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使者的一首“异域同天”汉诗,让朱元璋大发脾气,差点打起来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7-17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已经火了一段时间,但凡上过网的人,今年基本都会关注到这句偈语,它因为出现在日本驰援的物资纸箱上而走红。

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地方,没有共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起头,所见却是同样的明月。在汉诗里也能找到很多意境相似的句子,比如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并非古诗,它原本出现在日本奈良时代长屋王送给唐朝众多僧人的袈裟上,长屋王希望大唐的高僧能去日本弘扬佛法。而在唐朝,日本曾多次派出遣唐使,来学习中国的文化。


我们现在很熟悉的“留学生”一词就源于日本和唐朝的往来,那些在遣唐使回国后依然留在唐朝学习的日本学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留学生。日本传统文化里随处可见中原风格,就拿诗词来讲,历史上擅长写汉诗的日本人真不少。

汉诗被引进日本后便大受欢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是其一,那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而且因为这首诗的影响力太大了,日本也修起了寒山寺。

日本诗人越智直广江写过一首《述怀》:“文藻我所难,庄老我所好。行年已过半,今更为何劳。”这里的庄老就分别指中国的先贤庄子、老子,庄老之学传入日本后也影响了日本学者的文化思维。

历史上不少日本天皇都酷爱汉诗,自己也是写汉诗的高手,嵯峨天皇就写过《见老僧归山》:“道性本来尘事遐,独将衣钵向烟霞。定知行尽秋山路,白云深处是僧家。”这位天皇不喜欢权位,反倒喜欢山水诗画,而且十分迷恋汉学,礼仪服饰建筑都向唐朝模式靠拢。


不过,日本人写汉诗,也差点写出问题。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就有许多诗人因为文字惹祸上身,要么被杀,要么被贬,苏轼曾经深陷“乌台诗案”,刘禹锡因为写诗讽刺权贵一而再再而三被赶出京城,半辈子落魄。

可见诗在古代不能乱写。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首日本汉诗,几乎是前面提到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拉长版,出自日本使者答黒麻之手。可是,明太祖朱元璋听完这首诗之后却大发脾气,为啥呢?

当时,答黒麻来觐见朱元璋,朱元璋接受了他带来的礼物,随后问起日本的风俗,答黒麻不假思索,就在大殿上吟了一首汉诗回答:“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篘清酒,金刀鲙紫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这首诗的题目叫《答大明高皇帝问日本风俗》,被收录在《明诗综》中。诗的意思理解起来其实不难,答黒麻是说,日本的风俗与中原是一样的,人们如上古之民一样善良淳朴,礼乐衣冠不逊色于汉唐,生活美好。

等于说,答黒麻是将当时的日本国比作“汉唐”,言辞间充满自夸之意。朱元璋听完简直气得火冒三丈,但问题倒不是出在答黒麻自夸,而是出在倭寇上。史书记载,朱元璋在位期间倭寇曾经骚扰明朝边境多达44次,让朱元璋厌恶万分。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经派使者去日本,希望能合作解决倭寇问题,但当时的日本处于分裂状态,朱元璋派的使者反而被杀掉了5人;第二年,朱元璋又派莱州府同知赵秩出使,赵秩倒没有那么倒霉,还带回了日本怀良亲王的示好,但后来朱元璋知道这个亲王不是国王,失望不已。

朱元璋在位时,派使者去日本通和始终没啥成果,倭寇侵扰反而愈演愈烈,他不得不改变方法,转为积极防御倭寇。为此,他还给沿海百姓下过一道大白话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明史》记载,朱元璋“恶其不恭,绝其贡献,示欲征之意”,在洪武二十年断绝了与日本的贸易还有其余的往来,甚至自己写《倭扇行》诗,痛骂日本国“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

所以,日本使者答黒麻来明朝时,在朱元璋面前夸赞本国风俗可比汉唐,自然就惹怒了朱元璋。只不过朱元璋考虑到元代皇帝出征日本几次吃亏,明朝又刚刚建立急需休养生息,这才没有发动大规模征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