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明正:《姓名的故事》----朱棣

 李明正A 2020-07-17

朱棣----我朱孔阳,万物棣通

朱棣:朱姓名棣,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率军打败北元,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朱棣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

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举措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长子朱高炽

姓名诠释

“朱”的甲骨文字形为:一株有根有干有枝叶的树。它的本义为:株。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之属。

《诗·豳风》曰: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注》谓朱色光明也,寄位于南方。

“朱”的 寓意为:我朱孔阳。它的义涵为:载玄载黄,继位南方。

“棣”的金文字形为:像一只手抓住动物的尾巴。它的本义为:追赶并抓捕走兽。

《说文》棣,白棣也。喻兄弟情谊。

《类篇》棣通替。《乾》之九三,万物棣通。

“棣”的 寓意为:万物棣通。它的义涵为:兄弟情深,勿用侄替。

“朱棣”的 寓意为:我朱孔阳,万物棣通。它的义涵为:载玄载黄,继位南方;兄弟情深,勿用侄替。

姓名解读

   “朱棣”最直白的解读为:兄弟情深。

“棣”在古代与“棠”并用,称为棠棣,或称棣棠,言兄弟情深。朱棣对其兄长太子朱标委实“情深似海”,以至于兄长的帝位,他都不愿麻烦侄子朱允文,自己直接代劳了。“朱棣”者,“朱家天下,我来接替”也。

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术士告之曰:“东南有天子气”。为此,秦始皇先后五次东巡,为的就是要灭了东南的天子气。虎踞龙盘的南京,被秦始皇收拾得最惨。不仅断了金陵山的龙脉,改金陵为秣陵,鞭打灵山,还修秦淮河聚胭脂气,把金陵的天子气压得死死的。

历史上的南京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此建都立国,绝大部分都成了短命王朝,唯一的例外是明朝。但明朝的都城被朱棣直接从南京迁到北平(北京)去了,从而得以延续276年的国祚。如此说来,朱棣对明朝是有大功劳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