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午沙龙 · “毒舌”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不管是老鸡汤还是孟婆汤,让人舒坦就是好汤

 正午文化 2020-07-17


正统电影科班出身的蔡康永终于回归到电影的正路上,导演了一部《吃吃的爱》正在热播,小S、林志玲等半个台湾娱乐圈的明星加盟助阵。能得到如此强大的娱乐势力支持,是由于蔡康永的好人缘,也源于他独特说话之道搭建起的人际关系。

1

有人说蔡康永鸡汤,

也有人说蔡康永“毒舌”,

投身电视圈,

凭借《康熙来了》十二年开创出的天地,

他已然从熬鸡汤,升级到了撒“鸡精”的层次。

他本人的经历可以说是成功学导师们大力歌颂的,

“活出自己”的教科书式的案例:

名门出身又名校毕业,投身娱乐圈,出柜至今。

蔡康永始终在最有曝光度的行业,

以最反差的身份行走着最另类的路,

十多年来扛着巨大的压力和阻力同偏见和舆论抗争。

无论他自己多么成功,

他都如此克制和谦卑,

不会兜售他的个人经历和意识形态。

即便他很希望有些人能够跟他并肩战斗,

分担集中在他身上的灼热目光,

他还是会尽可能提示每一位有“活出自己”的想法的人保持冷静。

“活出自己”是一座极具诱惑力和煽动性的空中楼阁,

但当它和实际生活中的压力细节相结合的时候则是一条荆棘大道。

2

蔡康永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公子哥”。

他的爷爷曾经经营上海自来水公司。

父亲蔡天铎更为传奇,

1949年前不仅是上海滩的大律师,

还是中国最大轮船公司——中联轮船公司的老板,

那艘有“中国泰坦尼克号”之称的“太平轮”

就是他们家的。

除了财富,他家还是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名流之家,

他自幼便开始接受正统文化的洗礼和教育:

父辈间谈的都是书、画等文化之事,

教导他的都是“不认识文徵明就算不上知识分子”。

蔡康永童年时期已学会把自己藏进家里的书房。

读《红楼梦》,读武侠、读科幻、读经典……

比起蔡公馆的嘈杂喧闹,蔡康永更喜欢书里的世界。

他出生时父亲已经年过半百,

还有一个比他大很多的姐姐。

对他来说,

他不能像别的小孩一样和父母打球、游泳,

只能整日看着父母在应酬。

在母亲身边川流不息,

不是“上海滩第一美女”,便是“青岛第一美人”。

美人看得多了,也会麻木,任凭当年何等风光,

到头来终究逃不过两鬓苍茫的宿命。

“出生的家庭尽管不能任你挑拣,人生却依然是你的,请务必善加挥霍。”

3

蔡康永出过一本书叫《LA流浪记》,

写的就是他在UCLA读书第一年的事情。

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是美国的电影名校,

很多大导演都出自该校。

蔡康永当时去UCLA的推荐信,

还是邵氏公司著名导演胡金铨给写的。

学成回到台湾的他其实是和电影圈打过交道的,

他最早参与的电影,有白先勇小说《谪仙记》改编的《最后的贵族》。

后来他也给许鞍华的《客途秋恨》做了制片经理和策划,

他作为编剧最重要的代表作,

是邱刚健执导、王祖贤主演的《阿婴》。

对于电影,

蔡康永有着“洁癖”,

他不能接受一个最初有趣的故事

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或者限制,

成了一个不断打折的作品。

他转头进了电视圈,

因为一切都是快捷又轻便的,

收视率决定一切,反而没那么多纠结。

直到多年后从《康熙来了》出走,

他终于发现:

“电影并不是一直打折至面目全非,也可以是一直转弯,因为有很多人加入进来,与你最初的设想不一样,但也不是坏东西。人生也是这样啊!”

4

在书堆里长大的蔡康永,

又杀到娱乐圈里兜兜转转许多年,

除了把自己的经验集结成书,

他似乎还比别人更容易看到一件事隐藏的真相,

那些时不时发表的言论,

有巨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比如他说,

“活着就是会吃到苦,如果味道实在太苦,那就赶快吐掉,然后去漱口。如果是吐不掉的,非吞下去不可的苦,那就赶快吞下去。不管是要吐掉,还是要吞下,反正就是不要把苦含在嘴巴里,细细咀嚼。苦味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下次趋吉避凶,不是每餐拿来给我们下饭的。”

他还说,

“当你对别人乱发脾气,譬如质控对方‘只爱钱’,你会被指正,因为对方被伤害,会反击。但当你对人生发脾气,说出‘再努力也没用啦’、‘事情永远不会改变啦’这些气话时,却不会被指正,因为别人没事,你伤害的只是你面对人生的信心和斗志,令你自己越活越没意思。”

他又说,

“不要恨那些‘以貌取人’的人,不要恨这件事。‘以貌取人’是人的天性,恨它,它也不会消失。它就是一堵墙,你用恨,是恨不倒它的,你又不是孟姜女。只要在必要时,你能翻过这堵墙,让别人看得到真正的你,让墙挡不住你,就够了。”

温暖有力的话语,

让许多读者把他的书奉为人生指南。

被抬到精神导师高度的蔡康永,

却对采访的媒体说,

“他们不知道那些东西都是我写给我自己做心理建设用的,

我写下那些文字时的时候,

常常是我自己遭遇到重大的挫折感。

我把那些伪装拿出来催眠自己说你做得到,

像神经病一样分裂人格,

就是自己鼓励自己往前走。”

5

极力撇清自己与鸡汤关系的蔡康永,

开始变得犀利“毒舌”起来,

吴宗宪曾经说蔡康永,

是“用和颜悦色来包装你的毒舌”,

他笑着承认。

蔡康永的发言,

永远都遵循着三个逻辑:

第一,凡事皆有利弊,不要只看到好的方面。

第二,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延长你的痛苦。

第三,如果不喜欢目前状况,就该行动起来去改变。

从这一原则来看,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被人们称作“毒舌”了。

蔡康永能时时刻刻保持冷静,

在众人欣喜若狂的时候看到背后阴影,

用犀利的言语刺破迷幻现状。

他说出的道理有时候更像一碗“孟婆汤”,

让人想端起一饮而尽,忘却过去,

以全新的面貌对待人生。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会说话的人,并不会一味的说好话;

就像会做人的人,并不会一味的当好人。

如果一味只会说不得罪人的好话,当不得罪人的好人,

时间久了,就会被视为如同门毯或壁纸般的存在,

渐渐不再被当回事了。

“有公主病的,大部分不是公主,只是有病!”

有人问蔡康永,是不是谈很多恋爱,下一次就会遇到更好的人?

蔡康永回答说:不会,只会在分手的时候更有准备。

6

爱说话的人会被更多人评说,

蔡康永也经常收获着正面负面的评价。

@LaDolceVita

我感觉蔡康永比较细腻,讲话时能够体贴别人的感受,很会运用语言辞令。但同时他也比较小家子气,见识总是围绕在他的经历和身边的盆友上,会说有哲理的话,家长里短的话,一针见血的话,机智的话,但说不出有深度的话。

@十三

蔡康永就是兜售感性,兜售心灵鸡汤一个最隐秘的黑手。他所有的发言,总是看似有道理,好好想想就能发现,逻辑并不深刻。但是影响力这么强是因为什么?因为他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向来获得听者感性的共鸣,也就是煽情。他的杀手锏是他的用词。 他所说的话永远都是美好的,‘少年’、‘过去的记忆’.....

@小宇

除了人看起来温暖,文字也温暖,但都是掺了毒药的鸡汤,读者像一只温水里的青蛙,等热水沸腾烫身之时才发现早已无处遁逃。也许看过了世间太多苍凉,他的心是善的,情却是冷的。说蔡康永有一颗恶毒的心,其实他是真正的清醒而理性人,他传达一种观念:不切实际的话不说,白日梦少做。

7

把自己活成心灵鸡汤,

把话语说成孟婆汤,

这是蔡康永面对生活的“四两拨千斤”,

也充分展现了他风趣幽默的文化内涵。

那些温柔话语和直叩心头的文字,

不仅可以宽慰受伤的内心,

也给在黑夜中前行的人倾注了力量。

我们能想到的所有艺术门类,

最经典最激荡人心的东西,

也是这样带着辛辣和幽默的思想内涵,

对人的生活和工作有着启发的东西。

因为它们的出发点就是,

带着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怀着最大的善意去理解这个世界。

·

·

·

END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