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罗四侠 | 谢金

 深圳文学 2020-07-17

兄弟,

祝福你们!


原题:《燕罗四侠》

作者:谢金

燕罗,在大多数深圳人眼中,估计都不知道这个地方也在深圳。因为这里远离市区,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荒凉偏僻的代名词。甚至,早些时候被分配到这里的公务员,也被戏称为“发配边疆”。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地方,更容易铸就人淡泊清廉的品性,也更容易让人生出温情,为他的未来而牵绊,为他的安宁而守望,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憧憬。

刘鲲鹏、张安宁、杨华、闫建辉是长期扎根在这里的四名民警,他们在燕罗派出所的四个不同岗位上。在分别写作这四个人的事迹时,我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一点共性——侠气。他们长期默默无闻,一心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平凡事迹中却不乏闪光点。金庸大侠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以为,把“为民”的事情做好,就是为国,就是大侠。

社区侠刘鲲鹏

他说:“做社区工作,有时候还得多管闲事。”

燕罗是燕川、罗田、塘下涌三个社区的统称,地处宝安区松岗街道东北角,再往北去便是东莞,此地可谓扼深圳西北之门户。这三个社区便是燕罗派出所的管辖区域,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这在深圳各派出所之中都是排在前几名的,虽说其中一半都是山地,但治安管理压力可不小。

辖区东边是光明新区,北边紧邻东莞长安、大岭山两镇,且片区发展滞后,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杂处其间,这要放在小说中,一定会被写成“三不管”地带,但燕罗的治安却相对比较平稳,这便与管理社区的大侠们脱不了干系了。刘鲲鹏是塘下涌社区的警长,塘下涌是派出所三个社区中面积最大的,住有人口12万多,出租屋2.7万多间。社区民警连刘鲲鹏在内只有4人,日常工作不少。

刘鲲鹏是吉林人,曾在中朝边境哨所驻守12个年头,2008年从部队转业从警,自己选择到燕罗派出所工作,2009年底到塘下涌社区工作,次年5月担任警长。为了能够用粤语与社区居民交流,他连看半年的粤语电视台。铁面整顿社区治安联防队伍,物色楼管员戴上红袖章开展“邻里守望”,这些都是寻常事情。有时候,他还爱管“闲事”,展现出了他“任侠”的一面,令人肃然起敬。

2014年4月份,松岗街道沙埔龙工业区一名工人老蔡出了工伤事故,导致股骨粉碎性骨折。一开始,老蔡所在的工厂仅象征性地拿出了4万元赔偿款便撒手不管,而这点钱在医院经过初步治疗便已所剩无几,不懂法律的老蔡走投无路之下报了警。按照职能划分,这一类的事并不在公安职责范围内。但身为社区警长的刘鲲鹏并没有这样想,他说“做社区工作,有时候还得多管闲事”。

谁知,刘鲲鹏协调社区劳动站做工厂负责人工作,负责人竟觉得拿出4万元已经仁至义尽。回到社区警务室,刘鲲鹏和三个社区民警聊起了此事。49岁的老蔡是四川人,父母早已病故,既无妻子也无儿女,独身一人在深圳打工,本就无依无靠,如今出了这档子事,说不定日后丧失劳动能力,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几名民警都说“该帮他一把”。

随后,刘鲲鹏走访得知涉事工厂的厂房是向塘下涌居委租用的,于是找到了居委会领导出面,又联合社区劳动站一行到工厂反复做工作。最终,工厂被说服后再次给老蔡补偿了4万元,而当见到刘鲲鹏对于一个非亲非故的落难打工者如此热心,塘下涌居委也基于人道主义给老蔡捐赠了2万元。先后拿到10万元的老蔡感动不已,竟拿出一万元非要酬谢刘鲲鹏,被他坚决拒绝后,老蔡还多次到派出所表达感谢之情。

办案侠张安宁

他说:“特别想为受害者还一个公道。”

要说当警察什么时候最危险,无疑就是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刻。有人说:“没有担当的男儿干不了刑警”,刑警看似威风,但当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时,那便是智与勇的较量,血与火的考验,有时甚至要用身家性命去拼,胆气与智谋不可或缺。

张安宁是派出所的案件队副队长兼重案组组长,在他的10年警龄中,有8年都在办案。2004年,张安宁大学毕业入警,被分配到燕罗派出所,犹如山区的辖区环境、简陋的办公条件都没影响到小伙子的情绪,他很快一头扎进了喜爱的案件侦查工作。2010年,他到燕川社区当了两年的警长,直到2012年8月,所长毛建新说他“有冲劲”,将他从社区重新调回案件队接手重案组,但重案组实际上就他一个人,所以既当组长又当侦察员,主要对“两抢”“八类”等重点案件开展前期摸查,然后移交案件队各探组跟进侦查,但多数案件张安宁都自己跟到了底,他说“亲手抓到嫌疑人会比较安心”。

2014年5月14日,张安宁早上刚一到所,就有人举报一名外号“老根”的男子长期在松岗贩卖毒品。张安宁匆匆扒完几口早餐,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很快,他捕获了一条重要情报——“老根”当天下午有一桩毒品交易。

下午4点多,张安宁和三名同事在松岗某社区进行伏击,只见狡猾的“老根”将车停在路边,却没有熄火,一名购买毒品的男子上车与其交易。几名民警还未靠近,车内就已交易完毕,购毒男子开门下车之时,张安宁打手势让同事将其控制,自己则飞身上前一把拉开驾驶位车门。

这时,高度警惕的“老根”察觉有异,踩下油门就要加速逃跑。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轿车启动往前冲的刹那,张安宁想都没想就挺身往车里一钻,猛地一巴掌过去生生将换挡杆从D挡打到了P挡,这一下就把“老根”吓傻了。下车后才发现,轿车已经蹿出了10多米,同事禁不住替张安宁捏了把冷汗。事后,当场从两名嫌疑人身上缴获几小包毒品K粉,毒资500元,又从车上搜出三包毒品。

在张安宁的办案生涯中,不乏令人称奇叫绝的“神来之笔”,那些于惊险万状中巧妙逆转的情节,也常被同事津津乐道。2014年2月中旬,张安宁和一个毒贩约在酒店进行“交易”,毒贩警惕性极高,在“交易现场”右手一直放在裤兜里。张安宁看裤袋形状判断是一把手枪,但还没想出好的办法,毒贩就已将毒品摆出来要收钱,万一露出马脚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张安宁灵光一闪,趁毒贩不注意从一叠捆的整整齐齐的万元钞票中快速抽走了几张,毒贩看出不对劲,无奈从兜里抽出手来数钱,张安宁一个“恶虎扑羊”,将对方扑倒在地牢牢按住,当场从毒贩裤兜里查获钢珠手枪一支。

采访时,笔者问:“你去抓人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有没有意识到可能置自身于险境?”他回答说,抓歹徒是警察的天职,他就是想当一个真正的警察。特别是每当看到那些被伤害、被抢劫的受害人时,他就特别想要还受害者一个公道。这句话他说得斩钉截铁,让你丝毫不怀疑这就是他的信仰。

消防侠杨华

他说:“放过小隐患,就有可能酿成大灾难。“

2012年下半年,松岗罗田社区一手机厂工人因违规使用化学品清洗模具引发火灾,火势很快蔓延到二楼,而厂房三楼还有10多名员工没来得及逃生。火势还在扩大,眼看工人被困在楼内逃生无门,燕罗派出所和松岗现役消防中队赶到现场施救,其中一名青年民警根据现场火情,快速拨通被困工人的手机,通过电话指导工人们采取自救和逃生措施,最终将10余名被困工人成功救出火场。

他就是杨华,燕罗派出所消防监管队队长。2004年杨华进入松岗消防中队,作为一名专职消防民警,他担任过专职消防队分队长,带领队员开展灭火救援训练。在火场他是一名消防指战员,亲临火场开展灭火救援指挥,同时担任着防火组组长一职,开展辖区消防安全检查,消除企业存在的火灾隐患。他还是一名消防法制员,对中队执法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从而做到依法执法。2011年消防系统改制,消防监管工作下放到派出所管理,此时,他选择继续留在松岗。由于之前在消防中队期间,一直兼任报账员负责后勤管理工作,所支部知人善用,让他兼任派出所报账员。

消防监督执法,平时少不了跟企业打交道,一些企业负责人由于心虚对消防检查很是抵触,甚至百般阻挠,更有甚者还妄图用金钱贿赂来蒙混过关,遇到这些情况,杨华会首先做通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工作,他认为“消防安全首先要解决人的责任意识问题”,他经常对企业负责人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是站在对立面的,我来检查是要帮助你们减少隐患,如果隐患得不到整改,带病开工,出了问题你们会倾家荡产,而眼下花点精力和金钱将隐患消除,从长远看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做?”其中利害关系一摆出,企业主的态度往往能扭转过来,从不情愿、不配合到积极查找问题主动整改隐患。杨华说在做企业主思想工作中这一招屡试不爽。

消防监管是个敏感岗位,权大责大,但也权责对等。在这个岗位上,时常会面对金钱关、人情关的考验,权力关一旦把握不好,对本应进入法律程序的隐患睁一眼、闭一眼,搞“执法体外循环”,那就随时可能出现大问题,龙岗“舞王”、光明“荣健农批市场”两场大火就是最鲜明的例子。杨华说他也多次遇到过打招呼、讲人情的时候,但他心里始终把住一条线——“把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他觉得“吃这碗饭,就要对得起这份事。今天把本应查处的小隐患放过了,就有可能酿成明天的大事故、大灾难,那时你就是罪人”。

做工作上的“有心人”是他工作的态度,2012年全省开展“三打两建”行动,燕罗派出所查处一宗假冒伪劣防火门案件,案值达100余万,这是在开展“三打两建”行动中,全市第一宗假冒消防产品案。这宗案件就是杨华带领防火组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发现的线索,他说“防火门质量不好,发生火灾事故就会直接危及到人的生命”。由于他的细心,端掉了这个制假售假窝点,净化了消防安全产品市场。

内勤侠闫建辉

他说:“看着辖区环境变好,感到很满足。”

十年前,闫建辉参加招警考试入警,被分配到燕罗派出所。分配时,刚好派出所所长在分局开会,便开车载着他回所顺便认路。1983年随同家人从山东来深圳定居的时候,闫建辉三岁,此后一直在福田长大,在他印象中,过了机场就是出了深圳。当所长的车过了福永,闫建辉以为到了地头,谁知一问所长,回答说还早着呢。车越往北开,沿途越是荒凉,闫建辉心里咯噔一下,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如他所料,车开了快两个小时,终于到了派出所,当时燕罗派出所全所就20来人,辖区一片荒凉,只有一条南光路,没有任何娱乐场所,派出所周边连卖日常用品的小卖部都没有。所领导让闫建辉先熟悉辖区情况,安排他在值班室接警,那时还没有电脑办公,电话报警的,上门报警的,每一宗警情闫建辉都要用笔在接处警记录本上登记。很快,他就发现辖区治安的恶劣状况,有时候一天下来,辖区一条路的警情几乎是从路头抢到路尾。在值班室坐了两个月,闫建辉向所领导请缨去社区巡逻队,他要去上路巡逻。此后,他在塘下涌和燕川两个社区当了七年社区巡逻警。

开头几年,派出所工作条件很艰苦,还经常因为错峰用电而停电。一到夏天夜晚没有电的时候,派出所值班室点着蜡烛接警,宿舍也没法住人,“蚊子成群成群的,几乎能抬跑人”,他形容得很夸张,旁边的同事却说不过分。据说,当时在城区的派出所领导还会吓唬民警:“不好好干活,就写申请‘发配’你到燕罗所去。”虽然办公条件差点,但闫建辉却说干工作很起劲,派出所氛围非常好,所领导和民警一有空就谈心聊天,大家相处融洽,非常团结,自然士气高昂。直到现在,派出所也还保持着这个优良传统。闫建辉说,派出所因为有这样的工作氛围,民警没来的不想来,来了却又不想走。现在,都还有四名2004年和闫建辉同一批分配的民警留在派出所,离开的民警也大都是因为提干。

2010年,闫建辉被所领导调回行动支援队工作,当上综合室主任,闫建辉感觉自己就像是派出所“管家婆”,各项内务杂事都找他,一些偏门的工作也让他兼差,多的时候,他一人同时挑着内勤、特行、情报、外管等工作任务。前几年抓社会管理创新的时候,闫建辉一家家地跑旅馆、跑特行场所,辖区的旅业登记系统几乎是他一手推出来的。有一次,他忙到凌晨回家,刚走到半途突然想起事情忘了一茬,连忙又赶回派出所。

慢慢地,派出所工作条件提高了,辖区经济繁荣了,治安环境也变好了,虽然当警察累点,但心里却觉得舒服。“看着社会环境一步步改变,感觉有自己的一份工作在里面,很满足。”闫建辉说。

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反之亦然,带领一群优秀士兵的必然也是出色的元帅。燕罗派出所其他领导不甚了解,但所长毛建新却是笔者熟识的,几年前毛建新在龙华上塘派出所担任副所长时,笔者就曾在其麾下做事。其人不只是对公安工作有很深的感情和独到的办法,对民警甚至对辅警也非常关爱,唯其如此,带出一支优秀的队伍也是必然的。

正是“为谁辛苦为谁甜”,基层派出所就社区、案件、消防、支援四个岗位,长期扎根于基层,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民警不在少数,做出成绩的也不少。刘鲲鹏等四人在不同岗位上,同时保持着一份“侠义”情怀,认真为辖区群众办事,深圳警队不乏他们这样的民警。2014年,张安宁、杨华两人在宝安分局科级警官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即将走上科级领导岗位,笔者在此道一句:兄弟,祝福你们!

文由心生,意随境至。本丛书内容包含数百篇描写公安工作和警察生活的散文、纪实作品。这些作品无不取材于真实的警队生活,从着装戴帽的细节到披星戴月的点滴,从千里缉凶的征途到高厚等身的案卷,每一个字符都饱含真情,每一个词句都真切可感,每一幕画面都真实动人。或以涓涓细笔畅叙从警生涯、或以幽幽行文追忆峥嵘岁月、或以踏实苦干诠释当下使命、或以满腹豪情漫谈壮阔理想,讲故事、写担当、谈心得、抒情怀,色彩斑斓地组成了一幅特区警队赤诚忠心、保国为民的群体塑像图,写出了民警对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朴素情怀,充分展示了新形势下特区警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追求。

特区警队,燃烧激情,平安深圳,我的梦想。可以说,《我的平安梦》一书记录、承载着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光荣和梦想。特区梦想,深圳警队一路护航;平安鹏城,深圳警队一路守候。

〖 编选 〗深圳市公安局  深圳市作家协会   

〖 编选者 〗王瑞平  李洪波  江云飞  于爱成

〖 出版 〗南方出版传媒  花城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

备 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