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心制造 · 3年复原32件古代妆品,90后女孩复原2000年前的中国化妆术

 正午文化 2020-07-17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古妆,在王一帆手中再一次复活

说起胭脂水粉,很难想象是怎样与这个90后的女孩联系起来的。王一帆,1992年出生在辽宁朝阳的典型东北女孩,23岁前从未离开过东北的她,在上大学前根本不知道有关古代化妆品复原的任何知识。如果按照父母的想法,在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她就会在当地的一家事业单位按部就班地过完一生,但在她心里,并不想将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绑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细说起来,王一帆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古妆。那时她喜欢摆弄大人的化妆品。“当时特别希望能有一件属于自己的化妆品。”但她的家乡只是个小县城,根本没有专门卖化妆品的店。她还记得从小母亲连买一只口红都要坐火车去沈阳。看穿她小心思的姥爷,决定给她做一份手工的化妆品。由于姥爷有日光性皮炎,所以研究了很多中医方面的书籍,并根据书上的方子给自己熬药。在做药的同时,姥爷还会考虑如何用药材原料来制作化妆品。爷孙俩用紫茉莉的种子做成珍珠粉,用茜草根做了胭脂。

这件事在王一帆心里扎了根,在首次制作过程中,她发现原来古代的女人有这么多的化妆品。从那以后,她没事就翻看一些古籍,研究研究古代女子的化妆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直到大学毕业后,王一帆跟随老公去了上海,当时的她还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多年翻看古籍的习惯,让她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中国古代妆容配方》。这本书的作者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李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来到上戏,希望能跟李芽老师学习。“一开始只是想着试一下,李芽老师看到我自己做的古代妆品之后,给了我很多指点。”从那以后,她就跟着李芽开始系统的学习,不仅仅是古代妆品的制作,还有中国古代服饰史,包括珠钗搭配等。

在跟随李芽学习的三年间,王一帆一共复原了32件古代妆品,时间跨度从秦代一直到清朝。她还记得自己复原的第一件妆品是澡豆,功能类似现在的洗面奶,主要是清洁用的。此后还有妆粉、胭脂、油胭脂、眉黛、唇脂,分别对应了现在人们常用的粉底液、腮红、口红、眉笔、唇膏。

虽然复原成功的作品越来越多,但最受大家喜爱的还是玉女桃花粉。“相比油胭脂这种工艺简单的妆品,玉女桃花粉的制作过程就难多了,可以说是最难制作的妆品之一,毕竟这可是传说中武则天使用过的化妆品。”用王一帆的话说,除了粉底液的效果外,它还有祛斑和润滑肌肤的效果。她参考了宋代陈元靓的《事林广记》,借鉴了其中的做法,以益母草为原材料反复进行煅烧、捣碎、晾干等六个步骤,其中最难的就是益母草的烧灰,差一点就很难做出桃花色。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即便是简单如油胭脂一类的妆品,也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从时间上就不难看出妆品制作的难易程度了。

除了喜欢古代妆容,王一帆表示自己是一名纯粹的“技术宅”,很难想象这是个90后女孩的梦想。很少逛街也不去购物,在实验室里宅一整天。这让她的家人很难理解,1992年出生的她为什么喜欢这么老气的事情。她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家人态度上的转变,虽然他们依旧不是很理解,却给了她精神上的支持。

“中古古代妆容如此漂亮,如果失传那真是太可惜了。我愿做古法妆品和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把其中好的东西引荐给大家,让古法妆品一直延续下去。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孔舒姚  曹欣宇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