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工场 · 老达:如果艺术家都没点儿贵族的趣味、品格和追求,你还能指望谁?

 正午文化 2020-07-17


老达就是陈连富,全国著名的雕塑家。老达是老大的谐音。最初称他老大,大约是因他满脸络腮胡子显得老成持重,加之多才多艺又厚道助人,在鲁美同学、朋友圈子里有点儿话语权。后来一位文人朋友发现他整日价东奔西忙地动着,索性依古人形声造字法叫开了老达。还挺雅,有别于叫黑道上的头儿和机关里一手遮天的官儿。叫来叫去,许多人只认得老达,倒不知陈连富了。

也许是因为熟识,采访没有从他的作品开始。在鲁特琴演奏的一首巴赫低迴深沉的曲子中,他说人类在某些方面比动物要残忍。他指的是动物很少对同类相食和残杀。

这个外表粗犷、壮硕的东北汉子与他创造的温润、静美的女性人体形成一种奇妙的对比。可当你听他娓娓说出对艺术的根本理解,你就再不会质疑他的作品中呈现的那种人性的柔软,也会顺理成章地体悟出,他何以一直强调人的气质修养、甚至贵族精神:“人的生存需要滋养、调解和丰富。艺术的作用就在于此,能够抚慰心灵。”关于艺术的功用,他反对那些人为添加和夸大的什么责任、贡献,甚至革命意义。更切近和可行的是,不急功近利,涵养精神,追求美好,并身体力行地影响众人活得更“人性”。

《雅觉》  大理石  88x42x30cm  2015

《善月》  大理石  53x33x25cm  2003

《禾言》  大理石  49x35x22cm  2013

《倦境》  大理石  77x45x26cm  2012

《暮雪》  大理石  43x33x26cm  2011

老达把音量调小一点,说人性就是人的高贵。他说如果连艺术家都没点贵族的趣味、品格和追求,你还能指望谁?


如果研究“人体艺术”,或直截了当地说“裸体艺术”的渊源、流变、误读、宽容与解放,恐怕会成为一个人一生都难以终极的课题。而了解老达的裸体作品就简单多了,一尊尊摆在那儿,一目了然,坐卧立行,栩栩如生——从一个个女性身体自然的状态及其所传达的情绪,当然也加上了老达的眼光、阅历和对社会、自然的理解,以及他想通过使人们变得更真、更善、更美的热切期冀,我们能看到老达对整个世界的评价和理想,即所谓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码,他好生,无争,不厌世,有希望,喜欢自由,热衷创造,追求极致,推崇静美和纯粹。


《骄阳》  大理石  100x47x35cm  2007

关于老达,好评无数。

有评论说,面对艺术日渐被功利化、观念化、工具化,艺术语言特征也在被消解和边缘化的时候,他凭藉扎实的写实功底,运用青铜、大理石的硬朗与细腻,塑造女性的青春恬美,以“刚毅与温润”,“冷静与清纯”的对比来彰显对生命的尊崇。

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认为老达雕塑的女性有明显的当代趣味和眼光,与多数停留在“结构、比例、体量的层面”的女人体雕塑相比,他直逼视觉真实,“将女人还原于女人,将身体还原于身体,将性感还原于性感”,深层次挖掘了东方女性的“温润”与“委婉”。

《山之情》  大理石  178x52x49cm  2009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说,他“以男性的、唯美的、主观的”艺术视角,以女性的身体为介质,为我们定格了“青春与清纯”的理想。

文艺学博士刘墨先生更是将老达的作品推崇为“中国当代雕塑的重要文本。”

老达的工作室位于沈阳地标性建筑——皇朝万鑫大厦后身一座安静的小区里。与我们能想象的雕塑家的“老巢深穴”相同的是,进到里面俨如跌进兵马俑坑一样,扑面都是大小参差的雕像,铁锤、焊枪、斧锯、胶泥,触目皆是,琳琅杂陈,光影斑驳……不同的是一张硕大的实木功夫茶桌,墙上错落地挂满了他的油画作品,质感直逼油画的他的摄影作品,以及他推崇有加的夫人的纤维壁挂,而一大套高级的咖啡设备、发烧级的高档音响和上等的雪茄、普洱,加上两把价值不菲的铜质小号,更是老达别与他人的“标志性”的奢侈。这一应偏爱,喜好,再加上他迷恋哈雷摩托、滑雪和网球,打磨、滋润和加持了他的生活和艺术。

我敢说,老达的雕塑是我见到的人体作品中最触动心灵和最具启发性的。老达也许说不清他自己喜欢唱歌跳舞,喜欢弹琴吹号,喜欢油画摄影,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雕塑来安身立命,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最终雕塑征服了他。但他清楚为什么选择女性人体作为自己最迷恋、钟情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

他说男人在人生某个阶段往往会将女性神圣化,会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敬畏和崇拜。而人类社会也往往将女性神圣化,如圣母玛利亚,圣女贞德。佛教里的菩萨在古代印度是有胡子的,到中国后被演绎成神圣的“女性”。女性往往被赋予美好的象征,所以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都将女性作为传达美好情感和良善祈愿的最佳载体。

我们有了一个明白无误的解释,真实的女性人体以其创造、哺育、捍卫生命的博爱、包容、坚韧、伟大以及神化,最能完全饱满地表达雕塑家老达的艺术理想。

其实他一次次创作人体的过程,何尝不是向生命学习的过程,何尝不是浸染于生命的种种优异品质而使自己渐次深刻渐次升华的过程。熟悉的朋友说老达比前些年更宽厚、更善良、更温和了,当然与此不无关联。

采访中,老达用功道杯斟着一盅盅澄澈纯润的普洱,周到,热情,健谈,乃至东北汉子的硬朗,都掩不住他骨子里透出的那份儒雅、朴拙,甚至一点点艺术家独有的孤独和腼腆。

《肉体与清纯》、《触摸当下》、《身体的发现》……近年来,老达的个展在大连在深圳在上海在北京,一路掀起人体艺术的旋风,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一次次冲击和震撼,也为自己赢得一片惊赞。

我们不能不关注老达的雕塑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勿须赘言的写实风格,扎实功力以外,我们还发现几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元素。

首先是具有“革命”性质的创新意识,这不仅仅体现在作品的丰富姿态与穷极想象的构图上,更体现在其发明的在青铜雕塑上制作的仿若瓷器的开片效果。这种世界仅见的独家工艺秘籍令许多欧洲艺术策展人叹为观止,纷纷邀请他前往交流、办展或讲学。

《清风》  青铜  98x32x19cm  2006

《天堂鸟》  青铜  138×45×24cm  2007

《小步舞曲》  青铜  74×60×33cm  2012

《美子》  青铜  85x37x26cm  2009


《独自语》  青铜  86x49x48cm  2007

《同桌》  青铜  48x27x19cm  2000

《花样年华》  青铜  49×35×22cm  2004

《洪焱》  青铜  49x31x24cm  2004

其次是其作品深刻的内涵。黑格尔在《艺术哲学》中说到“不与肉体的运动、表情相关的精神,是雕塑无能为力的。”而老达恰恰反向诠释了大师的见解,他捕捉女性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的瞬间所闪现的内在,使作品有了无限的张力与神韵,从他的女性人体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女性的骄傲、快乐、沉思、优雅、情窦初开的羞涩和青春的蓬勃梦想。

老达作品还充溢着盎然的诗意,这一点单从作品的命名就可以一览无余,比如《秋荷》、《睡莲》、《伴月》、《听雨》,比如《风的遐想》、《银色的梦》、《约定》、《咖啡的味道》,莫不如韵味十足的诗句,淙淙作响,朦胧之中仿佛有一个个情节一个个故事,要将我们带入诗意的境界。

《风的遐想》  青铜  69x38x13cm  2003

《咖啡的味道》  青铜  94×39×35cm  2003

《约定》  青铜  85x30x22cm  2008

《睡莲》  大理石  42x36x27cm  2002

现代派手法的娴熟运用也令人叹服。老达并不拘泥于自己坚守的写实主张,夸张、变形这些手段亦时有展现。我们看到他不是像有的人那样刻意攀附与炫耀现代风格,更不是像有些人那样功力乏术时以所谓的抽象或象征搪塞和敷衍,而是完全服从服务于内容,得心自如,“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与《静静》、《欧阳》、《紫鸢》等对人体细至五官甚至眉毛发丝都有精准刻画的作品比起来,《迷恋》、《含羞草》、《听雨》等作品,放过眼睛,甚至放过五官,只有面部大致的轮廓,既体现了作品的当代趣味,又凸显了艺术家对作为生命源头的女性的顶礼膜拜远远超越了对美貌的关注。这种以忠诚之心去接近和讴歌生命本质的渴求与欲望,在《祖母》这幅作品中更有卓越的显露:头部占整个身体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而丰乳肥臀却硕壮无比,这种夸张和变形丝毫没有让人感到突兀和费解,对生命之母体的颂赞浑然得体,令人拍案。


《祖母》  青铜  40×19×17cm  1999

《紫鸢》  青铜  89×59×27cm  2006

《含羞草 》  大理石  48x30x23cm  2007

也是雕塑家的向京曾说自己疯狂地工作,在对艺术“深刻的怀疑”与“真挚的确信”之间“颠沛挣扎”,而意义将会在未来显现。欣赏老达的一件件造型各异,肌理温润,皮肤透着弹性,甚至能感到呼吸那微妙起伏的人体雕塑,不难想象他也经历过这样的“颠沛挣扎”,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老达已经在享受“意义显现”时的那种幸福。

其实事情很简单。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经历过几乎所有艺术家都曾经历过的与自然、社会、人生的种种冲突以后,年届花甲的老达心里恪守着一个契约,那是他与世界达成的一种深刻的谅解:这个世界赋予他生命以及生存所需的一切,还给了他创作的一切素材,工具,材料,异彩纷呈的生命体验和足够的灵感,而他的使命则是通过艰苦而诚实的艺术劳动,向这个世界宣讲和倡导美和纯粹。

他相信终有一天,越来越多的人会知道,这种美和纯粹在某种意义上比物质和金钱来得更重要——当然这是就人的生命而言。而更多的人活得像个贵族,绝不是指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具有更丰沛的精神,更富担当,更敢牺牲,更富同情心,更向善,也更宽容······

《远山》  大理石  30x20x17cm  2007

《望鹤兰》  大理石  107x45x42cm  2011

《晨梦》  大理石  43x29x18cm  2013

《悟境》  大理石  79x22x21cm  2016

王波:作为雕塑系的教师,请谈谈雕塑家应具备的修养和素质?

老达:必备的美术知识、雕塑技能和对这种艺术的理解恐怕不用说了。我想强调的是眼界和真相。我们的教育沿袭前苏联和东欧的体系。我们会误以为雕塑就是粗糙的,像我们几十年所见到的那样。真相是,雕塑从古希腊到意大利,到法国再到俄国,传走了样。我到欧洲看到很多经典的雕塑非常震惊。源头的艺术非常细腻完美,具有纯粹的感染力,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作者与老达

王波:欣赏您的作品,很多都有精炼简约和沉静的特色,您对此有怎样理解?

老达:特色谈不上。每个人的作品会呈现他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艺术家喜欢的表达方式,一定是跟这些相联系的。如果说有什么不同,我的多数作品中,你会看出更偏向注重精神和含蓄,留给人们想象的余地也是中国文化的追求,不同于西方更注重解剖和科学。再一个是沉默的力量,我的作品尽量不张扬,但还是在说些什么。

王波:很多女性人体雕塑得惟妙惟肖,但哪怕是俏丽活泼的少女看上去都会令人有一点感伤的味道,这和创作时的心境或你的观念有关吗?

老达:流逝和消亡是生命躲不过去的事物,一切美好都要过去,你面对和塑造这些的时候,总会有一点伤感流露出来。

王波:有人说,中国当代雕塑被关注的太少,处于一种“无人应答”的尴尬之中,你怎么看?

老达:这种说法至少不完全。首先要看你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值不值得关注。比如当下除了多数城雕因为贪腐、概念化,以所谓的意识形态而轻蔑艺术等因素难有成就外,很多机构和收藏家也日益关注雕塑,而且市场向好,很多作品几乎与油画等价了。不求大富大贵,雕塑家完全可以生活得非常好,非常从容。

王波:有评价说你追求的美学理想“既是视觉真实,又是捕捉东方女性神韵时感觉上的真实,”这不会冲突于“艺术高于生活”的原则吗?

老达:艺术有如传教。将精神物化传递给别人。我做的就是通过人体显示出“沉埋在肉体中的精神。”从而使人“超脱,净化,摆脱世俗的烦扰”,这是叔本华说的。因为这个,《美术》杂志的主编尚辉说我的作品“很写意,精神上的写意。”在这个层面上理解,作品作为艺术又超于生活的真实了。

王波:你的成功与家庭和成长背景有关吗?

老达:80%以上。第一,我父母是自由恋爱,在那个年代,这还真要有点自由的意识。

第二,我父亲是工程师,抗美援朝时因快速补蒸汽锅炉枪眼的发明被评为全国劳模。任何发明都必须执著专注,这也是艺术家必备的素质。

第三,我父亲爱好文艺。这肯定有遗传。

第四,我从小就喜欢吹拉弹唱,76年到部队文工团,又当了军旅画家,常年在新疆写生画画,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学习、接触、理解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日后雕塑创作都是一种滋养。

·

·

·

END


陈连富(老达)

著名雕塑家,教授,

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

陈连富艺术年表

1992

  《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杭州

2000 

 《中国当代雕塑家邀请展》  青岛

2002

光州艺术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家六人展0+1》  韩国

2004

《光阴·光荫》798当代艺术展(O工场)  北京

2005

 陈连富雕塑展(鲁迅美术学院)  沈阳

陈连富雕塑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

陈连富雕塑展(世纪翰墨画廊)  北京

陈连富雕塑展(798独角视觉画廊)  北京 

中美加韩四国雕塑展  大连

2006

陈连富雕塑展(上海索美画廊)  上海

2007

陈连富雕塑展(新北京画廊)  北京

2011

陈连富雕塑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

陈连富雕塑展(雅昌艺术馆)  深圳

2012

《开发与共融》中国当代艺术展

(匈牙利国家美术馆)  布达佩斯

 2013

《新境》中国当代艺术展 

(西班牙马德里孔德杜克中心)  马德里

 2014 

《中国意象》当代中国水墨与雕塑艺术展

(法国大皇宫)  巴黎

《约定》清华六人艺术展  北京

《中国意象》当代中国水墨与

雕塑艺术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5

《当代中国水墨与雕塑艺术展》

(哈拉帕当代艺术馆)  墨西哥

《城市之光》上海城市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博览  上海

2016

《肖像进行时》第二届恭王府·时代

肖像艺术展(时代美术馆)  北京

2017

《雕形塑意》海峡两岸艺术交流展  台湾

《肖像进行时》(丹麦国家博物馆)  哥本哈根

作品收藏

《花样年华》  2004年12月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独自语》  2008年11月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洪焱》  2012年9月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咖啡的味道》  2012年9月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紫鸢》  2013年8月由国家大剧院收藏

《月光》  2013年8月由国家大剧院收藏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