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设计 · 让“中国最早的电影”重现生机,这么酷的事竟然是一个80后的沈阳女孩完成的

 正午文化 2020-07-17

每天8小时静坐,安下心来做皮影

执着地传承一份传统手艺,对大部分80后甚至更年轻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个人人都可能在一分钟内成为网红的时代,科技的进步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浮躁,而饱受冲击的传统技艺,比如皮影戏,则往往意味着枯燥而无趣。

作为奉天皮影的传承人,陈雪月这个来自沈阳的80后女孩,不仅以一己之力尝试着将皮影戏在当下复兴,甚至还要这种传统手艺带到了戛纳电影节。究竟是什么让她坚守着自己的皮影梦,而且一梦就是15年?

仅仅是已故亲人的一句嘱托,后人为完成老人的夙愿,就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全力去复兴一门即将失传的手艺。这样的桥段即便在电视剧里出现都显得有些老套,却真实地发生在了陈雪月身上。

陈雪月的外公孙庆臣,曾是辽南著名的皮影艺人。从小就跟着外公到处演出,让陈雪月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感情。那些皮影的制作和唱腔,也在她心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1999年老人病重时,希望将自己的手艺传下去,然而儿子却不愿接手。眼看着陪伴自己童年的技艺就要失传,陈雪月义无反顾地扛下了这副担子。

然而,仅仅7个月后,外公就不幸离世了。想在这7个月的时间内将外公一生都在研究的技艺全部掌握,无异于痴人说梦。刚整理好资料,还没来得及学会唱腔的陈雪月,只好揣上仅有的200元钱,一路从沈阳来到北京拜师学艺。然而这只是全部困难的开始。

到了北京,陈雪月慕名找到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皮影师傅——“皮影周”周树飞,希望可以拜在其门下学习,却被一口回绝。倔强的女孩,在北京的寒风中站了整整4天。据陈雪月所说,“这四天是我最难熬的日子,手和脚都被冻伤了。

总算被迎进门的她,又被要求静坐8个小时,如果能做到才有资格拜入师门。“我当时都快饿昏了,没吃饭也没上厕所。4个小时的时候就感觉快坚持不下去了。但必须咬牙坚持。”就凭借着这股子倔强劲,陈雪月最终感动了周师傅。


直到真正开始学习皮影制作,陈雪月才意识到拜师时受到的那些阻碍,其实并不是什么刻意的刁难。制作一张皮影画的复杂程度,以及耗时的程度,都远远超过她的想象。从打磨开始,勾线、刻印、雕刻、敷彩直至装签,整个过程至少需要3000刀,每一刀都要精准至极,不能出现丝毫的偏差,这不仅仅是能不能坐8个小时的问题,还包括一颗足够平静的心。

究竟是什么样的理由和决心,让这个不到20岁的女人如此拼命?难道真的只是为了一门即将失传甚至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的手艺?还是仅仅因为外公临终前的一句嘱托?在陈雪月看来,这里面的动因其实很简单,除了老人的遗愿,当然也是为了重拾童年带给自己快乐时光的一份记忆,还有对外公的思念之情。

2008年,陈雪月和恩师周树飞受邀在戛纳电影节表演了皮影大戏《功夫熊猫》,不仅让全世界见识了一幕真实的“影子传奇”,也由此将皮影戏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推上了国际舞台。有了这次经历,她发现自己离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想又进了一步。

回到沈阳后,陈雪月开了一家工作室,她将这些年来在各地学到的皮影戏风格进行完美的结合,有陕西的细腻,也有东北的豪放。为了能让更多人关注到皮影戏,进而喜欢上这门来自古老中国的传统技艺,她又创新改良出了新的皮影样式,为一些原本比较传统的艺术形象设计了全新的Q版形象。

就像电影《蜘蛛侠》中的经典台词所说的那样:“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陈雪月说,沈阳现在很少有皮影工作室了,仅存的一些会皮影的剧团,也都集中在文化贫乏的边远地区,好多皮影表演的老艺人们一旦离开,很难保证他们的手艺会不会传承下去。陕西省政府曾在国外的拍卖会上花几十万买回了中国遗失的老皮影。而沈阳重振皮影戏的道路还很长远。

一间古色古香的工作室,墙上填满了各种人物的皮影画,20年来日复一日地每天静坐8个小时,陈雪月背负的已经不仅仅是外公的遗愿。墙上的那些身影默默地陪了她20年,在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她选择咬着牙一路坚持下去:“只要前面的路还有一丝光明,我就想从那个夹缝中生存下来。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