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 · 有师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正午文化 2020-07-17


朔风卷过,尾音消散,

岁月不息,洪流滚滚。


明弘治、正德年间,

宫廷内外风起云涌、杀机四伏。

穿越人士杨瓒只想做个低调的进士,

谋一个差不多的官职以求安安稳稳,

上不负君恩,下不负父母亲族的养育,

但太过稳重的表现反而让他脱颖而出。

皇帝在大行之前给太子选定了辅政的阁老,

安稳的六部、成熟的厂卫,

能辖制拎不清里外的皇后的太后、太妃,

顺带手给儿子也选了个年龄差不多的伴读,

于是杨小夫子就成了被选定的帝师。

杨瓒手握先帝金尺、御赐宝剑,

左手锦衣卫、右手东西厂番子,

收拾外戚、治理贪腐、

善后天灾、驱逐外敌、

拓展疆域、约束厂卫……

在他不走寻常路的腹黑教导下,

一个只会任意妄为、贪图玩乐的小皇帝,

成长为一个笑坐龙椅、运筹帷幄的明君。

书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血肉,

虽不是很新颖的故事,但讲的人却功力深厚。

主角被先皇看中定为帝师时17岁,

而正德帝(前太子)才14岁,年龄相差很小,

看到这里你或许觉得这是个不合常理的BUG,

太子老师都是学究天人的老夫子,

主角一小小探花怎堪担大任,

可是看到正德帝登基后的事情,

才发现一切的不合常理都是由于这款皇帝的奇葩。

还只是少年的正德帝正所谓千年难得一见,

坑爹坑朝臣不亦乐乎,

然此乃天子揍不得只能认命被坑。

主角早上担任老师、中午变成损友,

晚上又客串幕僚才让朝廷不至被他折腾散了。

觉得作者是不是对皇帝艺术加工了一下,

我百度了一下明武宗的正史,

正史里面对其的部分记载

让我觉得作者抓住了他的“灵魂”。

而在历史上本应成为奸宦的刘瑾,

被主角两顿金尺子扇脸后成功断了奸臣之路,

成了反贪的代表。

刘公公一出场就是千年出一次的奸邪,

先皇身边的忠臣早早看破刘公公属性,

担心刘公公带坏这位任性轻狂的少年皇帝,

想将刘公公消灭在萌芽阶段但屡屡不成功。

刘公公真不愧于历史中的“九千岁”,

屡败屡战,每次都能重新站起来。

看到这里我以为奸宦刘瑾就是终极大BOSS,

但接下来的剧情反转安排让我猝不及防。

锦衣卫顾卿在去江浙公干时被刺杀、身受重伤,

主角冲冠一怒为蓝颜,

誓要肃清江浙腐败官场,  

并向皇帝请示要刘公公随行下江浙,

一路上安排他扮演贪污受贿的奸宦,

刘公公逼真的演技成功吸引了江浙官场的注意力,

这为主角的计划成功展开立下汗马功劳。

刘瑾本色扮演过于投入、身心俱爽,

为受冤的船员报仇,为被陷害的言官平反,

伴随着贪官污吏抄家灭族,

他在维护正义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目标。

既然是远方大大的文,

就不得不提及身为锦衣卫千户和长安伯的顾卿。

正所谓美人如刀,古人诚不欺我,

实在是将强和美二字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

顾卿在弘治帝驾崩之前很少出场,

只在开头昙花一现给受君留下美人如画的印象,

但这并不妨碍他秀存在感,

因为作者对他出场瞬间的描写属实令人印象深刻。

文中描写二人相处的文段并不多,

但也是水到渠成。

全文读下来深感作者的历史和文言造诣,

多数的古代穿越文仅以现代人所熟知的政策插入,

过度吹捧政策效果,如推恩令,

很难立足于现实的背景。

作者凭借对历史的熟悉程度及对官职的严谨考据,

拿捏人物之精彩,嬉笑怒骂,顺手而为。

再说到官场厚黑,一般网文作者都很难驾驭,

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

而急于了解人物下一步的动向。

此外,作者的文言造诣也不只是偶尔为之,

主角作为帝师来规劝正德帝的情节设定,

也不像同类作品的强主角光环,

以为金手指一开,便可扫除所有奸宦,

教导两句就可以海晏河清,实现中兴之治。

的确不是一本正经的烧脑正史,值得一读。

 

来自远方,晋江金榜作者,

极擅以古代背景为舞台构造热血传奇,

作品融谋略小说的跌宕起伏,

与历史小说的恢弘大气于一体,

文笔凝练,考据严谨,好评无数。

代表作品

《谨言》《清和》《帝师》等。

晋江专栏自白

好人如何,坏人又如何,世上哪有绝对的黑白之分?

远方只想写一些有点现实的、掺杂着灰色的童话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