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岛日记 · 霍乱时期的爱情,咸里边带着甜

 正午文化 2020-07-17

疫情结束那天,第一个想见的人当然是你

写下这篇东西的时候,已是凌晨。也就是说,再有两天的时间,就是情人节了。这是我们认识后的第一个情人节,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天,虽然还不确定能不能在节日当天见面,但我想告诉她:爱上你,真的是件快乐的事。

我们是在一条微博互动里认识的。那天大家正在讨论宅在家里的这些日子里都做了什么,有没有发霉长草。然后,就看到了她的留言,简简单单一句话:有人在线网恋么?疫情结束就分手的那种。

我点开她的头像和相册,一个扎着两条马尾辫的可爱女生。然后,我半开玩笑地私信她:你的男朋友报到来了。这之后,我们互加了微信,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从各自喜欢的电影到爱吃的食物,从喜欢的明星到热衷的游戏,天南海北、脑洞大开。说出来或许没人相信,这是我第一次和一个女孩聊了那么久,也是第一次发现自己和陌生人竟然也会有这么多的共同话题。如果不是老妈一再催我吃饭,都没注意到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直到坐在饭桌前,还收到她带着温度的信息:多吃点,馋猫。不知道我的脸上当时是个什么样的表情,总之老妈都觉察到了一点点不一样的变化,带着慈爱又有一丝怀疑的口气追问起来:小子,你在那傻笑什么呢?

对了,有件事忘了说,虽然当时我们所在的城市一个南一个北,但我们都是工作在帝都的北漂,甚至两个公司间也只隔了一个大望路地铁站的距离。

“那以后是不是可以一起约饭啊?”看到她在对话框里发来的这条微信,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她不是说疫情结束就分手的吗?那这份邀请又意味着什么呢?哈哈……

接下来的这些天,我们几乎从早到晚都在不间断聊天,内容照旧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感觉像是要把各自的前世今生都一口气聊完似的,而某种无法言说的微妙感觉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清晰,如一颗种子般生根发芽,破土而出。

或许是因为心里有了份期盼,宅在家里的日子也变得不再漫长,只是想到回京的日子在即,心里竟然有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既盼着可以很快缩短两个人在空间上的距离,同时又担心真的那样会出现“见光死”的惨状,何况她还立下过疫情结束就分手的flag。相比之下,就连归途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都变得不再可怕了。

终于,我们还是先后回到了帝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舟车劳顿太过疲惫的原因,我和她,竟然第一次,在回到北京的当然没有聊天,只是互相报了个平安,就再无消息了。这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是感情在沉淀后开始逐渐冷却?还是真像她说的那样,这种关系只能出现在特定情境下,注定不会在现实中得到延续?

转机出现在两天后,一个辗转无眠的凌晨。随着提示音响过,她出现了。“你干嘛呢?睡了没?”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足以让我瞬间清醒,差点从床上弹起来。

我故作镇静的回复她没干嘛,正打算睡觉。

“撒谎!是正在想我吧?”一句话就戳破了我的谎言。

“是不是?是就承认哈!

一连串的追问下,我只能实话实说:“算是吧!

“是就说是嘛,很难吗?我也想你了!

就在我还在犹豫应该如何回复时,抬头就看到了最想看到的那句话:“我喜欢你。

说真的,这是从小到大,我第一次收到的来自异性的表白。所以就算再怎么简短,还是让我有种刻骨铭心的感觉。当然担心也不是没有,“那疫情结束呢?还分吗?

“不分!让疫情去死吧。

这话一出口,就让我想到了《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一句话:“爱情始终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我不知道眼下这形势能不能算作“霍乱时期”,但我很肯定的是,越是艰难的日子就越容易成为爱的考验和催化剂,对爱的理解和表达也就越深刻、越勇敢以及越坚定。

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各类报道里那些温暖的瞬间,有的情侣明明在同个小区,却不得不站在阳台上只为能远远地看对方一眼;有人骑了两小时单车,只为给爱人送去口罩和消毒液;有人在车站、机场送别时,只能隔着口罩亲吻和拥抱;甚至还有人因为要驰援疫情最前线,而不得不推迟示爱、求婚的时间。印象最深的,是一对之前已经五天没见面的医护者夫妇,因为穿着防护服差点认不出对方,直到最终喊出名字确认身份后,他们才草草拥抱了对方,以此表达心中的爱意……那些真正彼此相爱的人,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刻,依旧会绞尽脑汁让对方感受到情感的温度。

那么,我们呢?我还是不知道最后的答案,我只知道,疫情结束那天,第一个想见的人,当然是她。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孔舒姚 曹欣宇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