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严峻的职场竞争,甚至是对婚姻生活的悲观情绪,恐怕才是一切的根源 我说: 就在12月23日,中国首例单身女性争取冻卵案在北京开庭审理。作为原告,当事人徐小姐称其之所以会产生冻卵的念头,只要是因为职业发展和感情上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所以才想到要借冻卵技术来保存“黄金时期的生育能力”,理由听上去再充分不过:“现在不想生孩子,万一以后想生,可能身体条件又不适合了。” 事实上,就在当下,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单身女性选择“冻卵”,而这一选择也被认为是一种能让女性超越生理局限、推迟生育时间的潮流之选。该技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初衷是通过将女性的卵子预先保存起来的方式,以便用于日后重塑生命,其科学目的是希望帮助重病患者达成生育意愿。随着这一技术成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2013年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指南中宣布,该技术已经告别试验研究阶段。 另据美国辅助生殖技术协会的调查显示,从2009年到2015年,冷冻卵子的女性数量也从最初的475人,激增至8000人。当然,与之相配套的规定中也已明确指出,只有两种情况才被允许使用该技术:一是不孕女性在取卵当日,男方取精困难或无法取到精子;另一种是患有恶性肿瘤的女性在治疗前保存生育力。 话说到这儿已经再清楚不过,技术归技术,再先进再成熟也不适用于所有人。单纯想靠着冻卵来达到晚育的目的,又或者是用这样的办法兼顾家庭与事业,想着“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天底下真有这样的好事? 尤其是把这一举动的动因放在当下的中国现实情境下,就更是不难找出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了。除了前面说到的事业问题,日益严峻的职场竞争,甚至是对婚姻生活的未来所抱以的悲观情绪,恐怕才是一切的根源。生娃等同于失业的残酷现实,以及“孩子是自己的,但老公未必”式的婚姻家庭观,都让如今的女性心生惶惶然,育龄女性在面对社会时内心安全感的缺失,包括逐年呈上升趋势的离婚率,太多的教训和血淋淋的事实就摆在眼前,敢结婚已经是勇敢者的游戏,还敢再动生孩子的念头?难不成真想当个打不死的圣斗士么?但愿是我们想得太多,否则这一连串的问题,真够问得人心塞。 对于这么一个看上去不是问题的“问题”,你怎么看?又有什么观点想要一吐为快?接下来,我们听你说。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赵二宝 李小树 刘婷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