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光南湖公园今昔 | 贡发芹

 深圳文学 2020-07-17

图片来源:绪波影像公众号

01

安徽明光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城区历史上一直没有公园,这与城市名称极不匹配,也是明光市民非常纠结的一件事情。明光市撤县设市13年后,2007年市政府决定投资兴建南湖公园,2007年秋开工,2009年初开始投入使用。南湖公园成了明光市城区第一个公园。

明光南湖原名跃进湖,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今取名南湖,可能是因为位于明光城南,是否与嘉兴的南湖有关系,不得而知。我个人认为,名字有点俗气,因为有南湖公园的城市太多了。

南湖原为池河右岸一个无名河湾滩涂,清宣统年间修建津浦铁路时切出一块水边滩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为方便交通,津浦铁路通车后,沿河滩北岸从老火车站向东修筑了一条青石板路通往明光老城中心路(原名曹府街),名曰明光大马路(即今人民路)。临近大马路南边河滩逐渐被人垫高,建上民房,也有一些集体单位建在这里,如工农兵照相馆等。

02

河湾滩地,当然有水有滩,这里原本三分之二是水面,水面从铁道下面的涵洞通往池河;三分之一是滩涂湿地,湿地上长满芦苇、水草、柳树等野生植物,还有几株枫杨、榆树等。原来人民路大戏院(今南湖名苑大楼)东边几米处有一座水泥石桥,明光东、北、西三面城区来水均从桥下注入河湾,经过铁路涵洞流进池河。但池河爆发洪水时,大水也会经铁路涵洞漫过来淹没人民路周边低凹城区。于是有关部门于大跃进年代就在这里修筑了一道横向拦水坝,用于防洪,起到过一些小作用,这里也因此有了名字跃进湖。但遇到1991年1999年、2003年大水,湖中的拦水坝被淹进水底,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跃进湖形成亦有100多年历史,得名已有60年历史,更名南湖公园已近10年。据已届耄耋之年的我的初中老师土生土生长的明光人周宝鉴先生回忆,解放前“南湖那时候是露天游乐场,那一大片地方,各种民间的艺术形式都在这里汇集,说大鼓书的、讲评词的、唱地方戏的、玩杂耍的、玩猴戏的、拉洋片的……应有尽有,经常是人山人海,热热闹闹。那时候学生的课业负担很轻,放学后也是能背着书包去听说书的,我听过隋唐演义、岳飞精忠报国等等。”明光火车站1974年南迁之前,我曾到过老火车站,见过南湖,直到南湖公园修建之前,南湖除北岸被人占据建房外,基本上保持原有状态,没有被开发利用。1993年,南湖北边即人民路南边东段民房被拆迁,东岸车站南路民房也同时拆除。2005年西段民房被拆迁,韩山路南延,自铁路之下越过,南湖成了明光城的污水聚集地,成了明光的“龙须沟”,一眼望去,南湖全是浑水、烂泥、杂草,夏季滋生出无数的蚊蝇,领市民深恶痛绝。于是,改造治理南湖的呼声此起彼伏,一浪赶过一浪。一年后,市政府开始下定决心,投资两千多万,历时两年多时间,建成了现在的南湖公园,变废为宝,做了一件难得的大好事。

南湖公园形状像一把扇子,扇子左边(东南面)为车站路、右边(北面)为人民路,扇子上端(西南面)为京沪铁路(有围墙隔开),上端最右面(正西边)为韩山路,不足50米。正门位于车站南路,正对三新街,进入正门是一条向右弯曲的倒U字型道路,倒U字左边为一瓶型水域;倒U字内部自东向西分别是菱形水域、梯型水域、蚕型水域;倒U字右端是北门,北门位于明光路尽头,正对明光市老市府大院大门。北门左边为明光法治广场,右边为儿童乐园。整个公园面积的比例是:水面约占十分之五,道路约占十分之一,树木绿地约占十分之二,法制广场、儿童乐园约占十分之二,其中儿童乐园面积是法制广场的三分之一。

南湖公园西因地制宜建设,但其布局还是富于变化得。倒U字路的路面有三段组成,左边为水泥道路,比较长一些,顶部路面弯曲呈弧形,为半边大理石地板砖、半边鹅卵石道路,右边为全鹅卵石道路,比较短。这条道路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具有养身保健功能,来回走上几趟,脚掌穴位得到自然按摩,轻松舒畅,非常有益身体健康。公园道路在倒U字路的沟通下四通八达,可以步行到每一个区域。道路边上是银杏、香樟、合欢、枫杨、榆树等名树,树下为绿地,绿地中有翠竹、冬青、雪松、石兰、紫藤、芭蕉、龙爪槐、广玉兰等景观树,树下是腊梅、红梅、紫薇、海棠、月季、桂花、枙子花、火棘等花卉,花下是草坪,距离高低搭配合理,层次分明。路边还有几处廊架,上面爬满了青藤。一路走来,但觉微风徐徐,清香幽幽,赏心悦目,滋心润肺。临近水域的绿地边上是垂柳,垂柳下边是岸边水泥台,台下30厘米处即水域,是一二米的芦苇、蒲草、水麻菜、水蒿等水生植物,植物之外为清水,水质纯净,能清晰地看到一群一群小鱼儿在水中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各水域之间分别有平桥、微拱桥、高拱桥、矮拱桥及涵闸沟通相连,曲径通幽。其中菱形水域北首是一处亲水平台和一处水上钓台,是具有专业水趣人士的行乐区域。梯型水域最大,中间建有一处小岛,岛上建有一座别致的重檐六角亭,雕梁画柱,独具特色。连接小岛与陆地的通道是一条曲廊,在小岛西边。划船、快艇等整个公园的水上游乐项目都集中在小岛周围水域。春夏之交,荡舟水面之上,只见四周垂柳婆娑,青青的柳条长达数米,垂挂下牢拂过水面,像少妇刚刚洗过柔软的秀发披散开来,在微风中轻柔地飘来荡去,零乱之中见整齐,诗意盎然,令人怦然心动,恍惚迷离,仿佛进入梦幻世界。

03

自北门进入南湖,右边是接近5000平方米的儿童乐园,乐园内有海盗船、挖掘机、轨道猴车、轨道龙车、水陆战车、转马、飞碟儿童车、金刚机器人、小型摩天轮、蹦蹦床、水球、鸭鸭船、垂钓、溜冰场、保卫钓鱼岛、迪斯科转盘、恐怖城、沙包游戏、激光枪、体能胆量训练营(微型儿童军事训练项目)等项目,可同时接纳两三百个儿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周末和节假日,这里确实是明光城区儿童的乐园,儿童乐园的西、南两边廊架是“南湖科普示范园”。明光市是全国暨全省科普示范市,明光街道市府社区是明光市全国唯一科普示范社区,为了大力普及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打造明光市科普宣传品牌,明光市于2014年底规划建设了“南湖科普示范公园”科普品牌项目,利用南湖公园原有的地域、环境和人气优势,在不改变公园原有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巧妙注入科学普及元素,显示出南湖公园的科技含量,很有意义。儿童乐园的北边是市民锻炼场所,安放有单双杠、跑步器、扭腰器、上肢牵引器、腰背按摩器、肩关节康复器等多种健身器材转圈等十数种社区体育健身器材,很有必要。

北门左边是法治广场。公园入口处设有升旗平台和音乐喷泉水池,升旗平台的东面放置了醒目的法治文化广场石。此外还在公园草坪上设置法治文化公园石雕,再园内主干道边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宣传栏等。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栏内容涵盖了各行政执法单位和司法部门多种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的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及成果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向广大市民传播法治文化知识,形成集健身、休闲、学习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平台。法治广场按水泥地坪、碎片花岗石十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区域,充满参差美感。每天下午,会有数百个老头老太太成群结队来到广场每个区域,欢快地跳起风靡江淮的钱杆舞,那种热闹沸腾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每天晚上,广场每个区域又都会被不同的市民广场舞队伍占领,多则上百人、少则二三十人的各支广场舞队伍来到这里翩翩起舞,舞出了色彩缤纷的姿态、整齐划一的韵律和优美动听的节奏,无论你是舞在其中,还是观赏在边上,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南湖公园内树木以粗大见长,有几株枫杨、榆树树龄已有50多年,树高20多米,胸径超过80厘米;不少香樟树胸径超过了30厘米;水边垂柳胸径基本上在20至40厘米之间,这些树木具有一个共性:树冠硕大,浓荫匝地,有力地美化了公园景致,增添了公园的魅力。公园路边随处可见诱人休憩的木椅,不仅如此,2015年初,市政部门又在其中几株大树之下安装乐围树座椅,在方便游园市民娱乐、休闲的同时,优化了公园环境和风貌,提升了公园的整体品味,这一举措得到了游园市民的一致赞赏。

04

南湖公园处于市民居住集中的老城区、闹市区,每天早上5点到晚上22点时间段内前来这里锻炼、游览、休闲、娱乐、漫步、休憩、读书、寻趣的市民很多时候超过2万人次,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噪声不断,几乎人满为患。但作为明光市城区第一个公园,在市民生活中还是发挥了巨大作用,功在当今,立在身后。

南湖公园的南门距离明光火车站大约150米,是天然的候车室。外地朋友,如果你从明光火车站乘车出行,候车时间丰富的,你可以前往明光市南湖公园游览一圈,半个小时就够了,这里保证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既可以打发寂寞的时光,又可以陶情怡性,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时间,仍旧充裕,那么,你可以躺在公园木椅上尽情休憩,那更是一件惬意的享受。请你相信我,绝对不会错。

2016年5月11日12日初稿于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

作者简介

贡发芹(1965年10月—),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有诗集《咿呀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1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