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笔记小说里,经常冒出“官迷”李盛铎的身影,综合各家记载来看,此人善于揣摩实权人物的心理,然后投其所好,取悦迎合,套路深深。 李盛铎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殿试中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其时翰林院掌院学士是晚清重臣、著名的理学大师徐桐,徐桐为政保守,李盛铎便思谋招数迎合徐桐。 李盛铎 第一招,精准奉承李孟符《春冰室野乘》记载,一次,徐桐在召见诸翰林时,问李盛铎最近读了什么书。李盛铎出其不意地答道:“数日以来, 未尝读书。”不读书在干嘛呢?“购得菊花数十盆,罗列厅事中,终日静坐其间,为养心之一助而已。” 徐桐讲宋学,宋学讲究“养心”,于是李盛铎亦讲“养心”。徐桐一听,喜得不轻,说道,数日未与你晤谈,想不到你的见识又进一步。接着话锋一转,表示自己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物即可养心性,“虽目中未接一物,而此心常觉活泼泼地,似当较胜君矣。”李盛铎作肃然起敬状,大赞徐桐已臻“养心”最高境界,自己难望项背。 第二招,假装孝顺“孝”是儒门弟子所认同和谨遵的最重要的伦常之一,理学家尤甚。李盛铎后设馆于徐桐家,为徐桐诸孙授读,抓住一切机会在理学大师面前秀自己的“孝”。况周颐《眉庐丛话》称,李盛铎在徐桐家授读结束后,必回到自己家中省亲一次,且每日往还时间,不差毫发。寒暑风雨,他都是步行,绝不乘车。这一切,徐桐自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自此对其另眼相看。殊不知,李盛铎在每日回家时,都是先走一段路,觉得徐桐不会发现他了,立刻乘车而去。回来时,也乘车而行,但距离徐宅不远处,即下车步行。况周颐说,即使这样,他也未必回家,即使回家,亦未必对高堂嘘寒问暖。 第三招,闻过即改冒广生在《续孽海花人物琐谈》中记载,李盛铎知道徐桐最恶鸦片,不吸鸦片的他,故意将烟具置于塌上,徐桐看见后果然大怒,李盛铎献上这样的说辞:“门生因病,是以近来抽两口”。被徐桐训斥后,李盛铎当场摔烟灯,断烟枪,发誓说:“宁因病死,断不再吸此洋鬼子害人的东西。”毁掉烟具之后的李盛铎,整日正襟危坐斋中读书,两月不出门以“自省”。徐桐知道后,“益服其进德之猛,改过之速,为生平所未见”,于是逢人便夸赞李盛铎的知错能改之勇。李盛铎的“演出”效果不错,当年就在徐桐的奥援下被选为江南乡试副考官,得到了这个众多翰林梦寐以求的“试差”。 第四招,见风使舵李盛铎是主张变法维新的保国会的发起人之一,坚决反对变法的徐桐知道此事后,对李盛铎大加斥责。李盛铎辩称自己只是探测康有为之虚实,并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徐桐极为赞赏,称其能翊赞圣学。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后党群起而攻保国会,敏锐的李盛铎见政治风向变了,马上上书跟进参劾保国会。胡思敬《戊戌履霜录》称,李盛铎连奏三本参劾保国会,以取媚于徐桐和荣禄等顽固派。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李盛铎被清廷派充为驻日本公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一月,李盛铎奉调回国,任顺天府丞。其座师徐桐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自缢而死,李盛铎遂改走别的门路。此时在慈禧太后前炙手可热的人物是庆亲王奕劻,奕劻好讲洋务,却为人贪鄙,受贿卖官无算。刘成禺《世载堂杂忆》称,此时李盛铎便刻意向奕劻说自己曾任日本公使,大肆吹嘘自己“深通洋务”,并及时送进珍贵书画。其后,他与亲贵戴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享等五大臣一起,被简派出洋考察政治,大大风光了一回。 清朝亡了,李盛铎仍继续活跃于官场,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失败,李盛铎随安福系解散而下台,从此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涯。 李盛铎书法。 《眉庐丛话》称,李盛铎曾对友人说起居官要诀,即“稳、冷、狠三字”,友人对此颇为不屑,说还有三个字。李盛铎以为对方有何秘术,忙问是哪三字,友人答道:“君、亲、民也”。其实,像李盛铎这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以说代不乏人,但像他这样为谋官、为求差事而处处留下痕迹,被人仔仔细细记在书里,惹人笑、惹人叹的“官迷”倒真不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