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更青处是 “老老实实教会学生读书”。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这一句诗一直是我的最爱。它的前一句是“寻梦?”回想这次有幸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初语优才赴贵州贵定学习的活动,与其说是取经之行,不如说是我们这些语文人的寻梦之旅。 要想思考明白语文的更青处是什么? 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课堂,什么是语文教学? “要想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我们需要回到原点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语文教学规律……什么是语文课程?它是一门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我们要坚守本真、紧扣规律、遵守语文教学的真谛……”肖培东老师在《语文·贵定》(原题为《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报告中如是说。它如一声声春雷炸响了整个会场,如夏天里一道道闪电划亮了我们这些来自深圳、湖北、江西等全国各地的一线语文教师黑亮的双眸,如一汪清泉,滋润了我们干渴的心田。 诚如他在报告中信手拈来用来作佐证的《董存瑞炸碉堡》、《祝福》等课例,无一不是一味追求视听效果,追求形式等,甚而已经异化、变形到让人作呕的地步。 曾几何时,我的语文课堂也陷入了这一可怕的漩窝之中无法自拔。如我在上《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在简单梳理字词后,还没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中精彩的对话(语言描写),了解其中前后关联的故事和人物等,便让一组学生上台表演事课前精心准备的课本剧,当时有意看了一下手腕上的手表,整个表演耗时10分钟之久,虽然当时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片喝彩声,但如今细思起来却甚为惊恐:我在上一堂怎样的语文课,我正在刚出校门对语文教学满怀憧憬的年轻老师们面前作出怎样可怕的示范……而所幸的是,我能从这些大师的一声声呐喊中得以及时回头,悬崖勒马,也总算是寻回些许安慰。 此刻,我终于明白:语文的更青处是“老老实实教会学生读书”。我想这是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一生要贵定的地方,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人的初心所在。 “长蒿”者,船桨也,其材料多为竹竿或杉木(摘自《百度·百科》)。作为语文人,在课堂中,我们要借助什么,或者说通过怎样的方式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科的综合素养? 在以前的认知里,我固化地认为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 但在这一次的《学科综合素养高端论坛》中,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不是说坐在台上的五位语文人除了王君老师这样的名师外,还有来自深圳的孙春成老师等全国各地的语文教研员,而是在他们的激烈探讨中我对语文科核心素养窥得一二:孙春成老师:“核心素养就是培养什么人?培养身心健康、爱国的人。”王君老师:“青春语文就是通过语文学习通达生命的幸福……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选择什么去教,注意教法的批判。”杨姓教研员则把语文老师的综合素养概括为:“把字写好,把话说好,把书教好,把文章写好。”……其中付姓教研员的话语:“贵定方能神定,校门即是山门。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包含语文知识、语文积累,听说读写思等,语文是思维的外壳。”更是引起了与会者的诸多共鸣。 由此,我在想,在课堂中我们抓好了“听、说、读、写”这些能力训练,透过文本中的文字(语言)去品作者其人,品文本中的情感等,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也就能够得到切实提高。 让课堂充满语文味,进一步拉进与语文高地的距离,是我们每一个有着教育情怀的语文人心中的梦想。 在这次全国语文精品课展中,我有幸接连观摩了贵定中学彭才真《春江花月夜》、都匀一中付明旺的《将进酒》、肖培东《叶落叶萌,车来车往,都是书》作文指导课,孙春成《武陵春》,王君《孙权劝学》群文教学等。这些精品课展,给我们带来了一节节视听盛宴。 当其他老师沉浸在名师的光辉里沦陷,我却在一旁静静地、浅浅地思考着:语文课将何去何从,未来的我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在这些老师们的课堂中,我似乎攫取了一两朵“小浪花”:真正的语文课不唯喧哗,不搞“惊人之举”,而是浅浅地、静静地品语言文字,让学生对祖国语言的运用能力在课堂中真正得到训练和提高;俗话说的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本身一定是善于读书和写作的,惟有如此,“腹有诗书气自华”,他或她的语文课堂才能弥漫着书香气,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诗意的课堂。 感恩贵定之行,让我得以与语文同仁们一道探讨语文的真谛,一睹语文大咖们的课堂真容,一览本真语文的玄妙。借此机会,也谢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组委会和龙岗区进修学校汲虹老师等,是你们的努力和厚爱,让我学习了很多,我将集毕生之力致力语文教学,撑一支长蒿,向“语文”更青处漫溯,以期有朝一日能“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备 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