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克服高温颜色釉画创作中的不确定性,几乎不可能 在圈内,大家更习惯称呼杨杰夫为“老羊”,他自己也是这样。在百度上輸入“老羊”两个字,你会惊讶地发现这是一个有着太多经历和身份的人,11岁开始学画,15岁尝试写作,期间种过田,干过工人当过兵,做过诗人还开过公司……直到2004年,他才重拾画笔正儿八经地进了艺术圈,又转身成了一名策展人。他堪称复杂的多重身份已经让人有眼花缭乱之感,可就在几年前,“不安分”的老羊又有了个新的角色——“景漂”,目标就是为了创作出更好的高温颜色釉画。 “走进景德镇的那一刻,我就被中国陶瓷工艺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形式吸引住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中国陶瓷艺术总是在强大‘传统工艺’的束缚下不断地在进行自我复制,明显欠缺能反映现当代创作思想尤其是表现当下人文、思想内涵的作品,进而导致很多作品只是成为简单的工艺品,而不具备艺术品的价值和底蕴。”老羊觉得这也是一种停滞,他想改变这个,也让这种被陶瓷界称为“人造宝石”的艺术品,真正焕发出属于当代中国的耀眼光芒。 正午文化(以下简称“正午”) 杨杰夫(以下简称“老羊”) 正午:在尝试做陶瓷高温颜色釉画之前,你还在哪些艺术领域有过创作的经历? 老羊:在投入高温颜色釉绘画创作前,油画、雕塑是我涉及最多的两个艺术创作类别,主要的作品也都是油画和雕塑。 《被诅咒的风景——场外》 50x60cm 2010 《被诅咒的风景——独角兽》 70x90cm 2010 《丽达与天鹅》二 50x60cm 2010 正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种创作上的转型?不觉得这个步子迈得有点大? 老羊:怎么说呢,我现在几乎所有的个人创作都是围绕着陶瓷高温颜色釉画作来进行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被高温颜色釉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复制特性”所吸引。泥坯上涂画没有色彩的颜色釉(化学名称:金属氧化物),然后在1320度的高温下烧制若干个小时,经过升温、氧化、还原、降温,然后得到被称为“与上帝合作”的颜色釉作品,这个过程对艺术家来说显然充满挑战和刺激性的,是最令人期盼的东西。 更深一步说,我想把当代艺术的特质完全融合到传统的陶瓷创作中,成为推动陶瓷艺术“能够与整个世界艺术平行对话”的其中一员。目前完全使用陶瓷高温颜色釉创作当代语言的陶瓷作品的艺术家,全世界也不超过20个人,我能成为其中之一,想来也是件荣幸的事。 正午:就像你说的那样,陶瓷高温颜色釉画的创作受客观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很大,会存在多种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那么在创作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老羊:说实在的,要克服陶瓷高温颜色釉画创作中的不确定性,几乎不可能。而且这种不确定性,恰好正是陶瓷高温颜色釉画创作中最有价值和最迷人的部分。这不仅是个不能“克服”的事情,而且还必须要保留它的这个特性才行。 当然,在创作过程遇到的主要问题还是“颜色釉发色问题”,如何让颜色在高温下还能正常发色,这个是要反复试验和研究的。唯一的办法,只有不断的烧制,去逐渐掌握其中的规律。 《窗外又下雨了》27x28cm 《第四座山》 44x81cm 陶瓷高温颜色釉画作 《故乡的云朵》40x43cm 《皈依》87x83cm ![]() 《基督被放下十字架》87x83cm ![]() ![]() 《跑到前面来》27x28cm ![]() 《水边的思绪》40x43cm ![]() 《肆意的雌色》40x43cm ![]() 《向日黄花》 44x81cm 陶瓷高温颜色釉画作 ![]() 正午:除了多次在国内外应邀组办个展,国家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教授、《中国艺术时空》杂志社社长林茂在第一次看到你的作品时,就将其定位为“瓷上转瞬即逝的意境”。这显然算是个很高的评价了。 老羊:他(林茂社长)的这个评价有些过誉了,可能是觉得我作为一个外来人(非景德镇陶瓷艺术家),能够尝试把西方现代派的绘画与中国古老烧瓷技艺相结合,去完成某种突破的这种努力还是值得鼓励的吧。 正午:听说你在创作之外还在电影等其他文化领域有过或多或少的尝试,为何会做出这么多的尝试? 老羊:做这些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与个人经历和经验有关系。在电影方面,我在年轻时的第一理想不是做个艺术家,而是拍电影,所以很小就开始尝试电影创作,后来在影视广告公司做过总策划,拍过广告和专题片,也做过电影发行策划的工作,现在手里还有一部已经拿到了拍摄许可证的电影在找人投资。除了电影,行为艺术方面我也偶有尝试,目前在做的一个行为是一个连续性不间断偶发的作品《读诗》,可能要几年时间才能做完,还有个行为互访《艺术DNA》已经做了一大半。至于在音乐、戏剧方面,主要还是在做观念,和具体策划一些活动。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觉得艺术家本质上都应该是个跨界者,要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去表达自己。 ![]() 《去往天堂前拍张全家福》87x83cm ![]() 《梨园》87x83cm ![]() 《作品9号》20x20cm ![]() 《作品11号》20x20cm ![]() 《作品13号》20x20cm ![]() 正午:作为一个策展人,听说你还尝试过为艺术家构建类似798那样的艺术区,这种经历带给你的经验是什么? 老羊:我一直都在推广“艺术享乐主义营地”,也试图通过“文创二八定律”让商业和艺术互相作用。2013年那时候,我就在上海奉贤区海湾旅游风景区创办了“享乐主义一号营地”,组织了一批艺术家、艺术机构聚集在那里,不过后来因为租房到期等问题,不久前已经撤掉了这个艺术区。至于为什么做这些尝试,基本上还是艺术策展人的习惯性动作,兼而为艺术以及艺术家做些“集体发声”的事。 正午:接下来还有什么样的目标和计划? 老羊:很多事情会继续做,但今年比较特殊,因为“一号营地”到期、撤出,所以我个人又面临又一个十年八年的基础规划要落地。工作室(或者说艺术区项目)正在找合作,9月在秦皇岛策划了“中国当代艺术里的硬核糖果”作品展,10月份在上海松江实施“2019上海国际涂鸦艺术现场”活动,11月会在上海做个小型的雕塑公园……今年的主题就是一边做活动一边落户,有点折腾,但我喜欢这样。 《花开季》 40x40x78cm 陶瓷 个展 部分作品展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赵二宝 李小树 刘婷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