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只读一本书 · 与老年父亲相处久了,就会发现理智与痴呆只有一步之遥

 正午文化 2020-07-17

视频制作 曹欣宇、解说 穆暮、插画 杜子腾

每一位老年痴呆的患者,都像是被流放的老国王。

家里有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奥地利作家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讲述的正是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的生活。书里的父亲虽然已经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但依然活力充沛,还拥有着不失幽默的智慧。只是疾病已经开始让他逐渐丧失记忆和理智,一个老人就这么一步步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德国ARD电台是这么评价这本书的:“盖格尔讲述的不是疾病,而是世界。他用风趣的笔触介绍了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理智和痴呆之间的距离一点都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在书中,没有任何东西被美化,只是有些东西变得更明晰了。”

或许你看过很多文章,里面都把患有老年痴呆的人比喻成孩子,但是在作者看来,这完全是错误的,因为一个成年人,根本不可能回头去发展成为孩子,毕竟孩子的特性是向前发展的。孩子们会不断的获取能力,而老年痴呆的患者则会逐渐丧失能力。同样的,与孩子在一起,我们看见的是进步,与老年痴呆患者在一起,我们体会到的是丧失。人一旦岁数大了,就像坐滑梯,让人发愁的是,老年痴呆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然而就像书中提到的米兰·昆德拉所说的那句话:“我们称之为生命的那无可回避的溃败,在它面前,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理解它。”

作者把患病后神志不太清醒的父亲称作“流放的老国王”,其实是在讲述一个倔强的老头面对这种令人发狂的疾病时,努力逃脱又不愿意放弃尊严的姿态,书中是这么写的:“父亲坐在浴椅上,穿着长裤,上身穿着背心,像武士般把两条毛巾围在脖子上,一只手拿着把长柄刷,看上去像个老国王——一手握着国王权杖,一手握宝剑。”这个形象倒是很像扑克牌中的K,而K,正是King,国王的意思。

在得病的十多年中,父子俩人之间无数对话和相处细节,都是在描写老年痴呆如何一步步吞噬掉父亲的正常意识,让他陷入巨大的痛苦与迷茫中。父亲就在家里,可是总嚷嚷着要回家,就像日本电影《幻之光》里的奶奶,也固执地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没有人去寻找,她也就再没有回来。这就是所谓的流放,他们被从自己的家中流放,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如今阿尔兹海默症也趋于年轻化,病人本身如困兽一般混乱而困惑,连躺在自己的床上都不觉得在家,反而固执地想要找到丧失的安全感。

当然,疾病也有无法夺走的部分,比如父亲独有的滑稽又颇有深意的表达方式,对儿子的温情,或是灵光一闪的小机灵。书中有这样一个桥段,父亲说:“根据我自己的判断,我很好。我如今是个岁数比较大的人,我该做我喜欢做的事情,然后看看能做出什么来。”“爸爸,你想做点什么呢?”“恰恰什么也不想做。你知道,这是最美妙的。做人要懂得这个。”这些话表面上看毫无意义,但听上去却如同诗般美妙。这些简短的句子中,充满了魅力、幽默、自信和尊严,让我们相信这一切在人年老时仍然会存在。家庭不会因此瓦解,家人更紧密地连接了起来。

到最后,80多岁的父亲住进了养老院。作者说:“我现在不再像当初那样对未来充满恐惧,我不把所有这一切看得那么阴暗。”因为父亲的病情,作者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即便是正常人,在面对某些无能为力的事情时,依旧会表现出自己的无奈与困惑,这点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似乎没什么区别,甚至有些时候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不错的思维方式。理智和痴呆之间的区别,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

每一部小说都是死亡的彩排,因为作品都有结束的时候。可因为叙述是奉献给消失的事物,所以它同时能将消失的事物带回来。这就是一本书能够带给人们的记忆。就像《流放的老国王》,虽然父亲被老年痴呆所困惑,虽然老国王已经被流放,但即便流放得再远,他依旧不会失去那些常人拥有的情感。

《流放的老国王》

作者: [奥地利]阿尔诺·盖格尔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Der alte K?nig in seinem Exil
定价: 35.00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