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可谓是在中国历史上起着非常关键作用的一名非常伟大的帝皇。秦始皇一生为后世遗留下了数不尽的丰功伟绩,并且一统了中国,进行了非常多的跨时代性质的改革,把中国社会推进到了封建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废除分封制,利用商鞅变法来推动了土地私有,让人民都有田可种;建立了郡县官僚制,把全国的领土分为46个郡,以咸阳为首都;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废除贵族世袭。一时间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焕然一新。秦始皇仍然不满足,于是他大兴土木,作为他最庞大的国家必须要有能够与之配得上的巧夺天工的建筑物。 于是万里长城拔地起,秦始皇陵在今日仍然能够感受到它的辉煌与壮阔,令人感慨万千。但是,秦始皇还是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他把目光放在了国家的名字之上。中国是我国沿用了非常久的一个称呼,在古中国的辖区四周有着东夷、西番、南蛮、北狄四大野蛮区族,古语有言“天子有道,守在四方”,中即天下中心,中国就是处于天下中心的国家,这也说明了中国古时的强大之处。 而在商周以前,中国却是有着“华夏”一词的称呼。古代华夏族发源于黄河南北,几经辗转后在残酷的大自然里建立夏朝,自称华夏。“华”代表着华丽兴旺,在古时候特指穿着华贵,而当时的我们穿着就是现在的汉服的前身。“夏”则特指行周礼的国度,“华夏”寓意着衣着华贵的礼仪之邦,充分的表现了我们中国特色的礼仪文化。 于是乎,不满与此的秦始皇,决心称呼他的国土为中华大陆,取自“中国”与“华夏”,有着既是礼仪之邦又是屹立在世界最中心的美好期望,而当时的秦国凭借雄厚的国力,确实在世界上是十分顶尖的存在。中国是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在秦始皇大一统的时候,也非常大的促进了当时的民族融合。 为了先进的繁荣昌盛奠下了基础,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在进行文化交流的时候是非常容易产生冲突的。而在对于“中华”这一个国家的新称呼的时候,各个民族都出人意料的保持了一致的看法。中华,中华,中华民族的人生长在中华大陆上,这就是最最适合自己的国家名字,不论从民族传统还是文化方面,中华都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其实“中华”这个词语并不是独创于秦始皇之手的,远在古老的先秦时期就已经有文字记载了,只不过秦始皇赋予了这个词语一个专属的崇高内涵,并且让它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从而一直流传下去。1902年,梁启超先生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拥有着56个不同民族的中国终将迎来大团结,这是让各民族兄弟姐妹们相亲相爱的有着远大历史意义的一块里程碑。 在1912年的时候,“中华”二字的崇高意义终于得到了彻头彻尾的印证。尽管“中华”在封建的历史里有着极其广阔浩瀚的包容意义,并且受到帝王们的认可,但并未成为一国之名,获得属于它的荣耀。1949年后,“中华”再一次响彻了整个世界。“中华”走进了世界舞台,他也变成了全体华人公认的代名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记载到,古时候人们把黄河流域称作中华,而黄河流域也就是汉族的发源地。“中华”已经顺利的从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以全新的身份和姿态展示在现代的舞台里,褪下了古代的躯壳。 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越来越强盛,科技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尽管我们曾经积弱,也曾经有过灰色的过去,但身为“中华”的我们终究还是站起来了。
|
|
来自: 昵称9806337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