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 · 为别人而活,是人生最大的错误之一

 正午文化 2020-07-17

什么才是安稳的生活?《地久天长》告诉你:生活不易,人生难求。

如果说一部电影要讲述1949年后发生在这个国家里的故事,那么到底谁才有资格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对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活着”二字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看看当下的年轻人更中意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有自己期待中的未来,追求着自己的梦,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以后的日子变得更好……看着再寻常不过的事,在30年前却几乎是一种奢望。彼时的生活,其含义不仅仅是独善其身,还要兼顾到父母、妻儿、邻里、同事、朋友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人。要顾及到别人的眼光,赢得别人的口碑,为别人而活着,这似乎成为一种常态。与之相比,为自己而活反到成了那一代人眼中的异类,甚至会被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不务正业,自私自利,不孝顺,没品德,没教养,流氓……

类似的情况,在各个时代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只不过那个时代被放大得更为明显而已。说是时代的产物,也并不为过,其影响之深远,足以波及到整整一代人。在王小帅的电影《地久天长》中,这种人性的悲哀被亲情与家庭的伦理所掩盖,但如果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细节中渗透出的对这种悲哀报以的深深的遗憾。

作为中国电影第六代的领军人物,王小帅的作品大多讲述的都是时代背景下的个体故事,这也成为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从《冬春的日子》到《十七岁的单车》,从《闯入者》到这部《地久天长》,这种真实平凡却又不平静的生活,在他的镜头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地久天长》中,又是一个平凡又不平静的典型王小帅式故事。两个家庭,一场误会,旧时代的背景,中国式的亲情。电影的主角是一对国营厂夫妻。“国营”这两个字,对80后的朋友并不陌生,爸妈双职工,厂子盖的筒子楼里,住的都是同时,院子里总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厂办食堂,厂办澡堂,厂办学校,厂办医院……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在这个厂区中完成。主角刘耀军、王丽云夫妻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有稳定的工作,有从知青相识至今的好兄弟,有健康的儿子。这样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安稳的,就像片名说的,他们希望这样的生活地久天长。然而生活却总爱往平静的湖面中投下分量十足的石子,掀起波澜。儿子的去世让两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地久天长的期望也变得遥不可及。

一句“只要活着,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就把整个故事所有的跌宕起伏顷刻抹平。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对在生活里挣扎的夫妻。他们挣扎着逃离爱情,当爱情变成了亲情,又挣扎着逃离亲情。与此同时,他们还在挣扎着摆脱痛苦,当痛苦变成幻想,又挣扎着摆脱幻像。他们是那么实实在在地活着,一切折磨人心的挣扎他们都要不得不面对。

“这么多年我们都为对方活着。”刘耀军的这句话,在轻描淡写间已经揭示了一切的源头——人们为何挣扎,生活又为何苦难,情感为何煎熬,回忆又为何痛心……他们已经在这种为别人而活的人生中,度过了生命中大半的时光,剩下的就是等待慢慢变老。而身边有着类似状况的人,很可能就包含有同事、朋友甚至是我们的父母。所有人都被包裹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虽然悲哀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但总有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在温暖着各自的灵魂。

无论亲情也好,伦理也罢,是非对错都不会是我们过分执着的东西,真正影响人生走向的,恰恰是每一种为别人而活的方式。如果不是为了王丽云,刘耀军也不会收养一个长相酷刘星的孩子;如果不是为了刘耀军,王丽云估计也不会坚持认为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的亡子刘星。当多年后远赴南方的沈家回归,两家人又重新聚首,当初折磨两家人的故事终将翻开新的篇章,隐藏的事情也总是要再一次被摊开在阳光下。时间继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这才是王小帅所说的“时间会证明一切”的真正含义。那个年代里不得不说的每个故事,就这么静静地陈列开来,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国企改革、房地产热、下海经商、出国潮……然而无论故事中包含了多少情感,导演在这部作品中想要诉说的,总脱离不开“生活不易”这四个字,尤其是对那个特定的年代里生活着的特定的人群而言,更是如此。

大团圆式的结尾,或许会让观众一直揪着的心稍稍有所平复,可现实呢?这或许也是一种暗示,告诉你无论生活曾带来多少艰辛,我们依旧会迎来结局,只是在结局来临前,却很少能够一笑而过。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如果你选择为别人而活,那接下来关于别人的一切都将决定你的生活。当你的生活被别人所决定,这难道不是一种赤裸裸的悲哀吗?我们总追求安稳的地久天长,却忘记了生活不易,人生难求。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