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片5分钟 · 信仰与现实难免分道扬镳,但你别被逼进墙角啊!

 正午文化 2020-07-17

视频制作、解说 李佳遥

宗教是把双刃剑,有人严于律己,有人走火入魔。

“一拍惊人”是伊朗电影的典型特征,比起商业性十足的好莱坞大片,伊朗电影就显得不争不抢。虽然没有漫威的特效,但在生活阅历和社会现状这一块,伊朗电影能给你整的明明白白。今天,就来说说一部曾获得柏林金熊奖的影片《一次别离》。

在很多网站上,电影名字被翻译成《分居风暴》,但远远不能突出主题,因为贯穿电影始终的就是别离。当然,从内容上看,也不只是一次别离,摆在明面上能看到的就是西敏和丈夫纳德的分离,还有保姆瑞茨分别与腹中胎儿的分离,以及两个家庭的女儿与各自童年快乐的别离。当然导演还隐晦地表达了在伊朗上等人与下等人之间的明确分离。

影片主打“分离空间”,即用离别分隔人物,给观众多样的思考空间。人们在观影后能直观地感受到婚姻中的痛苦与矛盾,不同阶层的无奈之处,以及法不容情的残酷。但咱今天不说这些大

众的事儿,就谈谈宗教信仰与现实的问题吧。

信仰与现实的权衡问题,在电影中也只是点到为止。毕竟是伊朗电影,那边人大多数的信仰就是《古兰经》,说多了也不好吧。但就影片意义来说,导演更想表达的是对世间所有信仰的理解吧。

电影中的一切分离为何存在?大概是因为保姆瑞茨的宗教问题。瑞茨信奉古兰经,看到其他男人的躯体属于犯戒。也正是这个原因,她把纳德的爸爸绑在床上独自离开,最终引发官司。这是宗教在电影中的第一个体现,但却是负面的:有信仰当然没什么不对,但因为太过依赖信仰而变得古板守旧就是一种悲哀了。好像没有谁会因为给老人换裤子的问题而专门给教会机构去个电话吧?再说在这年代把老人绑床上独自出去看病的保姆怎么不得经历一番网络暴击?!

而导演对宗教似乎并没什么偏见,也客观地像人们展示了好的一面——约束人们的行为。西敏女儿的老师为了证明自己的诚实手按古兰经发誓,而保姆瑞茨最终因为自己的信仰而勇敢承认自己的流产不是纳德所为,这些都证明了宗教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守住大众心中的底线。

影片中的人物基本都信教,纳德为了胜诉而屡次撒谎,很明显,他不是个真诚的教徒,只是利用信仰满足自己罢了。而瑞茨呢,的确虔诚,但她也因此摊上了官司,流了孩子,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说白了,这种虔诚有啥用?她也不过是信仰的囚徒罢了。

信仰经常被人们拿来恒定一个人是否守旧,甚至来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但这样看未免有些片面,不仅仅是某种特定宗教,对于所有信仰来说,把握好遵循的度很重要。大多数信仰的确经历了时间的认证,但随着时代变换,它们往往无法与时俱进,而这就要看你自己的取舍了。要是干啥事都得把信仰当公式套进去,那世界还不乱了套?

换句话说,信仰不应该是一句被说遍了的语录,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宗教,它更多应该作为一种道德底线,长存于我们心中。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曹欣宇  李佳遥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