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ic装饰家 · 木头温润、石头朴质、不锈钢冷冽,能有这些感觉你便可以与空间对话了

 正午文化 2020-07-17

对多数人来说,室内设计是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设计师唐忠汉更愿意把它看做是一次人与空间对话的尝试。

当大多数的室内设计师为满足业主对空间需求而绞尽脑汁的时候,设计师唐忠汉却在思考“什么是空间?什么是材料?”。在他看来,家居空间不仅仅复刻业主的生活状态,在满足业主的生活需求之外,这里还应该承载人与空间对话的功能。

本案的设计师唐忠汉正是从“人与空间”的角度作为设计的切入点,258平方米的空间,他借助材质、光线进行空间的界定,构筑成一个舒适而自然的生活场景。

“量体”是建筑学里的一个概念,是指将整个空间模块化分割成几个不同的部分,然后再进行拼装组合。这种分割方式的好处是令空间既动感又纯粹。

设计师唐忠汉在本案的设计里引入了“量体”这个概念。在整个空间的轴线上,一次划分出主卧、客厅、次卧三个独立空间。而空间中木材、石材、不锈钢等装饰材料组合运用,又将公领域与私领域自然有序地贯通起来。

客厅与餐厅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第一个“体量”空间——餐厅和客厅。连为一体的空间,以沙发和吧台作为间隔,区分开三个部分餐厅、客厅和敞开式厨房。

在室内空间的功能划分中,唐忠汉以装饰材料加以区分,客厅部分棚顶采用不锈钢钢板,厨房部分则采用木板,以此强化主客关系的分界。 

主卧

主卧是第二个“量体”空间,以白色为肌底的长廊实现了与客厅的连接。

作为一个单元体,主卧内含有卧室、卫生间、起居间、衣帽间四个不同的区块。唐忠汉创新性地使用了敞开贯穿式的划分方式,借用衣柜、洗手台和石质写字台进行了分割,使得空间既开阔,又富于变化。

木质温润、不锈钢冷冽、石材朴质壮阔……当人们看到一种材料,会立刻投射出一种情绪,这被称作材料的“情绪记忆”。

设计师唐忠汉正是借用这种“情绪记忆”,通过对不同材料纹理的交叠、重新切割安排的过程,借材料之口”,实现业主与空间的对话。

客厅和餐厅

这个区域以橡木、石头以及不锈钢贯穿整个空间。不锈钢的天花板既起到了分割区域的作用,同时也与吧台区的石材形成直接的对比,一个平静如水,一个如瀑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相得益彰。

主卧

主卧里,长桌兼具储物与隔断功能,区分开卧室与洗手间一主一副的空间性质。唐忠汉借用不同的材质与量体间达到相互呼应。

同时,他摈弃复杂的装饰,用极简的线条勾勒,营造感官上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的私密空间。

书房

书房依然由木头、石材及金属三种材料组成,与卧室和客厅不同,这三种材料不再用来划分空间,而是相互配合形成一种简洁又奢华的气氛,从而衬托业主的品位。

灯光设计是对线性分割方式最好的诠释,伴随着光束明暗变化,整个空间有了主次之别,也有了线性的流动感,给人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

客厅和餐厅

空间墙壁选用温润石材表现内敛却恢弘的气势,佐以利落的木皮修饰,穿插灯光,避免了过度堆叠的厚重墙体压缩应有的活动范畴。

天花板与置物架的处理同理可证,局部点缀饶富韵味的立体装置艺术画龙点睛,透过简化的线条与色彩,传递介于现代简约与轻古典之间的微妙平衡。

主卧

主卧的置物架上安装了温暖的黄色筒灯,这种有些类似博物馆陈列展品的设计,使整个空间沉浸在一个温暖的色调之中。

棚顶的筒灯与吊棚四周的灯带共同组成了卧室主体照明。与置物架里的筒灯、书桌上的吊灯相互呼应,一明一暗有了主次之别。这种光影的晕染,令业主能够深刻体会到空间的多样变化和出乎意料的惊喜。

唐忠汉擅长运用材料里包含的“情绪记忆”,并以此去构建空间的气场,令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的气氛;他巧用光线,以灯光设计,完成空间的层次分隔;他将建筑的概念带入室内设计中,让空间不再仅能复刻生活状态,同时也能引人思考……

曾获得德国IF传达设计奖、英国Andrew Martin室内设计大奖、TID台湾室内设计大奖、IAI AWARDS等多个设计大奖的唐忠汉,将建筑的理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以“室内建筑”的理念解构空间,创造空间的情绪和故事,一次次震撼人们的视觉。


但对他来说,这些都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实验”,一种对未来“新东方”室内设计概念的探索。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像吴冠中的画一样,“地域性的表达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变成一个有所沉淀的、创新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内化以新的方式呈现东方。”

正午文化:与其他设计相比,你的作品总有一种未来的即视感,无论是简洁的线条,还是对于材料的运用,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种距离感,为什么这样处理?

唐忠汉:我的这种处理方式比较偏建筑,追求一些比较深刻的感受,让空间给人更多的内心感受。为业主创造一个好的桌子、台灯、椅子不是我要的,我希望提升一个层次,呈现生活,但它不是日常生活,而是生活背后的追求。 

设计师就像一个导演,每一个案子都有一个故事,作品里有男女主角,男女主人是怎么样的,他们的生活用品是怎样的,日常的生活情境是怎样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带入到空间设计里去构筑一个故事,把屋主人生活的真实味道还原出来。换句话说,每创作一个作品就像拍了一部电影,在叙述业主跟空间发生的故事。

正午文化:让传统材料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效果是你作品的亮点,为什么会这么重视材料的运用?

唐忠汉:对材料的处理是室内设计很重要的单元。正确表达材料的美,胜过做非常多的造型。

如果认真感受,你会发现材料里包含着很多人们的情绪记忆,像不锈钢给人冰凉凉的感觉,玻璃给人清透的感觉,还有石材的厚重,皮革的舒适,木头的温暖感觉……不同的材料我们会直接投射一种情绪。我想把材料本身的情绪表达在空间里面,通过重新切割安排、肌理化的过程,让它有韵律感,最终形成一种空间的体验和空间的能量。

正午文化:你的作品线条感也很强,类似建筑设计手法,为什么要在室内设计里采用这样一种手法呢?

唐忠汉:我个人确实比较喜欢将一些建筑的概念投射在室内设计里,比如轴线的掌握、比例的拿捏等。我对尺寸、比例、线条也很在意,走线关系、平面布局会比较工整、和谐,不允许有很突兀的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做,我确实没深入思考过,或许这跟我习惯理性思考问题有点关系。很多建筑师都有这样的发展过程,包括设计了诚品书店的台湾建筑师陈瑞宪,他年轻的时候在一个工作任务中被要求画直线,他画了2000根直线。严谨、精确,这就是设计师的坚持。

正午文化:你的作品似乎留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唐忠汉:复刻一个完全的生活状态,是现在很多设计师习惯的设计方法,尤其是样板房,用很多符号、材料去堆砌氛围,空间100%被填充完,没有节奏和想象力。

但场所是有自己内在精神的,它源自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所以我觉得,空间应该有一些弹性,可多可少,就像中国画的留白,要有想象力。

正午文化:通常室内设计公司都叫做“某某设计”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你,却给公司取名“近境制作”,为什么会用“制作”这个词?

唐忠汉:成立公司想名字的时候,我希望它能够跳脱出以往的设计公司的印象,用不一样的角度去切入“设计”,创造出不一样的品牌印象。“制作”有工匠那种亲力亲为、非常用心的意味,而且是有个人特色的、品质感的,更体现服务的概念。

中国人讲“万物皆有灵。”人们习惯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世间万物之上,就像兰是君子,青松是宁折不弯的硬汉……当人们把这种情绪投射到家庭装修之中,就完成了人与空间的对话。

·

·

·

END


唐忠汉

台湾人,台湾近境制作设计总监,

擅长餐饮空间,别墅豪宅、样板房、家装设计,

曾荣获德国iF传达设计奖、

英国2012 Andrew Martin室内设计大奖、

TID台湾室内设计大奖、

IAI AWARDS等多个设计大奖。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转载请注明


加入我们,一起向有情怀的生活迈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