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肝煎(古代经典名方1059)

 chi_ping 2020-07-17

暖肝煎源于《景岳全书》。为理气剂,具有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之功效。为肝肾阴寒而致的寒疝偏坠、睾丸胀痛、牵引小腹疼痛、见暖则舒缓、或兼尺脉沉弦而迟缓等病症而设,实为温肾祛寒,养肝理气之方,因肝主疝,故名暖肝煎。

暖肝煎用肉桂辛甘大热,温肾暖肝,祛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温,暖肝散寒,理气止痛,二药合用,温肾暖肝散寒,共为君药。当归辛甘性温,养血补肝;枸杞子味甘性平,补肝益肾,二药均补肝肾不足之本;乌药、沉香辛温散寒,行气止痛,以去阴寒冷痛之标,同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生姜辛温,散寒和胃,皆为佐药。综观全方,以温补肝肾治其本,行气逐寒治其标,使下元虚寒得温,寒凝气滞得散,则睾丸冷痛、少腹疼痛、疝气痛诸症可愈。

暖肝煎为治疗肝肾不足,寒凝气滞之睾丸、疝气或少腹疼痛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睾丸或少腹疼痛,畏寒喜温,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暖肝煎临床常用于治疗痛经、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附睾炎、鞘膜积液、腹股沟疝等病症。如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若腹痛甚者,加香附行气止痛;睾丸痛甚者,加青皮、橘核疏肝理气。

天台乌药散和暖肝煎皆治疝气,均有行气止痛之功。天台乌药散主治肝经气滞寒凝之小肠疝气,伴少腹疼痛、脉弦。用药为行气疏肝配散寒止痛。疝气属肝经气滞寒凝者宜选用天台乌药散治之;暖肝煎主治肝肾不足,寒滞肝脉之疝气,伴畏寒喜温、脉沉迟。暖肝煎用药为补养、散寒、行气并用。而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者宜选用暖肝煎治之。

暖肝煎化裁治疗痛经,临床可分5个证型

①气滞血瘀型。患者素多抑郁或经期前后伤于情志,多有经前或经期小腹肌痛,胀甚于痛,拒按或伴乳房胀痛,胸胁胀满不适。或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烦躁易怒,甚或恶心呕吐,舌紫暗或瘀斑,脉弦滑或弦涩。治以暖肝煎加香附、川楝子、丹皮、赤芍、泽兰。

②寒凝肝脉型。患者经期或经前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瘀暗、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清白,舌暗苔白润或腻,脉沉紧。治以暖肝煎加吴茱萸、巴戟天、皂刺、郁金。

③湿热瘀血互结型。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即感小腹疼痛,经期加剧,或低热起伏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或平时带下黄稠、阴痒、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治以暖肝煎加黄连、黄芩、薏苡仁、车前子、虎杖、赤芍、连翘。

④气血虚弱型。经期或经后1-2小时小腹隐隐作痛,喜按,伴见少腹或阴部空坠。经血量少,色淡,质清稀。或月经后期,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暖肝煎加黄芪、党参、吴茱萸、巴戟天、白术、白芍、扁豆。

⑤肝肾不足型。经期或经后少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色淡红,量少,质稀薄,或有潮热、耳鸣、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弱。治以暖肝煎加杜仲、菟丝子、白术、巴戟天、补骨脂、鹿衔草。

暖肝煎(古代经典名方10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