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 · 确认过眼神,是很佛系的人

 正午文化 2020-07-17


如果你愿意,我的艺术就是生活


“我从某个时候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不必做太多的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样,我的生活比之于娶妻生子的平常人的生活轻松多了。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的生活原则。”

在拿到《杜尚传》之前,

我有幸看过杜尚生前的对话专访,

视频中的他虽步入晚年,

但提起自己的作品和艺术理念仍神采奕奕。

岁月也遮不住他英俊的面容,

谈笑间感受到他绅士般的随和、风趣,

依稀可以联想到他从前迷人的生活方式

和他所追求的超离与自由。

《杜尚传》算是本语言流畅的章回小说,

轻松的文笔让我很快就读完了这本书。

作者花费四年时间追索杜尚

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历程和心灵世界,

同时也描绘了一幅

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变迁的众生相。

作为艺术家的杜尚,

与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

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

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在我看来,

作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杜尚传教士。

在作者眼中,

杜尚不是学术、不是引经据典、

不是图像学、不是符号学,

杜尚是这一切的反面:

一个生动的、完整的、

不能被任何概念分割的人。

作者笔下的杜尚

引领当代艺术进入了革命性的崭新时代,

却始终韬晦自隐,但开风气不为师,

他的生存态度、艺术观点,

以及他的超然、无我

让他躲开种种羁绊,站到了艺术之上。

的确,在杜尚之前,

艺术家是创意的实现者,

杜尚之后艺术家是赋予作品意义的人,

正如《杜尚传》中所说,

杜尚最好的艺术作品便是他的一生。

《火车上忧伤的年轻人》油画 1911年

《下楼的裸女》 油画 1912年

《大玻璃》 玻璃及铅线 1915-1923年

《泉》 1917年

“我喜欢活着、呼吸,胜于喜欢工作。我不觉得我做的东西将来会对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如果你愿意看,我的艺术就可以是活着的:每一秒,每一次呼吸都是一个作品,那是不留痕迹的、不可见也可想的,那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

杜尚一生清贫低调,

对于金钱他从来都是够用就好,

始终不增不减孑然一身。

他成功实现了中国禅宗所说的“无我”,

这里的“无我”更像是无“我执”,

对于名利全然无谓,

真正用一生去做自己兴趣使然之事,

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他一直以出世的态度去做入世的事情,

要生活更要自由,

虽然对自由的追求是温和的,

但对艺术的解构是彻底的,

面对眼前急功近利的艺术界,

他所给予抵制的方式是沉默、缓慢、独处。

他懂得赞同别人并尊重自己,

恰如其分的平衡现实与自己的世界,

他的一生,所有的创作过程都是纯粹的,

没有任何物质甚至是精神的羁绊。

与其说杜尚是一名艺术家,

不如说他是一位玩世不恭的隐者

亦或是游离在艺术边缘的智者。

对于我这种普通人来说,

相比于他在艺术上的贡献,

更让我触动的是他的人生态度。

细细想来,

他是一个真正活明白的人,

是大智若愚的哲人。

相对于那些执念深重、泾渭分明的人来说,

杜尚的人生是超离的,

他的一生看似无为、无原则,

事实上是让人心生羡慕的豁达、圆润、精彩。

或许每个人对于人生都有不同的解读,

杜尚则向我们诠释了如何通透的过活。

虽然那是一种可望而难可即的境界,

但至少我们可以潇洒一些,解放自己的内心,

可以勇敢一些,遵从自己的内心,

推开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

静下来好好想想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杜尚带给我的最大启示莫过于此。

别人眼中的杜尚

杜尚的存在根本就是个惊人的悖论:他作品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美,却是来自否定美;不是来自意义清晰,却来自模棱两可;不是来自丰饶多产,却来自吝啬少量;不是来自它所充分表达的,而是来自它所不可表达的;不是来自他的明白呈现,而是来自他的费解难测。

――Alice Goldfarb Marquis

法国作家,杜尚传记作者

在同时代人之中,杜尚是唯一不会老去、僵化的人。

――布勒东

法国艺术家,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

·

·

·

END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