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阔空间 · 为“庞大的旅行纪念”打造一个专属的家,藏风照样可以“放浪形骸之外”

 正午文化 2020-07-17

为藏柜打造专属的藏风家装,其中的北欧风亮了。

在旅行途中带回过怎样的纪念品?衣服、零食或者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装饰品?将这些旅途中带回的东西摆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是许多人的习惯。然而要是买回的是四个大柜子,还要将它们用在家装设计中,这可真是给80后设计师戴瑞强出了个大大的难题。

戴瑞强,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系,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进修空间环境艺术设计。15年的室内设计经验,让他为房主打造了这套中式藏风为主的家。然而考虑到藏文化本身蕴含了诸多佛教文化与高原气息,纯粹的藏风很有可能会让家中显得过于郑重,失去了家的温馨与随意。因此让中式藏文化浓厚的家中多些北欧风的特点,既能满足屋主提出的将柜子融入家装设计的要求,又可以让家中不会因为纯粹的藏风而显得压抑,或者在中式中加入北欧元素而显得突兀。

事实上,屋主最开始给戴瑞强准备的是四个大大的站柜,这些都是房主在旅游过程中购置的。由于从西藏发货到北京时房子还没有装修,所以想借此机会让四个柜子完美地融入家中。而柜子原本浓郁的藏风,也让设计的基调明确指向了中式的民族风。

即便作品早在2012年就入编中国创意经典博览东方风情,但对戴瑞强而言,这依旧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整个设计方案中,他只用到了四个立柜中的三个,并结合每个柜子的花纹特色,为它们起了三个独特的名字——唐卡,大鹏,大象。


餐桌后的唐卡柜,曾是最让戴瑞强“头疼”的藏柜。但柜体本身的唐卡图案展现了其独特的装饰性,这就免去了思考墙面装饰的重复劳动。“也算是它的功劳之一。”戴瑞强这样打趣道。

餐桌另一面墙上的相框,则是参加儿子的公开课时得到的灵感。回家后他便立刻动手制作了一个类似的装饰板。以软木毡做底,木质收框,现在上面贴满了屋主两人世界各地旅行时带回的美好回忆。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新怀旧,也算是他送给这两个旅游爱好者的礼物了。用卧室中的背景墙代替床头,再在床头上方加以两张装饰画,是男屋主在旅行中自己拍摄的摄影作品。如此一来,让家中放置旅行时纪念品的地方又多了一个。

在戴瑞强最初研究这一装饰风格时,就存在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如果将这三个藏柜融入设计中,那就只能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民族风了。但问题在于,一个纯正的藏式风格并不适合居家的氛围,所以他在既定风格中又加入了北欧的气息,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让空间的家装感不会太过浓重。比如写字桌,写字桌上面的隔板,以皮箱形式展现的电视柜以及餐桌,都会偏北欧风格一点,而融入较多的北欧元素又有点类似工业风,因此他更愿意将这样的家装定义为混搭。


在色彩选择上,戴瑞强也动了很多心思。被评为2018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工匠精神设计师的他,对设计的挑剔度绝对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既要符合藏风的特点,又要表现北欧清爽的氛围,方案修改了好多次。为迎合红色、暗红色的藏柜,太鲜艳的色彩肯定是不合适的。墙面的灰色,木质家具的灰褐色,地面的灰咖,所有这些带有灰度的色彩,都让空间的格调更方便藏柜的融入。同时橘红色和孔雀蓝的对比,营造出的异域风情也让原本只是北欧造型的床更具藏风特色。

戴瑞强说这样的空间其实有许多小细节是看不到的。比如功能化的设计,像软水、净水、地暖、中央空调,这些都被藏了起来。在整个方案中,很难看到突兀的暖气片,排风口,其实是为了让原本看上去就有点复杂的藏风更为简洁些。毕竟本身的设计就是以三个大藏柜为中心进行构思的,让它们既能突出藏风的特点,又很好地“隐藏”在家中,才是这套设计中最为神奇的地方。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赵二宝  李小树  刘婷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