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加灯心草、莲子,水煎服。 【主治】体质素弱,或病后思虑过多,心虚惊悸不眠,颜色憔悴,舌体微红,脉象虚弱。 【证析】惊指常怀恐惧,悸指时而心动,本方所治,是气血津液同时亏损的综合反映,但以血虚为主。心血虚损,心体失养故心悸,神气失守故易惊。因惊而悸,亦当责之心气有亏,如果心气不虚,不会出现惊悸。至于舌体微红,则是阴津不足征象。综上所述,此证属于心血不足而兼气阴亦虚。 【病机】心血不足,气阴亦虚。 【治法】益气补血,滋阴宁神法。 【方义】心气不足,故配人参、五味子、炙甘草补其心气;营血亏损,故配当归、熟地黄补其心血;营阴匮乏,故配生地黄、麦冬补其心阴;心神不宁,故配柏子仁、茯神宁其心神;复用莲子养心,灯心草清心,合而用之,能呈益气补血,滋阴宁神功效。 研究此方,应该注意三点: ①注意结构:此方虽然列入本法讨论,并非纯属补血方剂,而是气血津液同补。由于方中当归、熟地黄、柏子仁都有补血作用,故以补血为主。如果加重甘草用量,亦可说是补气为主。 ②注意选药:柏子仁擅治惊悸,《神农本草经》早有记载。《药品化义》谓其“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同茯神、酸枣仁、生地黄、麦冬为浊中清品,主治心神虚怯,惊悸怔仲,颜色憔悴,肌肤燥痒,皆养血之功也。”此方选用柏子仁等药治疗血虚惊悸,可谓合拍。 ③注意与天王补心丹比较:此方结构类似补心丹,因无天冬、玄参,滋阴力量不足;因无酸枣仁、朱砂,宁神力量亦颇有不如;且无开提肺气的桔梗,活血行滞的丹参,祛痰利窍的远志,亦无调气行津作用,结构略显呆滞,是其不足处。 【应用】病后惊悸,容颜憔悴,舌体微红,脉象虚弱为用此方指征。气虚甚者,加重人参、五味子、甘草剂量;津虚甚者,加入玄参、天冬;若欲增强宁神力量,可加酸枣仁;夹湿可加茯苓、远志,随证变法,不拘原方,以免影响效果。 【歌括】 养心参麦味草莲,二地归柏茯神添, 灯芯为引同煎服,心虚惊悸服之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