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妈给你表演个“共情”

 居鲁思 2020-07-17
01

这不是共情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有情绪,就先来一套“共情”: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愤怒/悲伤/失望/××,无论怎样,妈妈都爱你。

孩子听完,通常哭得更凶了,甚至气愤得打妈妈。

孩子被这番“共情”气得嗷嗷哭,妈妈心想:嗯,共情到位了,孩子的情绪终于得以释放。

这不是共情,这是碾压孩子体验自己情绪的空间,强迫孩子营业,配合自己演出“完美妈妈”的戏。

02

什么是共情


共情,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我与你相遇的瞬间,是不含任何期待的单纯的看见。

共情通常发生在专业咨询关系中:来访者对自己的真实渴望或真实感受有所防御,难以觉察。这个时候,咨询师看见了,给来访者空间,来访者能够安全地回到自己的位置。

—— 这是共情,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


共情,就跟手术刀一样:不是专业医师不要随便乱挥舞,患者没有病也不需要天天被开刀。

如果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经常说“我看见/理解你很悲伤/生气”,这大概是个假咨询师,会切断关系,把来访者一口气憋回去。

当你的头脑安静,身心临在,不含任何期待地看见了孩子,共情发生了,可能连语言都不必存在,你的状态就是对孩子的共情。

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发生了很美,没发生也没问题。孩子通常没有心理障碍,能够自然地表达情绪和感受,不需要专门共情治疗。

只要父母不去自恋地表演一番“共情”,不把正在体验自己情绪的孩子拉入你的世界配合你的演出,就已经是足够好的父母。


区分自己和孩子是两个人 —— 能做到这一点 —— 已经是超高水平的父母了。

03

假的共情,碾压孩子的空间


朋友家两个孩子,时而会为妹妹拿了姐姐的东西这类事,而发生冲突。

这个时候,妈妈会去“安抚”“共情”姐姐: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妹妹未经你允许拿走了你的东西,妹妹可能还没有办法区分清楚这里面的边界…

一番“共情”下来,结局通常是:姐姐更加🔥愤🔥怒🔥地去找妹妹算账😡。

有一天,姐姐早上醒来发现毛巾不见了,于是问:妈妈看见我的毛巾没。

妈妈这次没加戏,没有妄图操控姐姐的情绪,只是如实地告诉孩子:我看见妹妹错用了你的毛巾,下楼洗漱去了。

然后姐姐就下楼去,找到自己的毛巾,洗了洗毛巾,然后开始自己正常的洗漱,没有和妹妹发生冲突。

妈妈没有加戏,没有进入自恋幻想妄图去操控姐姐,姐姐就有了自己的空间,去体验、思考、理解现实处境,然后做出行动,干净利落解决问题,也没有加演一场“妹妹你为什么总是用我东西?!”的戏。

妹妹会错用别人的东西,这只是个事实。妈妈不幻想操控姐姐,姐姐也逻辑干净,不幻想操控妹妹。大家都逻辑清晰,直接解决事情。

父母没有边界的自恋幻想,碾压孩子的空间,孩子只能配合父母演出,表演规定动作。孩子无法完成 观察 —— 感受 —— 思考 —— 创造 这个立体的过程,如同一颗蛋被压扁成二维平面的,那它当然无法孵化。

分清自己和孩子是两个人,走出“我学了×××沟通法,终于可以操控孩子如我所愿”的幻想,孩子的各方面会发展得不可思议。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伍迪·艾伦的画像,图文无关,仅作调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