是稍晚一点,都赶不上那个最恰当的时间点。“就没想让自己闲下来,折腾点怕啥?在创作这条路上,我还是个年轻人,懒不得!”

身体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可他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这很有趣,而且并不矛盾。“那是因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接受了太多传统文化的熏染,那里面就会告诉你做人的很多道理,动中取静这本来就是中国文化里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多少,这都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你要努力去践行这个东西。”

都知道油画起源于西方,当越来越多的东方人尝试以油画作为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如何实现一东一西在观念上的完美融合,就成了摆在每个东方艺术家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按照王捷的话说,这其实是最能考验一个艺术家的思想高度和创作能力的事情。既然大家都主动或是被动地接受过东西方文化艺术教育,死守陈规或是僵化思路,都不可取,这就需要个人在熟练东西方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不辞辛苦的创作,“你得画,不停的画,在实践里摸索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创作带来的快乐”,不这样,没戏!

“你看佛教,也是从印度传进来的,可是就能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发展。东方人画油画也一样,咱们今天只是用这种方式来创作,只是个媒介而已,观念上的融合才是关键。”

高原系列-雪山草地

高原系列-残阳如血

高原系列-净水净土


高原系列-雪线

高原系列-黄河魂

高原系列-仲夏夜

高原系列-丝路晨曦

高原系列-脊

高原系列-昼

高原系列-夜

说起这个,王捷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他在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路历程,那些艰难状态下的苦闷与挣扎,他体会最深。“留学嘛,对于每个普通的中国人来说都差不多。苦日子肯定是经历过的,好在自己还知道为啥来受这份洋罪,全当是励志故事现实版就行了。”

王捷告诉记者,西方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与当代历史现实相连的。西方文化艺术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等科学相关。受康德、尼采的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萨德的存在主义影响都很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影响到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思维,还给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新方法,新材料。“作为后来者,我们都是摘桃子的人,少走了很多弯路,省了很多试错的机会。可要是你吃了这个桃子就完事,那就不对了。你应该想着怎么把这枚桃核种下去,让它长出新的桃子来,这才是一个艺术家和一个匠人的区别。”

深蓝系列-长白岛

深蓝系列-小白岛

深蓝系列-钓鱼岛

深蓝系列-海滩

深蓝系列-港湾

深蓝系列-冲浪

深蓝系列-帆

王捷一直强调,对于艺术,你得有颗“孩子一样单纯”的心。这话绝非说说而已,即使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但对于艺术的兴趣与追求,显然有个“冰冻三尺”的累积过程。

早在孩童时代,他对画画这件事就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要求父母给自己报名参加了文化馆的美术班。“就盼着每个星期天的美术课了,那是我的节日。”

对王捷来说,有幸师从四川美院的陈世琮老师,是他正式开始绘画创作的一个契机。也是在这所艺术高校里,他先后得到冯星平、江碧波、杨麟翼等等老师的教导和指点,开始在人物刻画上深造,如何强化骨骼、肌肉在点线面上的表现力度,如何把线条在二维平面上更立体的呈现出来,如何提高对色彩的敏感捕捉,如何实现人物刻画上的神形兼备……“每天都相当于一个新的开始,总有学不完的新东西,那种感觉,外人是体会不到的。”

川南系列-夏、秋、冬

川南系列-山庄

川南系列-菜花

川南系列-小三峡

川南系列-雾

川南系列-野杜鹃

直到今天,王捷依旧清楚地记得老师说给自己的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0多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学成毕业的王捷就远赴新加坡,开始了自己的“万里征程”——除了担任一些艺术机构的总监、讲师工作,还先后设计了新加坡文华酒店壁画、樟宜国际机场候机厅壁画、新加坡航空公司总裁办公休息区、新加坡樟宜军人俱乐部环艺等作品,多次参展并赢得大奖,成了当地最有知名度的华人设计师。

“不管是做装置设计还是画油画,我对自己的要求就一个,必须表现出自己心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那种理解和认知,至于采用什么形式,哪种创作方式,反倒无所谓。人这一辈子总得有个爱好,有个擅长的事可做,努力把它做扎实了也就够了,用不着贪求太多。”

少女系列-靓颖

少女系列-小影1、小影2

少女系列-悄悄话

少女系列-草帽、青花瓷

王捷的画,无论是清纯、美丽的年轻少女,还是风光旖旎的自然,都会给人以静谧的感觉。按照评论界的观点,其作品风格既借鉴了东方古典主义的唯美,又融合了西方印象主义的色彩元素,同时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有令人回味的余地和空间。

王捷自己倒是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油画作为一个画种,其表现力自然有其独特的地方。既然自己是中国人,从小就在教育、文化、修养等各个方面接受过这方面的深刻影响,那么创作中就很容易带有明显的东方烙印,是个“润物无声”的必然结果。

“从油画传入中国的那天起, 徐悲鸿这一辈的老艺术家无疑是第一代,建国后引进的俄罗斯学院派是第二代,接下来才有随后的这些年轻艺术家。我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人物画,这跟我的师承有关,也跟我对艺术的理解密不可分。为什么要画画?就是为了描摹和再现艺术家眼中还有心里的那个世界的嘛!我现在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新加坡和四川两个地方,这里的老百姓还有他们的日常生活,当然就是我主要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对象。这个没啥稀奇的,每个现实主义艺术家都是这样。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干净、纯粹,有足够的耐心去静下来感受些什么,你就能画出你想表现的东西来。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站在四川美院的校友墙前,王捷显得有些兴奋,像个孩子似的仔细寻找着那些留在记忆中的名字。一旦有所发现,他会指给你看,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幸福表情。“到了我这个年纪,当初的很多老师早就不在了,同学们有的还有联系,有的也已经音信全无,可当年发生过的故事,那些记忆里依稀还在的身影,永远都是那么鲜活,那么年轻,走过很多国家很多地方以后,你才会真正意识到,就是这些人这些事,才是你该留住的。”

就因为这个,王捷每次回到四川,总要抽时间回一趟母校,哪怕多年后的校园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也不要紧。

“人可以走遍全世界,但总有些东西是无法随身带走的,会留在身后某个地方。”最后,他这样说。


·

·

·

END

王捷

1960年生于四川成都,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系,

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研究员,

阿波罗艺术网签约艺术家,

现生活于新加坡和四川成都。

2015年参加新加坡年度展,2016年举办墨尔本个展,

获2016年hihey艺术网“最受欢迎艺术家”称号,

近期作品获2016年中国国际

现代艺术研究中心“油画创作优秀奖”,

2016年第三届“黄河魂”全国美术创作大赛优秀奖,

作品被澳洲澳佳集团、墨尔本Deakin大学、

新加坡舞蹈协会等多家机构和藏家收藏。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王恩泽  

编辑│张爽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