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享 · 拿过格莱美音乐大奖,为周杰伦、朴树做过专辑,可他的爱好远不止如此

 正午文化 2020-07-17

叫醒沉睡的耳朵,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

声音,是人类永远无法脱离的话题。不同的声音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春天的燕啼到秋季果实爆浆的瞬间,从夏日的蝉鸣到冬夜的寒风,人类每天要接触成千上万种声音,悦耳的,尖利的,舒缓的,不适的……闭上双眼,体验各种各样的瞬间,让声音叫醒你的耳朵。为了聆听内心的声音,从一个小空间里走出来,去往一个没有边界的广阔的空间,即使不远千里,跋山涉水,陷入一片树林之间,忘掉自我,迷失其中,树与风,鸟和虫,世间万籁似乎在交流,共同构成一个奇妙的世界。

卢楠痴迷于这些声音,在听到世界的声音的同时,也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他将这上百种声音保存下来,细细品味。

多年来对声音的喜爱与追求,也赋予了卢楠对声音的执着与敏感。而他的职业,或许你并不熟悉或是干脆觉得很陌生。他是一名收音师,一个把爱好做成了工作的人。为探索未知的声音,他在城市与自然间不停游走,用多年积累下来的品味和敏锐,去捕捉那些不为常人所留意的声音。

如果你以为收音师仅仅是一份工作,是电影声音的收录者,那对他的定义就太过狭隘了。聆听来自周遭世界的种种声音,并对其逐一进行收集、整理直至运用,这些全都是收音师的目标。包括你在街边听到的小贩叫卖声,老式爆米花机的轰鸣,游戏机金币掉落的叮叮当当,这些在收音师耳朵里也同样是绝佳的素材。

有一次,卢楠参与录制了一部海洋纪录片。他和朋友租了一条渔船,向海里开了两个小时,然后关掉发动机,在深夜里平静的海面上,静静的等待着各种声音的来临,收录着各种难以捕捉的精灵。

这种状态对卢楠而言并不罕见,就像大部分收音师一样,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找少见但精彩的声音,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最难的,就是收录没有杂音干扰的声音,所以多数时候都要半夜来录制,然而声音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寻的,一旦出现了干扰,就只能重新来过。

“作为一名收音师,永远不要循规蹈矩。无论人迹罕至抑或困难重重,都要为了心中的那一段声音全力以赴。”十年前,卢楠所在的录音班还有24个人,而现在还在做这个的就只剩他一人了。想做好这件事,技术不难学,但耐心和细致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卢楠稳重细致的性格,让他能够发现身边细微而美好的声音。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做收音,必须要耐得住寂寞。”

2017年,朴树的数字版专辑《猎户星座》中有段同名的纯音乐,便出自卢楠之手。一天卢楠开车回家,在车入库的一瞬间,收音机的信号却突然变得模糊起来,这给了卢楠很大的启发,也得到了朴树的认可。他在自家楼上先是录了很久的环境音,有风声、车子经过或是鸽子飞过的声音,还有人声。仅仅是这些不经意的环境音,就花费了他大量的时间。为做出旧收音机的效果,还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当然,对声音的执着也并没有辜负卢楠,或许他的名字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但16年与声音为伴的生涯中,他参与制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包括周杰伦,朴树、费翔等众多知名歌手的专辑,以及众多影视作品的音乐。他亲手缔造了格莱美获奖专辑《Alive in South Africa》,还曾多次创作出荣获金像奖、中国CMA唱工委音乐奖的作品。


在卢楠看来,最好的声音作品永远是下一个。但声音有好坏之分吗?卢楠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他的世界里,声音就是声音。收音师收录的声音,只要搭配得合适,就会为我们的听觉赋予全新的体验。而这种意义的制造者,当然是人本身。城市的声音平淡无奇,以至于很容易被人们忽略;自然的声音充满了未知的新鲜感,就像山里的风声,高度相差20米,声音就完全不同了,你永远不知道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只能亲身去体会。

然而,每个人对于声音的理解又千差万别,重点并不是我们听到了什么,而是愿不愿意将沉睡的耳朵唤醒,去寻找和聆听世间值得流连的美好瞬间。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