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家 · 郝军 | 在徐峥16亿票房的电影中本色演出,扬起“新文艺复兴”的旗帜,为艺术争取自由

 正午文化 2020-07-17


“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是老少皆宜的,可以说是爱憎分明才对,那些不一样的、另类的、甚至颠覆的作品使你为之一震,犹如钻石中的火彩璀璨夺目,可能这件艺术作品在创造历史……”


他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高材生;

人民大会堂河北厅,

也就是号称国门第一厅的巨幅长城壁画是他画的;

徐峥的《港囧》片头题字是他写的;

影片男主角“徐来”的初恋情人在香港画展中所展出的艺术作品,

全部出自他手;

绘画、电影、建筑、雕塑、设计等多重领域他都有出色表现。

他就是郝军,

一个与传统国画家气质不甚相同的“局内人”,

却更像自由自在不喜束缚的新锐设计师一般。

他与徐峥的相识和合作,

源于两人有个发型一致的共同朋友——艺术家岳敏军。

两人通过岳的介绍结识,

徐峥在“798”里寻找合适的落脚点当工作室时,

郝军那里正好有闲房就匀给了他用,

这之后两人才有了更加直接的接触。

拿徐峥的话来说,

“觉得郝军老师是一个特别好的人。

在我的印象当中,

我觉得艺术家就应该不光是说作品好,

而且人本身要特别好。

就是好得让我有一点不相信,

这个人怎么这么好,

是不是有啥目的?

结果人家真没啥目的。”

徐峥拍港囧的时候,

因为剧情需要想借用郝军的画作拍摄,

结果郝军没有半点私心地给他提了一大堆专业建议。

一来二去的,郝军成了《港囧》的视觉艺术顾问,

电影中关于美术的一切,

都由他出谋划策。

其中杜鹃扮演的初恋女友在画展中走下台阶,

那个让人感到唯美与震撼的场景,

是他耗费了好多心思,

最终想到利用速干的玻璃胶涂上颜色,

一笔一笔地画出了油画的质感,

最终在电影里呈现出让观众记忆深刻的效果。

在《港囧》播出三周年的纪念日,

郝军把电影里出现的《美丽的天使》画作,

捐赠给嫣然天使公益基金用于慈善拍卖,

去守护每一位微笑天使。

《涌动》 油彩画布  80cm×60cm 2013年

《也许》油彩.亚麻布 200cm×142cm 2012年

《相遇》 油彩亚麻布 120cm×90cm 2015年

《金生丽水》  油彩画布 200cm×142cm 2014年

《灰动的旋律》油彩亚麻布 120x90cm 2015年

《澳门之水》 油彩亚麻布 120cmx90cm 2015年

《命运》油彩亚麻布 120x90cm 2015年

除了徐峥,郝军也和许多影视圈的导演是好朋友,

同为河北人的高群书就是他的好友兼“798”邻居,

“好心人”郝军有一次去高导的独立别墅做客,

被四周轰轰作响的装修工地吵得头大,

问了一下高的意见就跑回“798”联系,

帮他把工作室最终落户到了“798”。

郝军的《乐器》《水》系列作品让高群书印象深刻,

前者“色彩斑斓明亮耀眼,平静精细,

如城市森林,并峙并垒,悦然成墙。”

后者“缥缈。动荡。玄秘。无境。无尽。

水波很具体,幽光返照,

但无限深意隐于寥远,参不透穷不尽。”

《花儿》纸本水彩 90cmx120cm  2011年

《梦幻》纸本水彩 39cmx56cm  2011年

《致爱丽丝》纸本水彩 90cmx120cm  2011年

《心的乐章》纸本水彩 39cmx56cm  2011年

《邂逅》纸本水彩 60cmx90cm  2012年

观赏者都好奇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两种题材的画作,

郝军说,

“水这种物质,在有的人心中是恬静,

在有的人心中是恐惧,

在有的人心中是罪恶,

在有的人心中却是悠扬,

不同的人看到水反射出不一样的内心。”

而金属乐器表面平滑的金属质感

能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迷离的、若远若近的色彩。

同一幅画不同的观看者会有不同的体验,

郝军把创作者本人的情绪倾向尽可能从作品中抽离,

只通过色彩留给观赏者未知的情绪空间。

《阿房宫》纸本水墨 68cmx68cm  1999年

《中国山脉》纸本水墨 68cmx68cm  1999年

《佛教传来》纸本水墨 68cmx68cm  1999年

出生于1967年的郝军,

祖籍山东,

幼年时随父母到石家庄生活。

高考时他一门心思就想进北京,

当时高考是7月7号,天气炎热,

即使每次美术专业都能拿到最高分,

却因为文化课不过关连考了5年。

补习到第四个年头时,

同学大学毕业回母校任教,

郝军只好偷偷地转学去别的高中复读。

当时他家住的小区有大门和小门,

那5年来他从没有走过大门,

一直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自卑从小门出入,

想默默避开熟人和邻居们质询的眼光。

也许是为理想等待了太久,

直到后来上了清华郝军也并没有多兴奋,

同时他也很疑惑为什么当初学习好的同学都下了海,

而学习一直很差的自己反而上了山。

《雨后伦敦》纸本水彩 56cmx80cm  2014年

《维多利亚港》纸本水彩 56cmx80cm  2015年

《天际线》纸本水彩 56cmx80cm  2015年

清华的学习经历对郝军影响巨大,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给他提供了开放的艺术视角。

他就曾经听过一位意大利建筑师的课程,

老师说,

为什么一个做钢结构建筑的建筑工程师会到美术学院来讲课?

因为艺术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单一的范畴,

飞机最符合工程学和流体力学的外形,

并且也有最漂亮的外形;

建筑结构稳定平衡的话,

人们看起来就会赏心悦目。

这样的学习经验也许拿到今天来说,

就是当下很时髦的“跨界”。

《曹妃甸》纸本水墨 45cmx68cm  2006年

《韩之夜》纸本水墨 45cmx68cm  2007年

《敦煌手姿》纸本水墨 45cmx68cm  2000年

《魔术师》纸本水墨 50cmx60cm  2007年

郝军对“跨界”的理解,

是从个人的爱好和能力的角度来进入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

米开朗基罗是雕塑家、画家、建筑学家,

达芬奇是个科学家、数学家、解剖学家等等,

一人多劳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个多才多能的人,是自由的人。

现实中很多复杂的问题,

也都是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才能解决。

清华读书的经历教会我要以‘大美术’的视角来看待艺术,

所以我提出了‘新文艺复兴’这一观念,

一个有个性的工作者,

可以做各种自己想做的创造性的事,

也不会面临退休的问题。”

《圣维特大教堂》纸本水彩 56cmx80cm  2017年

《米兰大教堂》纸本水彩 56cmx80cm  2017年

《澳门圣保路大教堂》纸本水彩 56cmx80cm  2017年

《上帝之门》纸本水彩 56cmx80cm  2017年

最新的教堂系列毛笔画作品,

是利用黑色颜料的明暗对比画出建筑的立体感。

郝军画出的每一笔,

都带着自己对艺术无限的虔诚探求,

并且义无反顾。

画画让他内心趋于平静,

远离喧嚣的浮躁,

在画布上驰骋的确很充实,

也很满足,

日子久了便成了惯性,

周而复始,

就像僧侣每日的朝拜……

·

·

·

END


郝军

当代著名艺术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