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 · 用一部电影的时间看完六种人生故事,这种事只有他们两个干得出来

 正午文化 2020-07-17

一部躲在奥斯卡背后的不容错过的年度佳片

桌子上有一罐糖果,里面有六种口味的水果糖,每一种都足以让你回味无穷,你到底更喜欢哪一款?

在刚刚结束的奥斯卡盛典中,《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一个明星的诞生》、《罗马》等电影大放光彩,吸引目光无数。然而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注意到,有部电影虽然没有获奖,却在提名中反复出现,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歌曲……这就是科恩兄弟执导的《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简称《巴斯特的歌谣》)。

该片由六个完全不同甚至毫无关联的故事拼接在一起,其唯一的共同特征就是它们都发生在美国边境。一位牛仔歌手的故事;流浪者要去抢银行;节目主持人和演员之间的故事;教授因为发现金矿而面临险境;女人如何处理与自己同行的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五位陌生人乘坐一辆马车前往神秘地点……这六个故事都出自科恩兄弟自己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且不同的故事带给人们的感受也完全不同,或笑料频出或温馨十足,或讽刺荒诞或压抑平静,但总体都逃不过科恩兄弟拿手的黑色幽默风格。

说起科恩兄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8年的奥斯卡黑马之作《老无所依》,以及更早出现在2000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逃狱三王》。两人的创作频率虽称不上多频繁,却每每都能带给观众另一番精致体验,以至于在走出影院的时候,还会陷入对影片内容和背后深意的思考当中。

不难看出,科恩兄弟非常喜欢上世纪60年代的合集式影片,比如《三艳嬉春》。虽然眼下的短片市场并不景气,但科恩兄弟还是希望能将其复活。基于这一初衷,他们最初的计划是筹拍成一部六集左右的迷你剧集,但出于对大银幕的渴望,最终还是选择将6个20分钟左右的故事捏合起来,以电影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回到电影本身,其实六个故事虽然表面上看毫无关联,但是当整部电影结束,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整体感,就好像它讲述的并非六个故事,而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一个风格。这种感觉与《罪恶之城》有点类似。同样都是由不同故事组成的一部电影,《巴斯特的歌谣》中并没有出现类似《罪恶之城》里的人物穿插和剧情交错,但故事相互间的衔接看上去并不突兀,科恩兄弟用一本故事书翻页的画面,很好地掩盖了可能带来的突兀感,每翻一页就会有不一样的插图,每个插画都代表一个故事,就好像这六个故事都发生在书里。

特别是最后一个故事,贵妇、老猎人、商人三个人并排坐在马车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对面就是死神和死神的仆从,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在通往神秘地点的途中,所发生的对话看似毫无逻辑,却也暗示了当死亡来临,生前的一切都是荒诞的。其实死神本身就是荒诞的,马车、旅馆是荒诞的,乃至那一道通往二楼的台阶,还有台阶上的光,也都是荒诞的。他们都知道自己死了,却安然面对死亡;他们都想做出选择,却都安心接受命运的安排。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讲故事的,一种是听故事的。死神在讲述过往的故事,三个人在听;三个人也都在讲各自的故事,死神在听。这种彼此之间的倾诉与聆听,才是故事的本质。

观众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当然比起听故事,或许拆穿故事才更有意思。就像《巴斯特的歌谣》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或许不是一部讲故事的典型的科恩式电影,而是用一个揭穿故事的方式去成就另一种典型意义上的科恩式电影。

就像观看着影片的我们一样,无不都在一个故事里扮演着自己。

3月6日,周三,下午一点半,正午杂咖电影日,期待您的到来。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