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设计 · 把金角大王的紫金葫芦变成时尚背包,她用真皮刺绣完成你想不到的视觉奇观

 正午文化 2020-07-17

将传统的民族刺绣变成时尚

80后的设计师蒋熙第一次到连南瑶族,是为了寻找当地特有的瑶绣。瑶族人相信万物有灵,他们没有文字,瑶歌和瑶绣是记录历史和信仰的唯一方式。而瑶绣中最为特别的,就是反面秀。所谓反面秀,顾名思义就是不看正面,也不画稿,只从反面进行刺绣,完成后的作品两面图案必须保持一致。这种技艺十分考验绣娘们的眼力和手力。每个瑶族女孩都会花好几年时间为自己绣一套嫁妆,这也成为她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正因如此,在蒋熙提出希望绣娘们在皮面上绣竹叶、兰花时,注定会遭到拒绝。在她们看来,这是有伤传统的,何况在皮具上刺绣更是前所未闻的事情。

被瑶绣上精致的花草、鸟兽、山水纹样深深的吸引,蒋熙决定留在在瑶寨里,陪着绣娘们刺绣,慢慢的说服她们。直到有一天,终于有一个中年女人找到她,说为了能让读书归来的女儿重新对瑶绣感兴趣,愿意尝试一下。几十个小时的努力,两个人终于在真皮上绣出了一片竹叶。

由此,“篁”系列设计诞生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正是“篁”系列名字的由来。这个系列也成为了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第一套配饰。要知道,在此之前,博物馆只收藏衣服。

2003年从意大利马兰欧尼时装学院时尚配饰设计硕士毕业的蒋熙,在米兰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品牌CICICHEUNG,并在回国后创立了CICICHEUNG熙上工作室。她相信,未来的时尚一定是在中国。也正是因为这段在意大利留学的经历,让她做出了在真皮上做刺绣的决定。刺绣这种在中国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手艺,多是在棉布、丝绸等针织品上操作的,而皮的坚韧和线的柔软本就很难平衡,如此搭配让她的设计在充满了中国式意境的同时,也透漏出领先的时尚感。

“兰·亭·序”系列是蒋熙在追寻东方美学的现代表达方式这条路上的转折。早期的作品都是用画面来表现东方特色的,比如“悠荷”、“蝶舞”、“牡丹”,灵感多来自于古时文人的书画。虽然画面精美,却有种灵气不足的感觉。“我很喜欢这个包包”,她是这样评价“兰·亭·序”系列作品的,就像中国传统的信笺,在柔顺的马毛上是王羲之的书法。这其中蕴含的东方气息,已经踏入了文化的层面。

作为广州一年一度的时尚盛典,蒋熙在2017年广东时装周上展出了“云中君”系列作品。这是她第一次尝试将肢体表演艺术与走秀结合。由舞者扮演山水石头,在韵律中与作品一起舞动,让这些静物设计作品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这个系列的灵感来源于屈原代表作“九歌”中的“云中君”。同样是出生在楚地的她,用云中的仙鹤、翻滚的云作为元素,以代表南方的赤色与金色作为主色调,展现了“尊崇凤鸟、崇火拜日”的楚文化。刺绣的形式也不拘泥于瑶绣。她寻访了更多民族的绣娘,比如羌族、苗族等等。各种刺绣方法结合在一起,用金色的丝线勾勒羽毛,并首创了“皮艺蜡染”,将仙鹤印在了皮包上。这种技术会让包上的图案随着时间而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和光泽。

最近,蒋熙最喜欢的是一款葫芦形的小包。原本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福禄的葫芦,在她看来,更像是《西游记》里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那个一答应就会被吸进去的宝贝。这个一只手就能拿下的光滑小包,成为了众多年轻人和潮拍达人的必备品。

去年,蒋熙受到了爱马仕“想象之手,传承不息”展览的邀请。展览上的一个装置艺术品莫比乌斯环,也成为如今熙上工作室里的标志。这是用苗族古法染制,再配上苗族的老绣片和亮布反复旋转而成的。之所以为其取名为“不息”,是因为蒋熙希望像苗绣这种传统手艺可以生生不息,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艺术是手艺的赋能。”以中华文化精华和传统手工艺为灵感,用当代设计语言表达的作品,不仅结合了东西方文化,更是通过艺术与时尚的融合,在表现东方美学和传统精神的同时,也兼具了国际化的特点,这样才能让手工艺不会离生活越来越远。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曹欣宇  李佳遥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