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片5分钟 · 世上哪有无情无义的“冰块人”?只有外冷内热的伪装者吧

 正午文化 2020-07-17

视频制作、解说 李佳遥

一老一小寻父路,彼此救赎即是归途。

电影看多了就会明白,日韩电影注重表达深层的社会问题,美国电影则更推崇个人英雄主义。而说到巴西电影,大多数人则表示那是什么鬼?虽然人家是冷门,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尤其是有一部作品更是不得不看的经典之作,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中央车站》。

该片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为啥这么说?是因为它的好看不在于特效和演员,而在于电影本身的情节,以及背后表达的真实人性。整个电影的基调都很平和,就算里面音乐紧张,你都不会有看商业爆米花片的那种刺激感。但它就是一下下扎你的心,逼你感同身受,逼你思考背后的意义。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叫朵拉的老女人陪小男孩约书亚找爸爸的故事,且只是专注讲这一件事,没什么激烈冲突,连番外和五毛特效都懒得加。考虑到影片创作于1998年,还是巴西的片子,还要啥自行车啊?但这样一来的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人全程清晰的感受到朵拉和约书亚的明显变化:朵拉从一开始“面无表情的写信机器”变成用心感受生活的女人,苦瓜脸上有了笑;而约书亚则从一开始失去妈妈后的悲痛欲、不爱表达,变得更加快乐。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他们在寻父旅途中带给彼此的最好礼物。

朵拉看似是在帮约书亚寻找父亲,但在旅途中更多的是在寻找久违的自己。从她遇到喜欢的卡车司机并涂口红讨对方欢心的那一刻,她的眼里有了光,虽然最后人家没看上她,但她也感受到了爱情的痛苦,并开始用心体会生活。约书亚在找寻父亲的同时,自己也在这段旅途中成长了许多,尽管最后没能找到父亲,但他收获了一段珍贵的经历和友谊,最终和两个哥哥生活在一起,也算是个美好的结局了。其实爸爸这一角色是始终离场也算是恰到好处的安排,这要是找到了他爸,然后朵拉转身就走,也就没什么回味无穷的感觉了。

说实话,朵拉是好人吗?她不是,她偷看并毁坏别人信件,感觉她写这么多年信能真正给人寄出十封就不错了。但你能说她是坏人吗?好像也对不上号。哪有坏人卖了小孩还给人家救出来,自费帮人家找爹的?只能说,人性本善却不完美,犯个错或是有点不足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何为正确的人生?就像二人的旅途一样,只要方向对了,拐几个弯绕点路又何妨。

电影的最后一幕让人泪目:朵拉偷偷离开约书亚家,并拿出合照的时候,约书亚也拿出了合照,用二人的对应动作来结束整个电影。朵拉其实可以带约书亚回家,但她知道约书亚只有和哥哥们在一起才能得到他渴望的亲情,所以她选择放手,也完成了对自己最后的救赎。这也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放手和成全。

电影全程没什么刺激性情节,就像平凡生活中难有啥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样。《中央车站》整体都在通过二人的旅途表达陌生人之间平淡又真挚的爱,这也是这部电影直击人心深处的地方。至于朵拉为什么帮助约书亚,可能是不想让他和自己一样,承受从小没有家人的痛苦吧,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

当然,影片中还有更多值得琢磨的细节,比如约书亚的哥哥们叫以赛亚和摩西,父亲叫耶稣,这些都是圣经中为人熟知的名字,电影中人们祷告的镜头也常常出现,不难看出,这部片子也与宗教有一定联系。其实《中央车站》这部片子拍的可以说很含蓄了,不像《无人知晓》拍的那么明确,以至于很多人看完后想往人性上想又觉得差点火候,想往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上想又觉得有点空。但是导演在海报片子上特意写着“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女人要寻找她的归依,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家园”,这都把主旨甩你脸上了你总该看出来了吧:电影在表达人性旅途中的放逐与归属的同时,也在表达对国家努力变好的希冀,这一点可以从偷东西的人被当场打死的镜头体现出来。

在交通和通讯贫乏的时代,朵拉和约书亚似乎再也不会见面了,但二人之间的美好回忆足够彼此纪念一辈子,这就像大多数平凡人的人生一样,有得就有失。电影中的每一个车站也不只是客车驻留的地方,更是约书亚和朵拉在各自人生旅途的中转站,在这条路上,她们放逐自己,寻找真正的生活,而最终也到达了各自的目标站,获得了救赎。虽然寻父之路是两个人,回家之路是一个人,但约书亚和朵拉在彼此的脑海和内心中一定从未分离。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曹欣宇  李佳遥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