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己包裹成蛹,享受孤独的安全。 2020年2月3日,中午11点半起床,想起在网上看到的段子:“一觉醒来春节假期延长3天,第二天醒来延长了七天,不能再睡了,再睡这辈子就过去了。”于是在想,就算没有这次疫情,我这一辈子是不是也快要过去了。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再也不是关闹钟,而是翻开手机查看最新的疫情信息。看到老家大连又多了一例确诊病例。人闲下来的时候就爱多想,最近更新的确诊病例越来越多,最初的时候还觉得恐慌,现在,已经有点麻木了,只是多少觉得有一点点同情。毕竟自己处在30多岁这个尴尬的年龄,知道这个年龄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父母刚刚退休,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像我这样单身的还好些,万一结了婚,又被发现感染,妻子也跑不了要隔离。孩子还小,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再加上房贷车贷,无力感侵袭而至,一个家庭就这样垮下来了。 想到这里,忍不住从床上翻身起来。以前总以为上床了最安心,现在,哪怕是窝在被窝里也不觉得踏实。打开窗,冷风吹了进来,不禁打了个寒战。冷点就冷点吧,毕竟还是要通通风。要不是这个什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哪里要遭这个罪。心里埋怨着,又钻进了被窝,能暖和一点算一点,等一会再起来关窗吧。 棚顶的白墙跟医院病房的白墙很像。前两天看到网上说有的医院已经用垃圾袋自制防护服了,今天当地的医院就发布了接受物资捐赠的通告,N95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防护面具……突然有一种身出乱世的错觉,在前线战斗的战士已经穿不上盔甲了,普通人却想尽办法囤积本就不多的铁矿。 迷迷糊糊间觉得怎么越来越冷,缩了一缩,将脖子上的被紧了紧,还是不顶用。突然想起来,窗户还开着呢,我怎么又睡着了!原来人闲下来是这种感觉,除了睡觉,吃饭都成了奢侈的事情。早饭没吃,午饭时间即将过去。算了,还是不吃了,懒得起床做,还是起床关窗要紧。掀开被子的一瞬间,又退了回去。太冷了。裹着被子走到窗边,从缝里伸出一只手,赶紧关上窗,把手缩了回来。 回到床上的途中路过一面大镜子,瞟见里面的自己,就好像一个大大的蛹。对着镜子摇了摇头,假装自己是菜市场卖的蚕蛹,这也许是眼下最大的乐趣了。本来想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的,无奈屋子里冷空气还没有变成暖气,也就放弃了。真的很应景,每个人都是虫,吐丝将自己包裹起来,在黑暗的蛹中独享孤单。想起刚刚关窗的时候瞥见街上只有两个人,行色匆匆,他们把自己包裹成跟我一样的蛹,什么时候才能破茧成蝶呢?莫名其妙的伤感。 晚上8点的时候面对着电视突然想吃零食。可能是因为一天一顿简单的晚饭,让味蕾发出了抗议。挣扎了很久,决定穿上衣服,准备去楼下超市一趟。临出门前看见门口堆放的5袋垃圾,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有整整一周没有出门了。 超市的门上贴着“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进超市请佩戴口罩,否则免进”。”幸好自己过年的时候买了一整盒口罩。其实一直都不喜欢带口罩,总觉得绳子勒在耳朵上特别难受。以前雾霾再大的时候都没带过,现在下楼去个超市都不得不戴口罩,还真是悲催。在超市里转了一圈,货架上面包那一栏几乎都是空的,零零散散的有几个看上去不怎么好吃的,让人提不起兴趣。虽然自己不是奔着买面包来的,但是可以想象那些大量购置面包的人们是做好了长期在家宅着,不准备出门的打算。好在零食还挺多,这才是我的目标。200多元的零食到手,赶紧回家。 虽然来回只用了10分钟,开门的瞬间,却突然觉得身心疲惫。一种自嘲的想法涌出来:所幸的是我一个人住,万一被感染了,隔离起来也方便。扯掉口罩深吸一口气。平时一回家衣服都懒得脱就上床的我,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动力,竟然走进洗手间,先洗了把手。又洗了一遍。再一抬头被自己吓了一跳,凌乱的头发,胡子也没刮,幸好带着口罩。真不知道刚刚有没有吓到超市的收银员。如果是放在往常,像我这样乱着头发带着口罩晚上进入超市,工作人员都要打起12分的精神吧。 微信里传来了老妈的信息,“深圳一外卖骑手确诊为新型肺炎,14天潜伏期一直在送外卖。”以前老妈就总念叨外卖不干净,让我自己在家做饭吃。本以为这次疫情老妈不会再纠结外卖的问题了,结果反而成了她更深一层教育我的工具。30岁的我,突然对那句“不管自己多大了,在爸妈眼里都还是孩子”理解得更透彻了。但是人嘛,总喜欢口是心非。“放心吧,最近不能上班,在家闲着没事,就剩吃饭睡觉上厕所了。还不自己下厨,那不得无聊死。”回完老妈的信息,在看看地上的两大包零食,又没了吃的欲望。还是接着上床躺着吧,说不定一会就睡着了呢。希望明天一切安好。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孔舒姚 曹欣宇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